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宮宴風波
- 我在宋朝創辦女學堂
- 周家靈燕
- 5023字
- 2025-05-21 12:00:00
重返京城一月有余,巾幗書院的規劃已經初具規模,我的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這一天,一位宮女急匆匆地趕到女相府,遞上一封燙金請帖:“女相大人,太后娘娘明日設宴,特邀女相參加。“
我接過請帖,有些意外。太后向來深居簡出,極少設宴邀客,這次為何突然邀我?
“除了我,還有哪些人受邀?“我問道。
宮女答道:“據奴婢所知,受邀者大多是朝中命婦和宮中女官,還有幾位太后娘娘的故交。哦對了,晏大人也在受邀之列。“
晏殊也被邀請了?這更加奇怪了。我仔細查看請帖,上面寫明宴會的主題是“賞梅品茗“,地點在慈寧宮的梅園。看來表面上只是一場普通的春季雅集,但我心中隱約感到,這次宴會恐怕不會那么簡單。
“轉告太后娘娘,我定當準時赴宴。“
宮女行禮退下后,我立刻派人請來歐陽修,詢問此事。歐陽修捋著胡須思索道:“老夫也覺得蹊蹺。太后一向深居簡出,近年來更是極少過問朝政。這次突然設宴,邀請你和晏殊,恐怕有特別用意。“
“會是針對女學的嗎?“我憂心忡忡地問。
歐陽修搖頭:“不至于。太后雖然守舊,但并非不近人情。況且太子對女學支持甚力,太后不會公然反對。我猜測,太后此舉或許是想了解一下女學的情況,或者有什么其他事情想當面與你商議。“
“無論如何,這是個接近太后,為女學爭取更多支持的好機會。你要好好把握。“老人家拍了拍我的肩膀,鼓勵道。
次日清晨,我特意選了一套得體而不失大氣的衣裙,既顯示對太后的尊重,又體現女相的官方身份。臨行前,我又檢查了一遍要帶的禮物——一套親手繪制的《百花圖》和一盒上好的西湖龍井,都是根據宮中傳言,太后喜愛的物件。
到達慈寧宮門口時,晏殊恰好也剛剛到達。他今日一身藏青色錦袍,顯得格外清俊挺拔。見到我,他微微頷首:“蘇女相也收到邀請了?“
“是啊,真是意外之喜。“我微笑回應,心中卻在揣測他對此次宴會的看法。
晏殊壓低聲音:“我打聽過了,太后此次設宴,表面上是賞梅品茗,實則是想考察一下你和女學。皇后和淑妃對女學態度不一,在太后面前多有言論,太后想親自了解一二。“
我心頭一緊:“是想支持還是打壓?“
“不清楚。“晏殊搖頭,“但機會難得,務必要好好把握。若能得到太后支持,女學在宮中的地位將更加穩固。“
隨著一聲“太后駕到“,宴會正式開始。太后在宮女的攙扶下緩步而來,雖已年過半百,但氣質雍容,威儀不減。皇后和淑妃一左一右陪伴在側,其他人則按位分列兩旁。
“今日春光明媚,老身難得興起,請各位來賞梅品茗,閑話家常。大家不必拘禮,盡情享用便是。“太后和藹地說道。
一時間,宴席賓主盡歡,觥籌交錯。我注意到,席間太后的目光時不時落在我的身上,似乎在觀察評估。皇后則始終保持著得體的微笑,偶爾與身邊的命婦低聲交談;而淑妃則顯得更加活躍,不時與各位賓客攀談,氣氛融洽。
酒過三巡,太后突然開口:“聽聞蘇女相在城南創辦了一所'巾幗書院',專為女子授業解惑,可有此事?“
宴席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我穩了穩心神,起身回答:“回太后娘娘,確有此事。巾幗書院是在太子殿下支持下創辦的,旨在為有志向學的女子提供一個正規的求學場所。“
“哦?“太后微微挑眉,“那么,這書院教授些什么內容?“
“除了經史子集等傳統經典外,還有醫術、算學、家政等實用知識。我們希望培養的是既明理知禮,又能在特定領域有所專長的女子。“我詳細解釋道,“這些女子將來無論是相夫教子,還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服務社會,都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皇后插話道:“女子讀書未必是壞事,但需把握分寸。若一味追求才學,卻忽視了婦德婦行,反而有失偏頗。“
語氣雖然委婉,但明顯是對女學的質疑。我正要回應,淑妃卻先開口了:“皇后娘娘言之有理。不過依妾身看,蘇女相做事向來謹慎周全,想必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了。“
這明顯是在為我解圍。我感激地看了淑妃一眼,接著說道:“皇后娘娘的關切很有道理。巾幗書院在課程設置上,既注重才學的培養,也重視德行的教育。我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教育應該是德才兼備的全面發展。“
太后聽完,臉上的表情緩和了些:“蘇愛卿說得不錯。老身年輕時也曾習過一些詩書,確實受益良多。只是當時沒有專門的女學,多是在家中由父兄或私塾先生教導。如今有了巾幗書院,倒是方便了許多。“
這話一出,宴席上的氣氛瞬間輕松了不少。太后作為宮中最尊貴的長輩,她的態度往往能影響許多人的看法。她對女學表示認可,無疑是一個極好的信號。
趁熱打鐵,我奉上準備的禮物,并誠懇地說:“太后娘娘明察秋毫,女學正是希望能夠給更多女子提供接觸知識的機會。不瞞太后娘娘說,巾幗書院不僅招收官宦家庭的女子,還為一些家境寒微但有才學的女子預留了名額。我們希望,知識的光芒能夠照耀到每一個渴望學習的女子身上。“
