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輪廓終于出現在地平線上,高聳的城墻、威嚴的宮殿,在晨光中顯得格外壯觀。離別數月,再次看到這熟悉的景象,我心中百感交集。
“到家了。“晏殊輕聲說道,目光柔和地看著我。
我點點頭,喉嚨有些哽咽,竟一時說不出話來。這座城市曾給予我無上榮耀,也曾讓我倉皇出逃;在這里,我曾被嘲諷輕視,也曾獲得認可尊重。如今重返故地,既是回歸,也是新的開始。
城門處,幾位侍衛早已等候,見到我們的馬車,立刻上前行禮:“女相大人,歐陽大人已在相府等候多時。“
我跟隨侍衛回到女相府,歐陽修果然已經在那里了,見到我,立刻起身相迎:“蘇丫頭,你總算回來了!老夫可擔心死了!“
“歐陽大人。“我感動地行禮,“多虧有您和晏大人的幫助,我才能平安歸來。“
歐陽修上下打量我:“瘦了,也黑了些,但精神看起來不錯。這幾個月在外面,想必收獲不小吧?“
這一句話,正擊中我的心事。我點頭微笑:“確實收獲頗豐。避難期間,我有機會深入思考女學的本質和方向,也接觸了許多不同背景的女子,對女學的內容和實施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歐陽修滿意地點頭:“知道你會這樣。困境往往是思考的最好時機。說說看,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晏殊也在一旁安靜地等待,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我深吸一口氣,將這幾個月的思考娓娓道來:“女學不應該只是教授四書五經這類傳統經典,更應該注重實用知識的傳授,如醫術、算數、家政等,幫助女子更好地管理家庭、照料親人,甚至在必要時能夠自立自強。“
“此外,女學的內容也應該因地制宜。比如在松江這樣商業發達的地方,可以增加商業知識和賬目管理的教授;在醫學發達的地區,則可以側重醫術和藥理;在農業區域,農事知識或許更為實用。“
“最重要的是,女學應該既傳承傳統價值中的精華,又摒棄其中不合理的桎梏。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一批脫離傳統的叛逆女子,而是培養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踐行傳統價值,同時又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新型女子。“
歐陽修和晏殊聽完,都顯得若有所思。晏殊首先開口:“蘇女相的想法很有見地。女學若要真正扎根民心,確實不能只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要有實際用處。“
歐陽修捋須點頭:“老夫也覺得有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提升人的素質。女學若能將這一點貫徹到底,必將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他頓了頓,表情變得嚴肅:“不過,眼下最重要的事,是你正式復職,然后籌備巾幗書院的建立。太子殿下已經下了決心,要在京城設立一所正式的女子學堂,為天下女學樹立標桿。“
“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晏殊補充道,“若能將巾幗書院辦好,不僅能為女學正名,還能為將來在全國推廣女學打下基礎。“
我點頭表示同意:“那么,我們何時開始?“
“就是現在。“歐陽修笑道,“太子已經下令撥出一處皇莊,改建為巾幗書院。地點已經選好,就在城南的梅花塢,環境清幽,遠離鬧市,卻又交通便利,很適合作為學堂。“
“至于經費,已經從內庫撥出一萬兩銀子作為啟動資金。“晏殊補充道,“此外,還會定期撥款,保證書院的正常運轉。“
我聽得心潮澎湃:“多謝歐陽大人、晏大人的奔走!有了官方的支持,女學總算有了正式的立足之地。“
“這都是你應得的。“歐陽修拍拍我的肩膀,“好好把握這個機會,讓更多人看到女學的價值。“
送走兩位大人后,我獨自站在青竹居的院子里,望著院中那面依然清晰映物的銅鏡,恍如隔世。短短幾個月的避難生活,不僅讓我更加堅定了推廣女學的決心,也讓我對女學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蘇女相,歡迎回來。“溫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我轉身一看,是宮中的阿碧宮女。
“阿碧,好久不見。“我微笑著說,“宮中一切可好?“
阿碧眼中閃過一絲喜悅:“一切都好。太子殿下特意囑咐,請女相明日入宮,他有要事相商。“
我心中一動:“可是關于巾幗書院的事?“
阿碧點頭:“正是。太子殿下對此事極為重視,已經命人準備了多份材料,等著與女相一同討論呢。“
送走阿碧后,我開始整理這幾個月來記錄的筆記和心得,為明日與太子的會面做準備。雖然身體疲憊,但內心卻充滿了期待和激動。女學事業終于要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了!
