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內廷清臟
書名: 明末風云:崇禎逆天改命作者名: 執劍之士本章字數: 2110字更新時間: 2025-07-17 20:30:00
徐光啟想到朱由檢如此信重自己,原本已不想說一事,此刻卻是不吐不快,思索片刻后,說道:
“陛下明鑒,臣此番進京途中,見流民零星于道旁,細詢之下,才知陜西赤地千里,饑民載道,欲具本上陳此《甘薯疏》農政急務。”
說完,就從懷中掏出一本奏疏。
等到朱由檢接過奏疏,看完之后,長嘆一口氣。
沒想到陜西等地的流民,竟然都蔓延到京畿等地,緩緩說道:
“嗯,徐卿所見,朕心甚痛。”
朱由檢說完,轉向一旁的曹化淳說道,
“朕早慮及天下饑荒,已著曹大伴遣人去福建,尋訪其源頭,朕聽聞撰寫有《金薯傳習錄》。
此書詳載甘薯引種、培育之法,想來與卿的《甘薯疏》不謀而合。等到其子陳經綸奉召抵京,卿等可共議推廣之策。”
曹化淳聽到朱由檢這么說,將一冊書籍遞到徐光啟面前。
徐光啟雙手接過,翻閱之后,目中頓現顯出光彩,隨即朗聲道:
“陛下圣明,臣已經迫不及待與陳兄一見,共商此事。”
朱由檢聞言,將目光投向曹化淳,其心領神會,連忙躬身回稟:
“啟奏皇爺,奴婢義子曹格已有飛驛傳書,說已尋得陳經綸,并借驛站護其北上。沿途所攜薯種秧苗,也是妥為照料。料想不日便可抵京復命。”
曹化淳心中則是暗自稱奇,在陛下未登基時,如何知曉福建布衣陳經綸?
不過當時,時間已經來不及,也就只能自己先行回京,讓自己義子曹格前去尋找。
徐光啟聽到主仆兩人的對話,也感到有些驚奇,隨即拱手道:
“未料陛下已先籌謀,臣佩服萬分!”
朱由檢聞言,滿意地微微頷首,哪像那外朝文官,此等中旨,不給封駁就算給面子,難怪古往今來的皇帝都喜用宦官。
“曹大伴此番奔波,用心了。”
曹化淳受寵若驚,急忙躬身回答道:
“為皇爺分憂效力,乃奴婢本分,豈敢言苦!”
如今自己執掌內廷稽察司,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若差事辦得漂亮,那內廷大監掌印,未必不可期!
朱由檢不置可否,目光轉向徐、畢二人身上,緩緩說道:
“二位愛卿學貫中西,識見超卓。值此用人之際,不知還有何人可推薦與朕”
他既然已經決定為西法派造勢,自己也好有所安排,自己連東林那些人都能容得下,何況他們。
畢竟一個好漢三個幫,此刻朝局未定,空出一大堆空位。
徐光啟兩人面面相覷,只見畢懋康率先出列奏道:
“啟稟陛下,微臣族兄畢懋良,清正干練;另有故友王徽,精于器械,皆一時俊彥,才堪大用!”
他畢懋康雖無意高位了,但誰沒有親族故舊需要提攜。
朱由檢目光轉向徐光啟時,只見徐光啟面露躊躇之色。
在朱由檢的目光注視下,終是下定決心,拱手道:
“臣斗膽舉薦二人。臣的摯友,前南京工部郎中李之藻,天文歷算,博通中西;臣的劣徒,前兵部職方司主事孫元化,于火器炮術、筑城守御,頗有心得。”
徐光啟終究還是沒有提及西洋傳教士如郭居靜等人。
現今自己剛得陛下信任,還是別刺激朝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甚善!著即傳旨,速召爾等所薦賢才火速進京陛見!朕當量才授職,各盡其用。至于徐卿之職……”
朱由檢略作停頓,意味深長,
“過些時日,自有明旨,必不負卿的才學抱負!”
徐光啟與畢懋康聞旨,面上無失落之色,齊齊躬身謝恩道:
“臣等,叩謝陛下天恩!”
等到朱由檢賜下宮宴,款待兩人之后。
朱由檢卸去龍袍,身著玄色常服斜躺在紫檀木榻上,殿內青梅酒的氣息,還在殿內彌漫時。
只見侍立一旁多時的曹化淳,目光眼巴巴地望向自己。
朱由檢心知肚明,嘴角微微翹起,落在曹化淳身上開口道:
“曹大伴,近日稽察司協理內廷輸贓之事,宮中諸內侍可還安分?”
曹化淳聞言,急忙從懷中取出一份裝幀好的奏疏,雙手高舉過頂:
“回稟皇爺!此乃奴婢率稽察司上下,會同二十四衙門眾位大珰,清查所得輸贓明細,恭請皇爺御覽!”
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
等到朱由檢接過奏疏,輕輕翻開后,看清楚那上面的數字,指尖亦不是微微一顫,驚訝道:
“竟……竟如此之多?”
“皇爺圣明,宮內諸位大珰感念陛下仁德,知曉皇爺寬宥,皆不敢有絲毫欺隱,故有如此之數!”
曹化淳也是巧妙地將巨額贓款,歸功于朱由檢的“仁德”。
奏疏上,條理分明的記載著:昔日魏閹及其黨羽把持的稅監、礦監、鹽監等“肥差”,赫然是重災區!
此番內廷清點,竟得現銀五百萬兩之巨,和外朝文官所退贓物,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那些田莊、礦冶等產業,倒是比外朝稍少些。
朱由檢沉吟片刻,目光盯著曹化淳說道:
“曹大伴,此番差事,爾辦得甚好。下去后,從魏逆所掌閹軍中,揀選些十幾歲忠謹知文墨者,送入內書堂肄業,以備后用。
待內廷諸事稍定,爾替朕親赴江南一行!朕會著錦衣衛及東廠精干人手,隨行聽調。待爾功成返京,朕自有重賞!”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趁現在雷霆出擊,方可行此斂財的舉動。
等到朝局平穩,再對內廷下此重手,只怕自己睡覺都不得安穩。
“奴婢遵旨!必不負皇爺重托!”
曹化淳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然,躬身行禮后,腳步輕快地退了下去。
等到曹化淳歡天喜地的離開后,朱由檢眼光一轉,低聲叫過王承恩:
“王伴伴,你密聯宮中那些位高權重的老珰。
傳朕口諭:若有愿功成身退、頤養天年者,朕當厚賜金銀,保其晚年尊榮。更可允其在內書堂擇選聰慧幼宦,收為義子,以續香火恩情。”
現在自己登基日久,他們心中知曉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清洗內廷是勢在必行之舉。
此等安排,一是安撫舊人,以免他們感時傷心,鋌而走險;二則示以恩德,分化其心。
自己之后諸多施政,避免不了和他們起沖突,當下還是給大家留些香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