太后聽完,露出贊許的微笑:“難怪太子對你贊不絕口。這份胸懷和遠見,確實不凡。“
就在氣氛越來越好的時候,一位年長的命婦突然發問:“女相大人,聽說巾幗書院不僅教授學問,還讓女子參與政事議論,這是否有違祖訓?畢竟'女子無才便是德',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這是個尖銳的問題,瞬間將氣氛推向緊張。我察覺到,這位命婦應該是被人指使來發難的,目的是在太后面前給女學抹黑。
我沒有急著反駁,而是平靜地問道:“不知夫人從何處聽說巾幗書院教女子參與政事議論?“
那命婦一時語塞,支支吾吾地說:“這...這是聽別人說的。“
“原來是道聽途說。“我微微一笑,“實不相瞞,巾幗書院確實會講授一些朝政常識,但目的并非讓女子干預政事,而是讓她們能夠理解丈夫或父兄所面臨的困境和壓力,從而更好地在家庭中提供支持和理解。“
“至于'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恕我直言,這并非出自經典圣訓,而是后人的偏見。孔子曰'有教無類',教育原本就是面向所有人的,不分男女。“
這番回應既不卑不亢,又切中要害,贏得了不少人的贊同點頭。那位命婦見狀,還想繼續追問,卻被太后輕輕抬手制止了。
“好了,今日是賞梅品茗的雅集,不是朝堂辯論。“太后溫和但不容置疑地說,“老身倒是有個提議:既然巾幗書院已經開始招生,何不邀請一些宮中女官前去學習?甚至老身身邊的一些年輕宮女,若有意愿,也可去書院旁聽。“
“這是個絕妙的主意!“淑妃立刻附和,“妾身府中也有幾個丫鬟聰明伶俐,一直想學些字,不如也送去巾幗書院學習?“
皇后見狀,也不好再持反對態度,微笑道:“確實是個好主意。我宮中也有幾個丫頭頗有靈性,若能讀書識字,服侍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太后滿意地點頭:“那就這么定了。蘇愛卿,你看何時方便安排?“
我心中狂喜,臉上卻保持著得體的微笑:“隨時恭候太后娘娘派人前來。巾幗書院定當竭盡所能,不負太后娘娘和兩位娘娘的厚望。“
宴會結束后,我與晏殊并肩走出慈寧宮。夕陽西下,將我們的身影拉得很長。
“沒想到會如此順利。“晏殊感嘆道,“太后不僅沒有反對女學,還親自提議讓宮中女官去書院學習,這是變相的官方認可啊!“
我點點頭,心中依然激動不已:“是啊,能得到太后的支持,女學在宮中的地位將更加穩固。不過...“
“不過什么?“
“不過那位命婦的發難顯然不是偶然,背后必有主使。“我分析道,“守舊派雖然暫時被壓制,但并未放棄反對女學。我們必須時刻警惕,做好應對各種挑戰的準備。“
晏殊贊同地點頭:“你說得對。勝利來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接下來,我們要將巾幗書院的第一批學生教好,用實際成果說話,才能讓那些反對的聲音徹底消失。“
“就是這樣。“我停下腳步,望著遠處的宮墻,堅定地說,“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只要我們堅持初心,女學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夕陽將我們的影子投射在地上,交疊在一起,就像我們共同追求的理想,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幾日后,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太后派人送來了一份詔書,正式任命我為“女學總督“,負責監督全國女學的發展和管理。這意味著女學不再僅僅是一項個人倡導的事業,而是獲得了朝廷的正式認可和支持。
更令人驚喜的是,詔書中還明確提到,將從內庫撥款五萬兩白銀,專門用于支持巾幗書院和其他女學機構的發展。這筆資金足以支持巾幗書院擴建校舍,增添教學設施,甚至在條件成熟時,向江南等地區擴展分院。
“太好了!“歐陽修在聽到這個消息后,激動地拍案而起,“有了太后的支持,女學總算是名正言順了!那些反對的聲音,也不敢再那么囂張了。“
我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是啊,能得到太后的支持,真是意外之喜。看來那場宮宴,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
歐陽修捋著胡須,意味深長地說:“這恐怕不僅僅是宮宴的功勞。據老夫所知,太子近來多次在太后面前提及女學的好處,尤其強調了女學對于培養合格母親、提高下一代教育質量的重要性。這些話顯然打動了太后。“
“此外,“他壓低聲音,“淑妃也在暗中助力。她本身就受過良好教育,一直支持女子讀書明理。這次太后下決心支持女學,淑妃的勸說肯定功不可沒。“
聽到這些背后的故事,我心中滿是感激。太子的開明支持,淑妃的暗中助力,再加上晏殊等朝中重臣的鼎力相助,才讓女學能夠如此順利地獲得官方認可。這讓我更加堅信,只要理念正確,道路就不會孤單。
