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社會變遷史

自序

從前的人,總說知易行難;孫中山先生卻獨說知難行易;這兩種說法,究竟哪一種對呢?我說:這兩種說法,各有其立場。從實行上說,自然是知易行難。不論怎樣壞的人,總沒有不知好壞的。卻到該遵照道德律而行時,就有許多說法,替自己辯護,寬恕自己了?!白勇酚新?,未之能行,惟恐有聞”,果有這種勇猛精進之心,盡其所知而行之,已足成其為圣賢,為豪杰。所以知易行難之說,確有其理由。但是從處事的方法上說,卻就不然了。要把一件事情措置得妥貼,必須先把這件事情的本身,弄個明白,這是自然之理,誰也不會反對的。然而弄明白一件事情,談何容易?古往今來,不少自以為明白的人,而其所謂明白,究竟確實與否?徹底與否?從后人看來,往往很有可疑。古今不少熱心任事的人,而其對于事情,往往不能措置得妥貼;甚至轉益糾紛,即由于此。從這一點而言,行易知難,又不能不謂之真理了。我們對于事情,不能明白,其受病的根原,究竟在哪里呢?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話,是一個很普遍的法則。不但社會上一切事情如此;即社會的本身,亦是如此。社會必有其環境;環境本不是恒常不變的,社會的力量;又多少能使環境改變;環境既變,其影響復及于社會;而社會中的各分子,亦是互相影響的;所以社會的分子——人與物,無時不在變遷之中;社會的本身,自然要不絕地變化了。治法乃人所以對付事物之工具。事物一變,工具當然隨之改變,這亦是自然之理,人人都能明白的。然而抽象地說,如事物現放在眼前,就大不同了。人們往往在理論上承認變革為當然,而在事實上,卻固執變革為不可,尤其是社會的組織,不但固執為不可變,并有不知其為可變遷之物的。于是一切爭執,從此而起。提倡變革之人,往往因之而遭戮辱、殺害。其在一枝一節的事情上,固然未嘗不為有意之改變。然而社會全體,是互相關聯的。變其一,不變其二,不但不能得所預期,甚至所得者轉出于所預期之外,或與之相反,天下就從此多事了。

自歐亞大通后,我們遭遇著曠古未有的變局。我們的不能不變,數十年來,亦逐漸為眾所共認了。然而其變之始終不得其法,迄今日,仍在流離顛沛之中;這是什么理由呢?分而言之,其說可以更仆難盡。總而言之,則由于我們不明白我們自己的社會。不明白社會的現狀,則不知今古之異,而欲執陳方以藥新?。徊幻靼鬃约荷鐣男再|,則不知人我之異,而強欲以他人所有者,施之于我;遂到處見其捍格而難通。數十年來,不論守舊維新,莫不言之成理,而行之無不碰壁,即由于此。然則我們的社會,情形究竟如何,必須弄一個明白,看似迂闊,實系目前至急之務,且為自救根本之圖了。

現在是不能說明現在的,要明白現在,必須溯其原于既往。此書之作,是我從民國廿二年到廿三年,在上海光華大學所講,原名《中國社會變遷史》。吾國史料之流傳,自以秦漢以后為多;而社會的變遷,則實以三代以前為烈。秦漢以后,我們現在的社會漸次形成,根本上沒有什么大變動了。固然,晚周、秦、漢之世,為這種社會形成之初,人心上還覺得不安;還要想把他回復到已往的狀況。果其熟悉這一時期的歷史,亦可見得社會本來不是如此;因而悟到社會不是恒常不變之物。然而前此的史材,所傳太少了,又多隱晦難明;很難給人以充分正確的知識。人們就很容易誤會:社會是恒常如此的。即使不然,亦以為社會之為物,只能聽其遷流,而不容易以人力加以改造。大家懷抱著這種思想,社會所以永無改革之望,即一枝一節之改革,亦多捍格而難通。然則將社會的本身,探本窮原,弄一個明白,確實是根本之圖,而亦是至急之務了。此書雖然不足以語此,卻是有志于此的。此書原名《中國社會變遷史》,所以改定今名者,我認為孔子所說的大同、小康、亂世,確足以代表中國社會變遷的三大時期。大同,不但是孔子,亦是人人心中所想望的。孔子在二千年前,指示我們以這最高的模范,闡明而光大之,自是后死者之責。亦且大同、小康、亂世,三者相因,明其一,亦即能明其二;不明其二,亦終不能明其一的;所以舉一可以概三。我們所求明白者,為自大同時代直至現在的情形;我們心所向慕而蘄其實現者,則尤在大同時代;故而改定今名,以志蘄向。

