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建斗離任
- 明末風云:崇禎逆天改命
- 執劍之士
- 2078字
- 2025-07-18 11:30:00
北直隸,大名府南門外。
殘陽如血,將漳河渡口的蘆花染成一片金黃,又被瑟瑟秋風卷起,化作漫天雪浪,帶著幾分凄涼。
城門前,黑壓壓跪滿了百姓,他們衣著襤褸,面容憔悴,眼中滿是不舍。
人群中,幾名白發老翁尤為顯眼,他們身著洗得發白的葛布長衫,皺紋密布的臉上,滿是焦急。
其中一位老翁,骨節嶙峋的雙手死死攥住一匹青驄馬的轡頭,苦苦哀求道:
“盧大人!您當真要舍我等而去么?若流寇復來,如之奈何啊!”
他的身旁,另一位拄著棗木拐杖的老翁也顫巍巍開口道:
“盧青天!您若離任,那惡霸再來欺凌,我等小民,何處再尋青天做主啊?”
此刻那青驄馬因老翁們的拉扯而躁動不安,而盧象升面容剛毅,眉目間透著一股英武之氣,端坐馬上不斷安撫著馬匹。
盧象升見此情景,心頭也如巨石壓身。
陛下擢升他為鳳陽巡撫,本是好事一件,可不知為何竟然被百姓知曉,眼見行期已到,還苦苦挽留。
為避開人潮,他特意選了這黃昏時分悄悄啟程,沒想到仍被父老鄉親截在此處。
面對盜匪和那些欺壓百姓的惡霸,盧象升自然是毫不畏懼,他手中那口一百三十六斤的鑌鐵大關刀,可以讓他們后悔來到人世間。
可是面對眼前百姓挽留的場景,他心中滿是不忍,當下從青驄馬翻身下來,對著周遭百姓團團抱拳,聲音誠懇道:
“諸位父老鄉親!此刻圣上擢升象升為鳳陽巡撫。若抗旨不行,是為不忠;若辜負圣恩,是為不孝。象升豈敢為之?”
這時,只見一名老翁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此刻他眼含熱淚道:
“盧青天!您這一走,沿岸十八村百姓可怎么活?老骨頭就是爬,也要爬去州府衙門前跪留大人吶!”
盧象升在大名府任職期間,不僅為民做主,嚴懲惡霸。
更是在任上修建堤壩三十里,保護著大名府的百姓,百姓們感恩戴德,更是將其稱為“盧公堤”。
盧象升上前一步,對著老翁深深一揖:
“老丈,陛下命我撫守鳳陽,正是為整飭運河,護佑沿岸生民。象升臨行前,必當上疏漕運總督李從心李大人,詳陳大名府水情,懇請其善加體恤!”
此情此景,盡數落入一輛不遠處駛來的馬車簾內。
車內,一位須發皆白面容清瘦的老者,正透過窗隙,默默觀看。
正是奉旨進京,途經此地的袁可立。
“停車!”
這時坐在一旁,按照曹化淳安排來歸德府宣旨,召其進京的王國泰聽到,急忙出聲問道:
“袁大人,發生何事?”
袁可立撫須,微微側身,目光透過車窗看向遠方,眼中滿是欣慰道:
“王公公有所不知,前方正是老夫門生盧象升,此刻想來正是他離任前往鳳陽的路上,見他如此得百姓愛戴,老夫心中歡喜。且在前方涼亭稍作停留,與他敘敘舊。”
王國泰面露難色,眉頭微皺:
“這…袁大人,曹公公臨行前,再三叮囑需…”
“不妨事!”
袁可立微微一笑,對著王國泰說道:
“王公公放心,只在前面那座涼亭稍待片刻,誤不了行程。”
袁可立說完,掀開錦簾,喚來一旁騎馬的長子袁樞道:
“樞兒,持為父名刺,去請你前方盧師兄,移步前方涼亭敘話。就說為師在此候他。”
王國泰眼見袁可立都已經掏出名刺,即便有心阻止也來不及了,當下也就閉眼不談,靠在車廂壁上,心中暗自想著如何向曹化淳交代。
城門口,百姓們眼見挽留已不可行,面面相覷后,只見其中一名老翁從身后青年手中接過一柄青羅傘。
只見傘面上,縫著密密麻麻的布條,每一條都簽著百姓的姓名。
他雙手顫抖著將傘高舉過頭頂:
“盧青天!這是大名府一州十縣百姓的心意,望您收下這萬民傘,無論走到哪里,都記得我們盼著您平安!”
“還請盧青天收下!”
百姓們齊聲高呼,聲浪沖破暮色,驚起蘆葦叢中一群寒鴉。
盧象升面對這洶涌的民意也是百感交集,他眼眶微微泛紅,強忍著眼淚,雙手鄭重地接過萬民傘,說道:
“老翁,你們快快請起,我建斗在此立誓,此生當為民做主,對得起你們這心意。”
說完,盧象升左手持傘,右手牽著韁繩,一步步地在人群中艱難走過,他的身影在殘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高大。
“盧青天,一路順風!”
百姓們紛紛揮手,眼中滿是不舍與祝福。
當盧象升離開人群,正準備翻身上馬時,只見前方站著一名士子,身著一襲白色長衫,頭戴一頂黑色儒冠,氣質儒雅,正在和其弟盧象觀交談,不知在說些什么。
“盧兄請了,在下袁樞,家父袁可立,正在前方涼亭相候!”
那士子見盧象升近前,連忙拱手一禮,隨即從袖中取出名刺,雙手遞上。
盧象升接過名刺,仔細驗看無誤,心頭一震,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急聲道:
“竟是袁師兄當面!豈敢勞動恩師久候?建斗當速往拜見!”
話音未落,已利落地翻身上馬,手中馬鞭一揚,那青驄馬仿佛感受到主人的急切,嘶鳴一聲,便絕塵而去,只留下滾滾煙塵。
袁樞與盧象觀面面相覷,片刻的愣神后,盧象觀尷尬的笑了笑,撓撓頭道:“袁兄海涵!家兄就是這急性子,失禮之處,萬望見諒!”
饒他深受其兄影響性情豪邁,此刻也是不得不為盧象升找補。
袁樞他被袁可立從小帶在身邊,早已歷經世事,在短暫的驚訝后,回過神來。
心中暗暗想到,看來能被自己父親看重之人,定是不同尋常。
當下便朝著盧象觀,笑著說道:“盧兄哪里的話,我等還是速速前去匯合吧。”
等到盧象升勒韁停在望河亭前,發現亭邊馬車那竟還有內侍的身影,正面容嚴肅的站在車旁。
而盧象升定睛看去,只見三丈見方的六角亭內,恩師袁可立正安然坐于石凳之上。
石桌上擺著茶器,袁可立正手持湘妃竹茶夾,將紫砂陶壺中滾水注入青瓷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