翌日,汴京城金融中心,界身巷。
王記金銀交引鋪,二樓雅室。
王智端坐于紫檀交椅之上,一位身著青布直裰、頭戴東坡巾的富態(tài)商人正親自為他點茶。
“陸羽茶經傳世法,蒙山頂上露華新。”
富態(tài)商人手持兔毫盞,行云流水般完成“七注七擊”之后,雙手恭敬奉至王智面前,“新焙‘蒙頂石花’一盞,請二哥兒品鑒。”
“湯色純白勝雪,周回凝而不散……”
王智手捧茶盞,輕抿一口,“茶香濃郁,似苦實甜,齒頰留香,榛叔著實點得一手好茶。”
王榛被如此一夸,笑得臉上富態(tài)都褶了起來,“二哥兒若是喜歡,不妨常來坐坐,你我叔侄也好多親近親近。”
王智笑道:“榛叔忙著這開封一十六交引鋪上下,辛苦至極,小侄怎敢日日叨擾。”
“二哥兒這是說的什么話。”
王榛佯怒道:“這家里的產業(yè),日后還不得二哥兒來接手,早點熟悉熟悉也是正理”
“榛叔還是莫要和侄兒玩笑了。”
王智正色道:“今日前來,實有要事與榛叔相商。”
王榛當即收斂笑容道,“二哥兒還請示下。”
王智問道:“敢問榛叔,咱們這開封十六處交引鋪,一年能領多少鹽引、茶引?”
大宋鹽茶貿易皆以“引”為憑。
一引鹽約合三百斤,官購價八十貫,市售價可達百貫。
一引茶約百斤,官價十二貫,市價十六貫。
按著朝廷每年發(fā)“引”量多寡,與品質高低不同,價格也會有所波動。
每年戶部都會擬定歲額,再由“榷貨務”印制引券,各處分務再配予交引鋪發(fā)賣。
至于各家交引鋪能得幾許引額,全憑門路本事。
這“鹽引”,“茶引”,也就相當于大宋朝的“有價證券”。
不僅是期貨交易(商人需得提前半年買賣“期引”)。
還可持“引”抵押貸款。
最后還可持未到期引券折價變現(xiàn)。
可以說金融產品有的功效“引券”都有,可惜朝廷一沒錢使了,就會耍賴皮。
比如濫發(fā)超印,引券貶值。
再比如突然廢止舊引,使持有者血本無歸
而且兌換率感人,也就是有可能拿著“鹽引”卻兌換不到“實鹽”。
這些因素都讓這個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難成氣候。
“不瞞二哥兒。”
王榛執(zhí)壺添茶,如實道:“近兩年咱家十六鋪統(tǒng)能領一千二百引,其中鹽引一千,茶引二百。”
要知開封府歲得鹽引八萬、茶引一萬三千。
單就鹽引而言,皇室、禁軍用度就得三萬引。
平準市價,又需兩萬引。
最后還有一部分官員俸祿是以鹽折算,再耗萬引。
所以投放到各大交引鋪的,也不過只有兩萬鹽引,四千茶引。
王家鋪子能領到一千鹽引,兩百茶引,已經算是其中佼佼者了。
王智點了點頭,湊近了道:“榛叔,可想做筆大的?”
“二哥兒詳細說來。”
王榛表情認真,手卻端起了茶盞。
他不覺得這個往日不學無術的二世祖能有什么好心思。
只是礙于這小子的嫡系身份,得說些好聽話罷了。
當今瑯琊王氏的家主雖是王智的大伯,王亶。
然王亶膝下無子,唯二女承歡。
等其百年以后,這主脈傳承,還是得歸到王智一家。
可王智還有個兄長在呢,所以王榛對這小子,有巴結,但不多。
雖然王二郎近日是做了些正經事,但在他們這些看著他長大的長輩眼里,還是一個毛頭小子。
他端茶不是送客,但也確實不想聽這小子說什么大的小的。
“今年,我給榛叔一萬鹽引,兩千茶引……”
“噗……”
王智話還未說完,王榛口里的茶就噴了出去。
“多少?”
“你說多少?”
王榛不是真的要他重復,他聽得很清楚,“一萬鹽引?兩千茶引?”
他在心中默算:按著鹽引每引可賺二十貫,茶引每引四貫,這一萬兩千引,除去商稅,年入怕是要二十五六萬貫!
“二哥兒莫不是和我開玩笑?”
“不是的榛叔。”王智搖搖頭。
王榛這才松了口氣,不是的就對了。
若這市面上一半的引券都被你給整來了,那這條街上的同行不都得喝西北風去啊。
“我是說今年先給這么多。”
王智認真道:“明年我再把兩萬鹽引,四千茶引都給你整來!”
王榛經過剛才的震驚后,現(xiàn)在已經適應了。
行,你說多少就多少吧。
“二哥兒能對家族產業(yè)上心,家主必定欣慰。”
他話鋒一轉道:“不過你這開封府的差事更要緊。若能助太子登臨大寶,咱們瑯琊王氏重振門楣指日可待。二哥兒還是當以大事為重。”
這話里的弦外之音,王智又不是曾經的王二莽夫了,哪里聽不出來。
“此事我自會修書稟明大伯,榛叔且早作準備。”
王智也不欲和他多廢話,長輩們對他的刻板印象也不是幾天就能摘掉的。
“對了,榛叔最近需多招一些算手(會計),近期我會清掃一下汴京城,屆時來鋪子存錢的商戶必多,莫要臨陣手忙腳亂。”
須知大宋交引鋪可不單單經營引券交易,同時還兼有銀錢兌換,存款放貸,物品典當等業(yè)務。
并且還支持通過“見錢公據”異地匯款,收取一成手續(xù)費。
就相當于后世的證券所、銀行、當鋪的集合體。
若問后世人,什么行業(yè)最掙錢?
那么他一定回答你兩個字——“銀行”!
“宇宙四大行”的名頭可不是開玩笑的。
不僅是后世,就連大宋,那最掙錢的生意也是交引鋪。
王智心如明鏡。
想發(fā)展自己的勢力,那就得先掙錢。
想掙錢,那就得在交引鋪上下功夫。
所以,這交引鋪,他志在必得!
“聽二哥兒吩咐。”
王榛這次倒是應的爽快。
他知曉王智現(xiàn)在是汴京城的城管大隊長,那么給他這個交引鋪子開一些后門,也是在理的事。
“常青,你過來。”
王智今日特地帶了常青同來,一直在門外候命。
“東家。”
常青走到兩人面前垂首聽令。
“這是我家里的算手常青,今后就托付給榛叔了。”
王智示意常青給王榛見禮道:“榛叔日后有什么活計,盡管吩咐常青去做。”
這是安插眼線加分權來了。
王榛心里不悅,面上卻堆笑道:“年輕人正該多歷練,二哥兒放心,常青在叔這,保管妥妥當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