既然想把中國的社會,弄個明白,自然該從最古的時代,直說到如今了。而此書卻止于兩漢之際,這是何故?原來中國的社會,體段太大,所關涉的方面太多,情形太復雜了。要徹底說明它,自然非短時期所能。而在今日,需要精詳研究之書,亦似不如說明大體之書之切。因為中國的社會,以前是怎樣一個經過,現在是怎樣一個情形,為什么有此經過,成此情形,還全在茫昧之域。必須有大概的知識,然后可作精詳的研究。所以此書系用鳥瞰之法,說明中國社會變遷大端。一枝一節之處,都不之及,以免蕪雜之累。東漢以后的社會,根本上無大變遷,所以就略而不及了。雖然如此,稍枝節的考證,總是不能免的。所以我在行文時,都力求置之附注之中,以免正文蕪雜。全書的綱領,自然要借重于現在社會學家的成說,可是由我考據所得,亦不能謂之絕無。我雖然不敢以有學問自居;可是所讀的書,也還相當,立說也還謹慎;牽強附會,是生平所不肯出的;于這一點,頗希望讀者注意。至于闡明中國社會的真相,這么一個大題目,自非如我之淺學,所能擔當。我不過覺得此類的書籍,還很缺乏,希冀拋磚引玉,以此為大輅之椎輪而已。全書在去年暑假前,本已用文言寫成。正文不足三萬字。以簡要論,自勝于現在的白話本,但我天賦至愚,篤于自信,一得之見,頗想對于全民族以芹曝之獻,覺得現在讀這一類書的人,和白話接近者較多,和文言接近者較少。求其傳布較廣,收效較弘,暑假后,乃將文言之稿毀棄,改用白話,隨講隨編,將次完竣,因病中輟。直至昨日,始行全部寫成。“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我并無此勇氣。不過天賦至愚,篤于自信,總以為不至一無可取而已。其大部分,自然是燕石。如有錫以指正,使我不至終寶其燕石的,敬當禱祀以求,馨香以祝。

自歐洲學術輸入中國之后,社會學的學說,要算最為風行。這也有個理由,社會是整個的,不是片斷的。不論什么社會現象,都是整個社會上的一種現象。離開了社會的全體,都無從解釋的。從前的人——不論東西洋——都不知此義,所以其對于一種現象的解釋,都不能真確;而其所擬的對策,亦多不可行?,F在就不然了,人類的知識進步到能闡明社會學,確是人類的福音。中國人之傾心于這種學問,亦固其所。但是社會進化的程序,雖然大致相同;而其小節偏端,以至于現在所達到的地位,則不能劃一。所以研究可以借資于人,而硬拉了人家的問題,以為亦是我們的問題;甚至硬鈔人家解決的方法,以為亦就是我們解決的方法,則必不免無病而呻,削足適履之病。所以把中國的社會,研究明白,實在是至急之務,而亦是根本之圖。

世界進化到極點,我相信:人類是只有相親相愛,相扶相助,而沒有互相爭斗殘殺的——人類有余的勢力,要求消耗,都用之于對自然的抗爭了。然而未至其時,則欲求自存,亦必須有相當的強力。古來許多夭殤的社會,其組織,豈必其皆不良?然而其結果,反被野蠻之族所征服,即由武力太缺之故。我國古代,從文化上說,主要的有炎黃兩族。炎族組織較優良,黃族武力較強盛。其后,炎族遂為黃族所征服。說具篇中,茲不更贅。天幸!黃族征服炎族之后,沒有把它優良的組織,盡行破壞;而且還為相當的保存;甚且能夠發揚光大;我國遂為一文化優越之民族,以迄于今。在現在世界上,中國文化,確實是有相當的價值的,然亦靠黃族的武力,東征西討,使中國成為大國,乃能保存此優越之文化。否則古代與我同時并存之民族,安知其文化沒有足與我大同時代媲美的呢?然則世界未進于大同,文事武備,確乎兩者不可缺一。我們今日,遐稽古史,也不必贊美炎族的文明,而痛恨黃族的憑陵了。

但是武力的超越,亦要靠文化維持。“大同”二字,就字面講來,就是全體利害相同,更無沖突的意思。我們現在,為什么不競于人?是武力的不逮么?我們的陸軍,并不少于日本;海空軍及其余一切戰備,固然自愧不如,但在戰略上,亦并非無補救之法;卻為什么不能抵抗?這是內部的問題呢?還是外部的問題?“一二八”之役,以及今日華北戰區,為什么會有所謂內奸?內奸的利害,是和國家民族的利害相同的呢?還是相反的?為什么我們社會里,會有和全體利害相反的人?固然,內奸是各國都有的。然而號稱強盛之國,是不是其內奸較少,而亦不能發揮其力量?而號稱衰亂之國則反之?吳三桂、洪承疇,是不是此等內奸的擴大?然則要爭民族、國家的自存,雖不必侈語大同,而其所謂同者,是否應保持一最小的限度,而今日所謂強盛之國,茍其內部的不同,愈擴愈大,是否有不能保持現狀的危險呢?這真是可以深思的問題了。民國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武進呂思勉自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江县| 无棣县| 黑龙江省| 河北省| 定远县| 长治县| 囊谦县| 丘北县| 陆川县| 宜春市| 宣城市| 衡水市| 尖扎县| 遵义县| 许昌县| 和龙市| 苗栗市| 长沙市| 博客| 永和县| 兴山县| 陈巴尔虎旗| 呼伦贝尔市| 岑巩县| 永宁县| 门源| 上杭县| 万山特区| 新竹县| 张北县| 河南省| 甘洛县| 清涧县| 镇安县| 通州市| 温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长顺县| 平远县| 沂南县|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