次日一早,我換上正式的官服,在侍女的簇擁下前往宮中。入宮的路上,不少官員看到我,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即行禮問候。看來我的歸來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
太子在東宮的書房接見了我。相比記憶中的形象,他似乎成熟了不少,眉宇間多了幾分沉穩和威嚴。
“蘇愛卿總算回來了。“太子微笑著說,“這段時間,辛苦你了。“
我恭敬地行禮:“多謝殿下關心。臣女在外雖經歷些許波折,但也因此有機會深入思考女學的本質和方向,收獲頗豐。“
太子點點頭:“好,這正是我想聽的。先請坐,我們詳談。“
接下來的兩個時辰里,我將避難期間的所思所想詳細向太子匯報,包括對女學內容的調整、因地制宜的教學策略,以及如何平衡傳統與創新的思考。
太子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偶爾提出問題或補充自己的看法。他的見解往往一針見血,顯示出非凡的洞察力和開明的思想。
“蘇愛卿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談話接近尾聲時,太子總結道,“女學的目的,不是要培養一批脫離傳統的女子,而是要讓女子在傳統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知識和能力,從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同時也能在需要時自立自強。“
“這既符合國家利益,也有利于家庭和個人的發展。我已經決定,全力支持巾幗書院的建立,并以此為基礎,逐步在全國推廣女學。“
我感動得幾乎要落淚:“多謝殿下支持!有殿下如此開明睿智,女學事業必將蓬勃發展。“
太子笑著擺擺手:“不必過謙。這是你多年來堅持不懈的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朝中雖然還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只要我們把事情做好,用實際成果說話,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女學的價值。“
“接下來,你需要盡快組建巾幗書院的班子,擬定教學大綱,招募師資和學生。第一批學生的選擇尤為重要,她們將成為女學的第一份成果和最好的證明。“
我鄭重地點頭:“臣女明白。請殿下放心,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將巾幗書院辦成天下女學的典范。“
離開東宮,我的腳步比來時輕快了許多。太子的支持給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動力,巾幗書院的前景可期!
回到女相府,我立刻召集心腹屬下,開始籌備巾幗書院的各項事宜。首先是選址考察——雖然太子已經指定了梅花塢的皇莊,但具體的規劃和改建還需要親自勘察;其次是師資招募——除了從各部門選調有才學的女官外,還需要物色有教學經驗的女先生;最后是招生——第一批學生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巾幗書院的聲譽和未來的發展。
正當我忙得不可開交時,晏殊前來拜訪。他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消息:太子已經任命他為巾幗書院的督學,負責監督書院的建設和運營。
“督學?“我驚訝地看著他,“太子殿下為何會做這樣的安排?“
晏殊神色復雜:“或許是因為我曾經反對女學,現在支持了,更能服眾吧。“
他頓了頓,目光直視我:“但我更愿意相信,這是因為太子看到了我對女學的真誠支持和理解。蘇女相,我是認真的,我愿意竭盡所能,協助你將巾幗書院辦好。“
我注視著他的眼睛,看到了其中的誠意和決心。心中的疑慮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莫名的信任和安心。
“有晏大人相助,巾幗書院必將更上一層樓。“我微笑著說,“不知晏大人對書院有何具體建議?“
晏殊展開一卷圖紙:“我已經讓人繪制了書院的初步規劃圖。主體分為教學區、生活區和行政區三部分...“
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就書院的建設和運營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晏殊的想法往往很有洞見,特別是在如何平衡傳統與創新方面,他的建議尤為中肯。
“對了,“討論接近尾聲時,晏殊突然說道,“我還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晏大人但說無妨。“
“我在想,巾幗書院或許不應該只招收官宦家庭的女子,也應該給一些寒門但有才學的女子一些機會。“晏殊慎重地說,“這樣不僅能體現女學的包容性,也能在社會上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我驚喜地看著他:“晏大人此言正合我意!我也正有此想法,只是擔心初期如此做會引起更多非議。“
