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7章 殺袁崇煥,國之禍福?

宣府總督府節堂,徐承略早已恭候李邦華、吳甡的到來。

他與李邦華是舊識,相見不過公事公辦的揖禮之下,眼神交匯間自有默契。

而對吳甡,徐承略也表現出足夠的尊重。

他深知這位御史并非只會風聞奏事的清流,而是有陜西賑災實績的能吏。

“李侍郎,吳御史,一路辛苦。”徐承略聲音平穩,不見絲毫慌亂。

沒有多余的寒暄,徐承略直接命人抬上那幾個沉重的木箱,里面是整理得條理分明的賬冊、地契、證詞摘要。

“此乃代王府冊府中所取一應賬冊憑證抄錄摘要,以及相關涉案人員、被侵占軍屯原主之證詞。

共計清丈出被侵占軍屯四萬三千余畝,收納士紳投獻田五萬七千余畝。

各項證據鏈完整,簽字畫押、年月保人一應俱全,請二位天使勘驗。”

李邦華與吳甡仔細翻閱著那些文書,越是翻閱,心中越是震動。

那白紙黑字、紅印畫押記錄下的,是觸目驚心的巧取豪奪,是代王府及其爪牙是如何一步步蛀空國家根基的罪證!

吳甡的手指甚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

他在陜西見過太多因土地兼并而家破人亡的慘劇。

此刻見到這更為赤裸、更為龐大的罪惡,一股難以抑制的怒火混合著一種“罪有應得”的爽感涌上心頭。

李邦華合上最后一本文冊,與吳甡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凝重與決斷。

“徐督師,證據確鑿,我等已了然。”李邦華沉聲道,“此事,我等必當據實……奏報圣上。”

公事已畢,夜色漸濃。

徐承略卸去官服,以私誼在節堂后的小廳設下便宴。酒過三巡,席間再無朝廷大員的拘謹。

李邦華舉杯嘆道:“伯衡,你此舉……痛快是痛快,只是后患無窮啊。陛下那里,怕是難得周全。”

吳甡亦感慨:“若督師這般手段,能用于陜豫,剿撫并用,整飭吏治,清丈田畝,何愁流寇不靖?

奈何……宣大更需要督師擎天保駕。”

徐承略只是默默飲酒,末了,淡然一笑:“能做一分,便是一分。但求問心無愧,余者,非伯衡所能慮也。”

宴席的氣氛漸漸松弛,酒意微醺。

李邦華卻忽然放下酒杯,身體前傾,聲音壓得極低,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打破了原有的輕松:

“伯衡,還有一事。如今朝堂之上,袁崇煥一案風波惡甚,牽連日廣,人心惶惑!你對此……有何看法?”

他話音未落,徐承略手中的竹筷在空中微微一頓。

剎那間,廳內的空氣仿佛驟然凝結,燭火的噼啪聲變得異常清晰。

吳甡面色沉重,接口道:“豈止是風波!左都御史曹于汴被迫去職,內閣次輔錢龍錫鋃鐺下獄。

吏部尚書王永光、薊遼總督劉策、巡撫王廷試、總兵張弘謨等紛紛落馬!

如今連首輔李標、成基命、刑部尚書喬允升皆岌岐可危!這已非尋常政爭,而是要……掀翻整個朝堂!”

徐承略見二人言辭懇切,并無避諱,便也放下了最后一絲顧忌。

他目光掃過二人,聲音沉靜卻帶著一種穿透迷霧的力量:

“朝堂震蕩,尚可平息。我所慮者,非止于此。

若袁崇煥最終被處極刑……則關寧鐵騎,必與朝廷離心離德!此,方是撼動國本之禍!”

“什么?!”李邦華與吳甡悚然一驚,幾乎齊聲脫口而出。

李邦華手中的酒杯本已遞到唇邊,此刻卻猛地頓在了半空,酒水微微晃出,他卻渾然不覺。

吳甡下意識地捻著胡須,眉頭緊緊鎖成了一個“川”字,失聲道:“伯衡何出此言?!”

