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張九真匆忙離去的背影,林家嬸子心里其實也不是滋味。
她也知道張九真為人善良,是個好孩子,但是女大十八變,男大小魚變野狼,這種事也多的很,她也不敢冒險去賭別人句人品。
“哎?!?
最后她只能嘆息一聲,繼續忙著織布劈柴,一年到頭,每天如此。
再一次回到家,妹妹翠翠好奇,她問道:“哥哥,你怎么又回來了?”
張九真盯著家里的柴房看了一會,對妹妹問道:“小妹,跟你說個事,哥哥把柴房騰出來,把木頭先放你房里,你看怎么樣?”
“不好,你怎么不把木頭放你房里,你的房間還比我的大?!?
翠翠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這小妮子從小就個性強,吃虧的事她從來不干。
張九真笑道:“每天給你買個糖葫蘆,這總行了吧?”
“那可以。”
翠翠一聽有糖葫蘆吃,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然后張九真又找到母親李氏,向他提出讓兄弟幾個在家里吃住的事情。
李氏剛開始不答應,但經不住張九真軟磨硬泡,再加上張九真答應每個月給家里五兩銀子作為兄弟們的伙食費和住宿費。
一個月五兩銀子,李氏哪里見過這么多錢,這要不是自己親兒子說的,打死她也不可能信。
不過這銀子也不是白拿的,必須要保證伙伴們一天吃三頓飯,而且中午這頓要吃肉,早飯和晚飯要每人再加兩個雞蛋,飯菜里面還要放鹽放油。
李氏聽了,作勢要打張九真,嘴訓道:“你這是挖了金山還是挖了銀山,照你這么吃,財主也要吃窮了?!?
張九真笑道:“我有多少銀子娘你還不知道嗎?就算是這么吃,那一百多兩銀子也能吃好幾年呢。
這幾年時間,難道兒子不賺錢嗎?
等兄弟們訓練好了,就能有實力,走出去才能不吃虧,再說了,又不是嫖賭,這吃進肚子里的東西,還能虧了不成?”
李氏想想也是,什么東西也沒有身體重要,吃得好,身體好,這總不是壞事。
再說自己負責做飯,自己一家也能順便一起吃,這樣張九真爹賺的錢,她就能全部存起來,這可比現在強多了。
于是最后張九真說服了母親,幾個小伙伴很快也一一前來報到。
張九真指揮他們把柴房騰出來,將里里外外打掃一遍,很快柴房就變得很清爽。
“一彪,高初,你們找木板做三張裝下床出來?!?
張九真立即開始命令,讓一彪,高初兩人開始做事。
馬一彪和高初都聽蒙了,上下床,還有這樣的床嗎?
張九真于是手把手的比劃著上下床的樣式,他們聽后恍然大悟,都沒想到床鋪還能這么做,對張九真的佩服之情又上升一個臺階。
他們心說大哥就是大哥,就是懂的多。
“大升,自強,萬勇,你們把桌子和凳子做出來,再坐一塊大木板,以后也好給你們上課門戶?!?
“是,大哥,我們這就做?!?
然后張九真又命令他們分別打造床鋪和凳子,桌子,教學用的木板,方便以后用。
工具都是現成的,張九真爹就是做木匠的,材料也是現成的,直接動手就行。
窮人家的孩子,不管什么東西多少都會一點,馬一彪,高初,萬勇,林自強,許大升幾個都很聽話,對張九真的命令都很服從。
他們知道了張九真的要求后,就各自分頭打造,做事的時候都是有模有樣。
而張九真則在一旁指揮,教他們如何干活,如何做事,還提供一些思路和解決辦法,讓他們對自己服從。
此時此刻,張九真也在不知不覺間,刻意的在一點一滴的培養他們對自己的服從意識。
培養服從意識,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他們在內心深處不能認同張九真是帶頭大哥的地位,那么張九真的地位是不穩固。
如果帶頭大哥的地位不穩固,那等到團隊發展壯大之后,就必將出現各種各樣的勾心斗角,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勢力,很快也將分崩離析。
就比如說李自成的團隊,他們才剛剛把“闖王”這個名頭打響,就開始內斗了。
文臣方面李巖,牛金星,宋獻策幾個都彼此不滿,都想成為李自成的第一謀士,都想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武將方面劉宗敏,李過,高建,劉芳亮他們也相互貪功,為了爭奪功勞,甚至不惜刻意拖對方后退。
不光是他們,就連李自成本人也和手下人彼此之間產生了隔閡。
李自成對武將不放心,擔心以后壓不住他們,會造自己的反,又或者擔心他們自立門戶。
對文臣,李自成同樣也不放心,擔心他們會輔佐別人,也擔心他們會投降朝廷。
手下人對李自成也同樣擔心,擔心李自成開國后會學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
所以所有人對涉及權力的事情都格外敏感,很多時候正常的調動,安排,明明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可非要去各自產生聯想。
有一次李自成要調劉宗敏的一部分兵力去支援李過,竟然讓劉宗敏擔心李自成是在借戰事刻意削弱自己的兵權,打壓自己的力量,最后劉宗敏竟然拒絕調兵。
堂堂闖王,竟然指揮不動手下人,這就是闖軍內部出現的真實情況。
等到了李自成登基稱帝的時候,劉宗敏作為最核心的成員,闖軍的絕對高層,他竟然拒絕給李自成下跪!
由此可以想象當時闖軍內部的內斗究竟到了何種地步。
面和心不和,他們維持著只存在于表面的團結,等闖軍都把京城給占了,全天下人都認為要改朝換代了,誰想闖軍坐天下,屁股還沒坐熱乎,就一敗涂地。
這里面這么多事,歸根結底就是手下人對李自成不夠服從,對李自成這個帶頭大哥的地位不夠認可。
而李自成也因為不能及時建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威,導致他對自己也缺乏自信,這才致使后來他們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