當晚,我在女相府設宴,邀請了所有為女學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包括歐陽修、晏殊、王太醫等。宴席上,眾人舉杯同慶,為女學的正式獲得朝廷認可而歡呼。
席間,晏殊少有地暢懷大飲,臉上泛起了紅暈。他舉起酒杯,向我致意:“蘇女相,敬你一杯。沒有你的堅持和勇氣,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我也端起酒杯:“晏大人過譽了。若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一人之力又能做什么呢?這是我們共同的勝利,也是所有渴望知識的女子的勝利。“
歐陽修笑呵呵地看著我們:“你們啊,都別謙虛了。來,老夫提議,再干一杯,祝愿女學事業蒸蒸日上,越辦越好!“
眾人齊聲應和:“祝女學事業蒸蒸日上,越辦越好!“
酒過三巡,賓客們陸續告辭。最后只剩下晏殊一人還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望著天上的明月,似乎有些醉意。
“晏大人,夜深了,該回去了。“我走過去,輕聲提醒。
晏殊抬頭看我,眼神有些迷離:“蘇女相,你知道嗎?我有時會想,若是我妹妹還在世,若是她能接受正規的女學教育,或許她的人生會完全不同。“
我在他對面坐下:“人生沒有'如果',但我們可以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選擇。你的支持,就是對她最好的紀念。“
晏殊沉默片刻,突然問道:“你真的相信,女學能夠改變女子的命運嗎?“
“我相信。“我堅定地說,“知識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很多扇門。有了知識,女子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出路。“
“更重要的是,女學不僅僅是在教授知識,還在教導女子如何思考,如何判斷,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同時,追求自己的幸福。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晏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得好。看來我的決定是對的。“
“什么決定?“
晏殊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這是我剛收到的家書。我在老家的一處莊園,準備捐出來作為江南地區的第一所女學分院。只等朝廷批準,就可以開始籌建了。“
我驚訝地看著他:“晏大人,這...“
“不必驚訝。“晏殊微微一笑,“我既然選擇了支持女學,就會盡我所能。那處莊園靠近蘇州,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很適合作為學堂。我已經托當地的親友開始物色合適的師資了。“
我感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晏大人如此慷慨,女學事業必將因你而更加興旺。我...我不知該如何感謝才好。“
“不必言謝。“晏殊站起身,鄭重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為了那些和我妹妹一樣,渴望知識卻無門可入的女子;也為了我自己,彌補過去的偏見和誤解。“
他看著我,眼神中帶著前所未有的柔和:“更為了你,蘇眉。為了你的堅持和勇氣,為了你對教育的熱愛和執著。能與你共同推動這項事業,是我的榮幸。“
聽到他直呼我的名字,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沒有糾正他的稱呼,只是微笑著說:“那我們就并肩前行,共同見證女學的成長和繁榮。“
晏殊深深看了我一眼,點點頭,轉身離去。月光下,他的背影顯得格外挺拔而堅定。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心中涌起一種奇妙的感覺。這個曾經極力反對女學的男人,如今卻成了最堅定的支持者;這個曾經嚴厲批評我的對手,如今卻成了最可靠的盟友。人心的轉變,往往比制度的變革更加深刻和持久。
夜深了,我回到屋內,站在銅鏡前,看著鏡中的自己。短短幾年間,我從一個女扮男裝的“狀元郎“,變成了堂堂正正的“女相“和“女學總督“。這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風雨和艱辛,卻也收獲了超出想象的成就和支持。
鏡中的我,眼神堅定而明亮,仿佛在訴說:無論前路多么艱難,只要堅持初心,夢想終會實現。
巾幗書院即將迎來第一批學生,我也將開始新的征程。有了太后的支持,有了晏殊等人的助力,女學的種子必將在大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個美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