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策志興邦
書名: 明末風云:崇禎逆天改命作者名: 執劍之士本章字數: 2090字更新時間: 2025-07-17 11:30:00
不過朱由檢想到畢懋康正是因為研制燧發槍不幸去世的,當即神色凝重地說道:
“朕知卿的顧慮,也不強人所難。前番英國公上疏,奏請整頓京營軍器諸務。
卿既精于此道,朕意委卿以重任:即著卿總理武功三衛,專司整頓軍器局,加工部侍郎銜,督造精良火器。”
武功三衛乃武功中衛、左衛、右衛,在京衛中專門管制造的匠衛,隸屬工部,但早被勛貴文臣侵蝕的不成樣子。
這正合畢懋康愛好,又可借其手整頓軍工,一舉兩得。
畢懋康聞言,思索片刻,想到朱由檢千里相召,且此事正中下懷,也就不再推脫道:
“陛下知遇,臣畢懋康領旨!定當盡力整頓武功三衛,督造利器,以報君恩!”
朱由檢微微點頭后,目光轉向一旁靜立的徐光啟,緩緩說道:
“徐愛卿,當此國步維艱之際,卿莫非也想專職格物之術。不愿為朕分立朝局?”
徐光啟聽得朱由檢這么說,面上泛起一絲苦笑,拱手奏道:
“陛下容稟,自萬歷四十四年南京教案風波后,微臣涉身其中,飽受物議。
雖心懷報國之志,但在通州練兵時,就連推廣西法圖紙都被御史彈劾為“妖術”,以至功敗垂成……”
雖然徐光啟語焉不詳,朱由檢早已看過其生平,也大致猜到他話中所指何事。
這群文官就是這點不好,君子不言人短,說話總是云里霧里的。
就是在利瑪竇“合儒超儒”傳教策略穩步推進時,其去世后。
策略被激進的傳教士改變,嚴禁中國教民祭天、祭祖、拜孔子,激起了士大夫的反感與懷疑,釀成“南京教案”。
在南京教案后,大明一些頗有影響的士大夫,比如徐光啟與李之藻、楊廷筠并稱“圣教三柱石”等人,被朝中守舊清流隱隱排斥。
而朱由檢之所以格外看重徐光啟等人,便是因為在明朝現在這,相對保守的氛圍里,他們都屬于離經叛道、鉆研奇技淫巧的士大夫。
別以為明末時期的士大夫都是吃干飯的,為了明朝的存亡,他們也曾試過各種辦法。
但這一次,朱由檢決心要給他們更大的舞臺、更多的耐心。
還沒等徐光啟說完,朱由檢揮手打斷,目光堅定的盯著徐光啟:
“朕知曉徐卿的難處,但是愛卿也應該相信朕。朕已下旨,為已故張居正徹底昭雪平反,恢復其身后哀榮。此意,卿等當明知朕心。”
徐光啟與畢懋康聞言,心頭劇震,不由得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震驚。
為張居正平反意味著什么?
那是對改革的肯定,陛下欲行新政。
朱由檢又在此時召見他們,那是對他們“富國強兵、經世致用”的策略的肯定。
畢懋康想到這里,望向徐光啟的目光中帶著羨慕。
因為明代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傳統。
徐光啟的仕途堪稱傳奇,原本是同進士出身,按理是在京遴選時,是沒有考翰林的機會。
結果他的老師,同年進士黃體仁主動讓賢,讓他初入仕途便是翰林院庶吉士,起點極高。
如今看陛下的意思是要有倚為股肱之臣,徐光啟入閣是一定的。
徐光啟見此情形,也是心潮澎湃不再謙辭,當下拱手道:
“陛下信重,臣徐光啟,敢不效死以報?”
“甚好!”
朱由檢龍顏大悅,指著那幅巨大的《萬國坤輿圖》道,
“二位愛卿觀朕這養心閣陳設,可有所得?”
徐光啟微微抬頭,目光落在那熟悉的地圖上,振奮道:
“啟奏陛下!臣萬沒想到,竟能在此地看見故友李之藻摹繪的《萬國坤輿圖》。可見陛下胸懷寰宇,遠邁俗流。”
在當下眾人眼中,這明朝可是居世界之中心,對于外來文化皆是不屑一顧。
現在身為帝王的朱由檢,在自己宮殿擺著這坤輿圖,可想而知,對于他們這些學習西法的人來說,可謂是極為震驚的。
“哈哈哈!”
朱由檢聞言暢懷大笑,
“徐卿所言不差!朕自潛邸之時,便對泰西格致之學頗感興趣。今送卿等一言,師夷長技以制虜!”
“陛下圣明!”
徐、畢二人異口同聲,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仿佛漂泊多年的知己終遇明主。
此七字真言,道盡了他們畢生所求。
朱由檢聞言,心中卻異常清醒,現今士大夫最大的追求便是消滅建虜,每一派都提出各自的主張。
《漢書·藝文志》所載,兵家四脈——兵權謀、兵陰陽、兵形勢、兵技巧。
徐光啟等人所提倡的西法器械,可歸于“兵技巧”一脈。
但是在當下十數萬大軍交鋒的遼東戰場,兵技巧僅能作為輔佐。
在實戰中,統帥人選、糧餉充足、軍心穩固,缺一不可,除非到后世那核平級別的存在才有威懾。
在歷史上徐光啟也曾官至次輔,其得意門生孫元化任登萊巡撫時,結果鬧出震驚朝野的“吳橋兵變”。
這事發生之后,朝堂原本對于火器新軍的信任崩塌,改革意圖急轉直下。
此后明朝改革又回到傳統儒家的老路子上,徐光啟也郁郁而終。
所以當下的兵技巧還需好好磨礪,不過兵精糧足總是沒錯的。
想到這里,朱由檢神情嚴肅的說道:
“徐卿面對當下朝局,可有良策以教朕?”
徐光啟聞言精神一振,急忙走到沙盤前,用手指登萊、渤海區域,說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當以‘求精兵’、‘責實效’為核心。首先要在登萊等地,編練一支船堅炮利的新式水師。
以此為根基,渡海直擊遼南,開辟第三戰場。與寧錦防線的關寧軍、皮島東江鎮互為依靠,步步為營,擠壓建虜,終可克復全遼!”
“妙!啪啪啪——”
等到徐光啟把一系列的想法說完后,朱由檢拍手稱贊道,
“徐卿深謀遠慮,與朕不謀而合!朕已下旨,召回前登萊巡撫袁可立,令其火速進京。”
“陛下圣明!”
徐、畢也是久在官場之人,豈會不知袁可立是何人?
袁可立主政登萊期間,遼東局勢助力頗多。
可惜袁可立也因為魏忠賢去職,繼任者武之望等人接任后,遼南的大好局面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