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光啟格物
- 明末風云:崇禎逆天改命
- 執劍之士
- 2105字
- 2025-07-16 20:30:00
朱由檢見到群臣同意自己安排罰臟庫,皇陵之事后,又從王體乾那里捧著的奏疏,拿出一本說道:
“另有一事。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鎮撫使許顯純,已向朕輸誠,獻其名下全部田產,并力薦前工部侍郎董應舉任屯田之職。
朕意,將此番罰沒所得的田莊,盡數撥付董應舉,專司北直隸屯田墾荒事宜。諸卿……可有異議?”
朱由檢說完就把目光投向臺下,就在眾人面面相覷時。
此時,一直靜觀其變的錢謙益眼中精光一閃,即刻出班,朗聲附議道:
“陛下圣明!董侍郎昔年不屈于魏閹淫威,罷職閑居,天下敬仰!且其精于農桑水利,屯田之務,正乃其長。陛下擇賢任能,臣深表贊同!”
別人不知董應舉有何關系,難道他還不知道嗎?當下立刻出列附和。
而殿中的各位見狀,思考片刻后,紛紛點頭贊同道:
“臣等附議!”
“董侍郎確為不二人選……”
“好!即擢董應舉以工部侍郎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總理北直隸屯田事務,節制有司!著其即刻奉詔入宮陛見,再行赴任!”
明朝加授“右都御史”憲銜,一般是授予外派官員,在這里賦予董應舉,跨部門協調與監察地方之權。
畢竟北直隸地區高官士紳,盤根錯節,必須把督察權拉滿,才能減少董應舉屯田的阻力。
“諸卿且將今日所議諸事,速速擬旨頒行!至于魏逆一案牽連人等,務必善加撫諭,平息物議,切莫再生枝節,徒惹紛擾!”
昨天之事讓朱由檢驚醒,如果不是眾臣有默契,再加上自己惜才,只怕不死幾人,不會如此輕易平息眾人因為怒火,畢竟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首輔黃立極心領神會,率先出列道:
“陛下圣慮周全!臣等五人必會同三法司,將魏案等緊要卷宗連夜理清,當具疏詳陳,并曉諭百官,到時請陛下明正典刑!”
“準奏!”
事已至此,唯快刀斬亂麻,不然真當動蕩蔓延到地方,那可就不是這短短幾天可平息的。
至于日后如何整頓吏治……朱由檢心中冷笑,以大明官員的操守,還怕他們不犯錯嗎?
按《大明律》盡數執行,全誅必有冤屈;但若是隔一殺一,必有漏網之魚。
當朱由檢一行返回養心閣時,殿內早有兩位錦袍老者,正凝神佇立在《坤輿萬國全圖》之前,細細觀摩。
“陛下駕到——”
當內侍唱喏聲起,二人這才如夢初醒。
驀然回首,只見一位身著明黃龍袍的年青人走入殿中。
雖然未曾面圣,但在皇宮之中,舍天子其誰?
二人急忙上前,躬身行禮道:
“微臣徐光啟/畢懋康,叩見吾皇萬歲!”
朱由檢見狀,虛手一抬:
“二位愛卿平身,不必多禮。”
朱由檢心中也是激動不已,眼前這兩位在青史之上也是鼎鼎有名之人。
畢懋康,萬歷二十六年進士,于治水安民、河工漕運皆有建樹,而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撰寫《軍器圖說》,發明燧發火銃,這可是推動基礎武器進步里程碑式的人物。
而徐光啟就更別說了,天文歷法編有《崇禎歷書》、數理格物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農政要術《農政全書》、軍事韜略精研火器戰陣之法,堪稱全能型選手。
在朱由檢心中,孫承宗、袁可立能為一方面統帥,鎮守疆場。
那徐光啟這般人物,其學識足以開一代新風氣,引領大明走向新的格物道路。
在晚明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各種社會思潮異常活躍。
有依托程朱理學派尋求改良的劉宗周、黃宗羲等人。
也有以王陽心學為本,清議的東林學派如顧憲成、高攀龍等人。
更有西學東漸,為格物致知的徐光啟、畢懋康等人。
為何黃立極、崔呈秀等人會人人喊打?
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貪污腐敗,毫無作為嗎?
開玩笑,那東林黨的李三才,繆昌期等人,做的事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這些在科舉獨木橋中,寒窗苦讀幾十載,能脫穎而出的,難道會比東林黨那些人差嗎?
這還不就是因為明代的社會風氣十分開放,在政治上失意了,那便去學院開講授課。
你把東林黨那些人的講學放到螨清試試,看看是他們的嘴硬,還是刀硬。
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被螨清,掀起文字獄。
歷史已經證明,一枝獨秀并非秀,百花齊放才是王道
朱由檢現在不僅要引入韓爌、錢謙益等東林勢力以制衡朝局。
更需要倚重徐光啟、畢懋康這等經世致用、能立竿見影的改善軍國民生的大臣。
這時只見曹化淳不知從哪里冒出來,手捧一摞裝幀齊整的書冊,躬身奏道:
“啟稟皇爺,奴婢奉旨,前些時日延請徐、畢二位大人在奴婢私邸小住,將平生所學整理成冊。今已完備,恭請陛下御覽。”
“嗯,二位愛卿有心了。”
朱由檢頷首,從曹化淳手中接過書冊,細細翻閱。
“為陛下效力,乃臣等本分。”
兩人原本在魏忠賢時期,看不慣其所作所為,所以皆是閑職在身。
原本聽到曹化淳來找自己,還不相信,但是聽到曹化淳信誓旦旦,也便半信半疑地隨其進京。
而等到兩人進京后,剛開始還會時不時約見同年好友。
等到朱由檢雷厲風行地鏟除魏忠賢時,就被曹化淳約束在家,讓其整理自己平生所學。
他們心中便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所以等到整理完備之后,今日才來陛見。
朱由檢看完綱略,將書冊遞與隨侍的王承恩:
“王伴伴,將此書冊置于朕寢殿案頭,朕要細細研讀。”
然后轉頭對著徐.畢兩日說道:
“值此天下動蕩之際,朕求賢若渴。不知兩位愛卿可愿為朕效力?”
這時只見畢懋康聞言,沉吟片刻,面對朱由檢的目光坦然道:
“陛下,臣出仕多年,深感宦海浮沉,非臣所長。余生所愿,惟在格致物理,或可有助軍國實務一二。”
朱由檢聞言一愣,這還是自己第一次在大明朝堂上,聽到有人不愿出仕當官,而是去做世人眼中奇技淫巧之事。
這樣“理工男”的思想在當下可是極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