徐承略將杯中殘酒一飲而盡,眸光銳利如刀,一字一句道:“關寧軍心,系于袁崇煥一身!此非虛言!

袁崇煥自督師遼東以來,寧遠、寧錦兩捷,力挫努爾哈赤、皇太極兵鋒!

此次京畿之危,更是千里馳援,于廣渠門外、左安門外,親冒矢石,浴血奮戰,

將來犯之敵硬生生擊退!此乃無數將士親眼所見,親身所歷!”

他身體微微前傾,語氣愈發凝重:“在關寧將士心中,袁督師乃戰無不勝之帥,是護佑他們性命、帶他們取得榮光之人!

若陛下以“通敵叛國”之罪殺之,將士們只會認為——朝廷冤殺忠良,自毀長城!”

他冷笑一聲,拋出一個無可辯駁的鐵證:“孟暗兄,鹿友兄!莫非忘了?

皇太極兵圍京師最急之時,陛下連發金牌都調不回率軍東歸的祖大壽!

而袁崇煥獄中一紙手書送至,祖大壽覽信后涕淚交流,當即揮師返京,拼死來援!

此情此景,難道還不足以證明袁崇煥在關寧軍中之威望,已深入骨髓了嗎?”

李邦華二人聞言,面色瞬間變得蒼白,默然無語。

李邦華緩緩將一直頓在空中的酒杯放下,仿佛那酒杯有千鈞之重。

吳甡捻著胡須的手也停了下來,指尖微微發涼。這個例子太過震撼,他們無法反駁。

徐承略的聲音如同重錘,繼續敲擊著他們的心神:

“袁崇煥若死,寒的不是他一人之心,寒的是整個關寧軍,乃至天下邊軍將士之心!

日后若京畿再臨危局,誰敢保證他們還會如此舍生忘死,星夜來援?即便來了,又豈會盡心竭力?

李邦華深吸一口涼氣,聲音干澀:“所以……袁崇煥,殺之無益,反受其害?”

“正是!”徐承略斷然道,“袁崇煥或許非算無遺策之圣賢,但確是我大明當下少有能鎮守遼東之良將!

有他在,遼東便是一塊鐵壁!他若一去,遼東格局必將崩壞,無人可制皇太極!”

李邦華追問道:“可他擅殺毛文龍,總是無可推諉之大過吧?致使東江鎮崩亂,后金方可毫無顧忌,入犯京畿!”

徐承略點了點頭,分析卻更為冷靜深邃:“誅毛文龍,確是其最大爭議。然,此事需分兩面看。

若毛文龍果真跋扈難制,陰奉陽違,乃至虛報兵員,糜餉養寇,則誅之并非全然無理。”

他話鋒一轉,直指核心:“關鍵在于——殺人之后,能否做得更好!

袁崇煥錯不在殺人,而在于殺了人,卻未能拿出一個比毛文龍更強的繼任者來整飭東江!

陳繼盛無能,致使東江分崩離析,此方為其最大失策!

若他能將東江整頓得比毛文龍時期更加強悍,那今日無人會以此罪他,反而會贊其果決!”

李邦華二人下意識地點頭,此言如撥云見日,直指問題本質。

徐承略并未停止,他的聲音帶著一絲冰冷的嘲諷,徹底擊碎某些人一廂情愿的幻想:

“至于說,若有毛文龍在,東江牽制,后金絕無可能入犯京畿……”

他環視二人,目光如炬:“二位真覺得,可能嗎?”

不等回答,他便以無可置疑的語氣剖析道:“前登萊巡撫王廷試兩赴東江,核驗之結果,戰兵定額不過二萬八千!

其中堪戰之精銳,僅一萬二千!余者皆為遼民壯丁。所謂擁兵十萬,純屬虛妄!東江真實戰力,至多三萬!”

“再看后金!”他語氣加重,“其八旗核心戰兵逾六萬,輔兵、包衣阿哈再計兩萬有余!