晏殊微微一笑:“有些非議是無法避免的。與其畏首畏尾,不如大膽一些。只要選拔得當,確保這些寒門女子確實有才學和品行,相信很快就能用成果說服那些懷疑者。“
我點頭贊同:“如此甚好。那就請晏大人協助擬定一份詳細的招生章程,明確規定學生的選拔標準和方式。我們要確保過程公平公正,不讓任何有才學的女子因為出身而被拒之門外。“
晏殊欣然應允。在他離開前,我忍不住問了一個縈繞在心的問題:“晏大人,我很好奇,是什么讓你改變了對女學的看法?“
晏殊沉默片刻,目光幽深:“蘇女相可還記得,我曾提到過我有一個妹妹...“
我點頭。晏殊曾經簡略提到過他的妹妹晏素,因為才學出眾而導致悲劇。
“我一直認為是讀書害了她。“晏殊緩緩說道,“但這段時間的經歷讓我明白,真正害她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這個不允許才女有選擇權的世界。“
“若當時有正規的女學,讓她在理解傳統的同時也能發揮才華,或許她就不會走上那條絕路。“
“你的堅持和勇氣,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女子可以既有才學,又能安身立命,不必走向極端。“
他的坦誠令我動容。晏殊的轉變,不僅僅是立場的改變,更是內心深處的救贖和成長。
“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我真誠地說,“我會銘記于心,也會將巾幗書院辦成一個真正能幫助女子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
晏殊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溫暖的光芒,轉身離去,挺拔的背影在夕陽下拉出長長的影子。
望著他的背影,我心中涌起一種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待:有了太子的支持,有了晏殊這樣的盟友,女學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時光如梭,轉眼間,巾幗書院的籌備工作已經進行了近兩個月。在這期間,我幾乎每天都要往返于女相府和梅花塢之間,監督書院的建設進度,解決各種問題。
書院的建筑已經基本完成,古樸典雅的大門上“巾幗書院“四個大字熠熠生輝,是太子親筆所題。院內松竹掩映,曲徑通幽,既有傳統書院的肅穆氣息,又多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教學內容和規章制度也已經擬定完畢。正如我在避難時所思考的,巾幗書院的課程既包含傳統經典的學習,也注重實用技能的培養。學生們將學習經史子集,但同時也會接觸醫術、算數、家政等實用知識。
師資隊伍也已經初步組建完成。除了從宮中選調的幾位有才學的宮女和女官外,還有幾位在民間頗有聲望的女先生應邀加入。其中最讓我驚喜的是,趙翰林的女兒趙云娘也來到了京城,愿意在書院教授算學。
招生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為了確保公平公正,我和晏殊親自制定了詳細的招生規則和考核標準。正如我們所決定的,不僅招收官宦家庭的女子,還為一些寒門但有才學的女子預留了名額。
開學前夕,我和晏殊在書院的藏書樓里整理最后的教材和資料。夕陽透過窗欞,灑在古舊的書籍上,散發出溫暖的光芒。
“真不敢相信,我們真的要開學了。“我感慨道,“記得當初提出女學理念時,多少人嗤之以鼻,認為這是異想天開。如今,巾幗書院即將開門納徒,女學終于有了正式的立足之地。“
晏殊站在窗邊,望著院中忙碌的身影,輕聲說道:“這是你的堅持和勇氣換來的成果,值得驕傲。“
“不,“我搖搖頭,“這是我們共同的成果。若沒有你和歐陽大人的支持,若沒有太子的開明,若沒有那么多有識之士的理解,巾幗書院不可能這么順利地建立起來。“
晏殊轉過身,望著我,眼中閃爍著復雜的情感:“無論如何,明天就是巾幗書院的正式開學典禮了。你準備好了嗎?“
我深吸一口氣,點點頭:“準備好了。無論明天會有什么樣的挑戰和質疑,我都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因為我知道,女學的道路雖然艱難,但方向是正確的。“
晏殊微微一笑:“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女學會如春風化雨,滋潤大宋的每一寸土地。而你,蘇眉,將是歷史永遠銘記的女學先驅。“
聽到他破天荒地直呼我的名字,我有些驚訝,但更多的是一種莫名的溫暖和親近。我們相視一笑,心中都是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窗外,夕陽的余暉為巾幗書院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明天,這里將迎來它的第一批學生,也將開啟大宋女學史上嶄新的一頁。
而我,也將以女相兼巾幗書院山長的身份,帶領這些渴求知識的女子,一同探索這條未知而充滿希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