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早期基督教會的神學論爭

在充斥著神學論戰的早期基督教會分裂史與異端支派史里,我們應該會看到類型的對立:伊便尼派(Ebioniten)幾乎可以被視為史上最早的一批基督徒。這群改宗基督教的猶太人相信,耶穌基督具有絕對的人性,是瑪利亞和約瑟的兒子,后來還通過施洗約翰接受了圣靈的洗禮,從而展開傳道的工作。因此,光就這一點而言,伊便尼派便與否定耶穌具有真實肉身的幻影派處于極端的對立,而且這種對立的狀態還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約公元320年,這種對立還以另一種變異的方式——教會內部斗爭更尖銳化,但爭執的內容卻比較溫和的方式——在往后被斥為異端的阿利烏教派(Arius)內部暴露出來。阿利烏教派認為,父神耶和華是至高的存在,圣子耶穌和圣靈只不過是他的受造物,位階在他之下,因此便否定了正統基督教會所主張的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傳統教義。我們如果更仔細地回顧阿利烏教派內部爭論上帝與耶穌基督在本質上究竟是相同還是相似的歷史,就可以看出,主張此二者本質相似的派別明顯地強調人們可以感受到的、感官可以知覺的部分,而主張本質相同的另一派卻比較看重純粹思考性與抽象性的事物。同樣地,我們還可以發現,聲稱耶穌只有一種本質的基督一性論者(Monophysiten)對于出席迦克墩宗教會議(Konzil von Chalcedon)的那些強調耶穌是神、人二性同時共存、無法劃分的基督二性論者(Dyophysiten)的憤恨,似乎又是著重抽象的、不可思議的事物的一派與青睞感官所能知覺的、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另一派的對立。

阿利烏運動的內部沖突、基督一性論者與二性論者的爭執,全都顯示了一個令人深深震撼的事實:雖然這些宗派的首腦們把處理細微的教義問題視為本身最重要的任務,不過,那些立場鮮明、積極參與因教義的歧見所引發的斗爭的廣大信眾卻不會關注教義問題。因為對那個時代的人們來說,只有與神學爭論無關的政治勢力的問題和要求才是激發他們的力量,而不是細微的教義問題。如果心理類型的差異在這里真的透露著什么意義的話,那就是領導人一喊出口號,信眾粗暴的直覺便以諂媚奉承的方式為這些口號貼上標簽,而不需要具體地分析爭執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承認這個事實:關于上帝與耶穌基督究竟是本質相同還是本質相似的爭論,其實是一件嚴肅的事。畢竟從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起神學爭執的背后隱藏著兩個敵對的派別對于信仰的表白:伊便尼派認為,耶穌基督根本就是人,具有絕對的人性與相對的(“顯然的”)神性;幻影派則主張,耶穌基督是神,具有絕對的神性,人們所看到的肉身只不過是他的幻象。

如果我們對于這場教會的分裂進行深度的剖析,就會發現其中存在著顯著的心理類型的對立:其中一方聲稱,主要的價值與意義存在于感官可以掌握的事物上,相關的主體即使不一定是具體且確實存在的個人,也往往是人們所投射出來的感知;另一方則主張,主要的價值存在于抽象的、與人們無關的事物上,相關的主體就是人們身上的某種功能,也就是說,客觀的自然過程的發生具有與個人無關的規律性,它發生在人們的感知之外,但又是人們感知的基礎。前者的觀點以人們所體現的功能綜合體(Funktionskomplex)為優先而忽視了功能;后者的觀點則以功能為優先而忽視了人們,即執行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載體(Tr?ger)。這兩種觀點都相互否定彼此的主要價值,而且個人越堅決地認同己方的觀點,就越容易侵犯對方的觀點,并以此攻擊對方的主要價值,盡管他可能自以為自己是出于最大的善意。

類型對立的另一面,似乎出現在5世紀初期北非神學家奧古斯丁與不列顛神學家伯拉糾(Pelagius)的神學論戰中。德爾圖良曾深刻體驗到基督徒在受洗后仍無法避免犯錯,在許多方面與德爾圖良相似的奧古斯丁則進一步把這種現象發展成悲觀的、基督教所獨有的原罪論,而且主張原罪的本質存在于人類從先祖亞當所承繼而來的欲望(concupiscentia)[1]中。在奧古斯丁的神學理論里,與原罪的事實對立的,就是上帝的救恩,以及拜上帝恩典之賜而得以建立的、負責掌管人類靈魂的救贖渠道的教會組織。這樣的神學觀點讓人的價值變得非常低。人類已一無是處,只是可憐的、被丟棄在世間的受造物,如果沒有通過那唯一能解救世人的教會而獲得上帝的恩典,無論如何一定會落入魔鬼的掌控中。這種看法不只讓人們或多或少失去本身的價值,還讓人們喪失了自主性以及道德的自由,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教會思想的價值與意義卻因此而獲得提升,從而符合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2]這個概念里所論述的神學綱要。

相對于如此壓制人心的觀點,人類對于自由和道德價值的情感卻越來越強烈。這種情感已經無法再被一些如此鄙薄人類的判斷或如此尖刻的邏輯長期地壓抑著。伯拉糾和他的大弟子賽勒西(Caelestius)就是人類的價值情感(Wertgefuhl)的捍衛者,我們可以在他們的身上發現他們對于維護這種價值情感的堅持。他們的神學理論以人類的道德自由為根基,而且把這種自由視為既定的事實。伯拉糾的立場與基督二性論者的觀點在心理學上具有特殊的關聯性,因為基督二性論者聶斯脫里(Nestorius)——當時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后來還為一些曾與他為敵的伯拉糾派信徒提供了避難所。聶斯脫里強調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區別,因此不宜混淆此二者,這一點與后世的拜占庭帝國傳教士西里爾(Cyrill)所主張的理論完全不同:基督是神、人二性合一的神人(Gottmenschen)。聶斯脫里大主教反對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神化,因此不愿意尊她為“上帝的生育者”,而只稱她為“基督的生育者”。他甚至還進一步指出,把瑪利亞當成上帝的母親根本是異教徒的思想。聶斯脫里的這些觀點后來引發了聶斯脫里派內部的爭執,這場爭端最終因為該派的分裂才平息下來。

注釋

[1]我們傾向于把“欲望”稱為“尚未馴化的力比多”。這種力比多被視為命運的束縛,會把人類帶往罪惡與墮落?!?。

[2]奧古斯丁在他的名著《上帝之城》里把世界歷史描寫為兩種社會的對峙史,即位于天上的、屬于上帝的“上帝之城”以及屬于魔鬼的“地上之城”?!g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冶市| 通州区| 黄大仙区| 武穴市| 岳池县| 沅江市| 东源县| 九江市| 磐安县| 馆陶县| 稻城县| 上栗县| 苗栗县| 宜宾县| 潜山县| 新平| 丹寨县| 连城县| 彰化县| 信丰县| 彰化市| 稷山县| 成都市| 七台河市| 宾阳县| 神农架林区| 星子县| 西昌市| 额尔古纳市| 从化市| 清原| 阿荣旗| 鱼台县| 墨江| 集贤县| 孟津县| 电白县| 保康县| 大埔县| 宾川县|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