加之已歸附之喀喇沁、敖漢、奈曼等部蒙古騎兵,其可動用之總兵力,不下十萬之眾!

以此觀之,東江鎮之于后金,猶如困獸身旁之悍勇獵犬。

可不斷襲擾撕咬,令其疼痛,令其分神,卻絕無能力阻止這頭巨獸轉身撲向另一個目標!”

吳甡曾是陜西能吏,對兵事糧餉亦有所知,聽到這赤裸裸的數據對比。

不禁微微頷首,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面上輕叩,顯然已完全被徐承略的邏輯所說服。

而李邦華則閉上雙眼,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嘆息,仿佛看到了無數奏章爭論在此刻都化為了無用的虛言。

徐承略的聲音愈發冷峻,他目光如刀,直視二人,拋出一連串無可辯駁的鐵證:

“此事,早有明證!薩爾滸之戰,東江鎮確有牽制;后金猛攻遼陽、沈陽,東江鎮亦在襲擾;

乃至皇太極征討蒙古、阿敏領兵攻打朝鮮,東江鎮依然在試圖抄其后方!然結果如何?”

他每問一句,手指便叩一下桌案,話語如重錘般砸下:

“結果是薩爾滸我大明傾國之精銳一朝盡喪!結果是遼、沈重鎮接連淪陷,遼東局勢崩壞!

結果是蒙古諸部紛紛臣服于后金鐵蹄之下!結果是朝鮮君臣被逼跪于阿敏面前,簽下城下之盟!

“這一樁樁,一件件!”徐承略猛地一揮手臂,聲若雷霆,“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嗎?

東江鎮的牽制,于戰術層面或有小補,但于戰略決戰而言,它無法扭轉大局!

它救不了薩爾滸,救不了遼沈,更救不了朝鮮!

指望毛文龍憑一島之力鎖死皇太極十萬大軍,使之不得入塞,不過是朝堂諸公一廂情愿的幻想!”

他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最終的、極為清醒的判斷:

“故而,伯衡始終認為,袁崇煥,是一員難得的良將,甚至是一員福將!

他能鼓舞士氣,能臨陣決勝,寧遠、寧錦、廣渠門諸戰便是明證!然——”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無比銳利和惋惜:“但,他并非一位洞察萬里、掌控全局的帥才!

誅毛文龍而善后無能,市米蒙古而反資敵寇,此二者,皆顯其戰略眼光之短淺,全局籌劃之疏漏!

此其取禍之根由,亦是其與古之名將最大的差距所在!

故,可議其過,可奪其職,甚至可囚其終身以儆效尤!然——”

他猛地一拍桌案,聲如金石,擲地有聲:“通敵叛國?此四字,乃天下最荒謬之誣陷!

一個通敵叛國之人,會死磕努爾哈赤、皇太極?會千里馳援,血戰廣渠門?

會在獄中手書,招回關寧軍以衛京師?

此非謀叛,此乃某些人懼禍卸責、搪塞天下悠悠眾口之卑劣借口!乃自毀長城之愚行!”

一席話畢,滿室寂然。

李邦華與吳甡怔在當場,額角竟有冷汗滲出。

徐承略這番剖析,如快刀斬亂麻,又似驚雷炸響耳邊。

不僅說透了袁崇煥,更仿佛撕開了朝堂華麗袍服下那不堪的內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托克托县| 格尔木市| 乃东县| 桐柏县| 曲靖市| 巴彦县| 吴江市| 平度市| 于都县| 鄯善县| 永济市| 崇文区| 凤冈县| 巴中市| 溆浦县| 岳西县| 滦南县| 花莲县| 红安县| 葫芦岛市| 玛纳斯县| 长葛市| 炎陵县| 洛浦县| 天镇县| 江西省| 东城区| 塔城市| 大荔县| 广西| 昭通市| 肃南| 大安市| 克什克腾旗| 同江市| 大荔县| 合作市| 抚松县| 友谊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