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令狐德棻
- 穿越當太子,你讓我繼承文壇?
- 聽水落葉
- 2116字
- 2025-08-20 23:51:43
太極殿的宮人早早就細細檢查過殿內每一盞燈油,確保燭火不會熄滅,無數的燭火把整座大殿照的燈火通明,也將所有陰暗角落照的雪亮。
事到如今,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低估鄭氏的手段了。
原本還以為他們會繼續捧殺自己,然后逼自己去寫詩詞,為此還特別準備了一些詩,沒想到人家壓根就不從這方面入手。
直接把自己拉到史家的學術爭斗當中,試圖通過士林來對自己口誅筆伐。
不得不說,這一招確實狠。
武人殺人血濺五步,文人殺人血流遍地,李承乾從不敢小覷士林的殺傷力。
自己無論是否認下鄭和頌的話,都會招致士林攻訐,這就是身為太子的弊端。
說到底《封神演義》也就是一本話本,如果不是太子這個身份擺在這里,壓根不會引起姚思廉等史家大佬的注意,就算被有心人拿出來,也不會引發《尚書》三派的爭斗。
但是太子身份在這,所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件事要是處理不好,引起士林對李姓皇室的抵制,很可能會動搖太子的位置。
不過李承乾倒也不擔心,鄭氏算計這么多,無非是自認為吃準自己的身份,想要給東宮抹黑而已。
但自己不怕啊,別的太子會擔心被廢黜,自己還巴不得李世民趕緊廢黜太子呢。
不過,鄭氏的招數就這么多嗎?
李承乾總覺得哪里還有問題,并沒有急著下套,想了想之后才說道:“孤所寫《封神演義》,的確是有結合現有的史書記載,加以自身想象而成,然孤尚且年幼,學識淺薄,對于殷商之史仍有許多困惑,《封神演義》本就是話本,自然當不得正史之稱。”
姚思廉點點頭,認可了李承乾的說辭,轉而對鄭和頌問道:“鄭大人以為呢?”
沒想到剛才還凜然無畏的鄭和頌立馬就賠笑道:“原來是臣誤會殿下了,既然《封神演義》本就是話本,臣自然無話可說。”
說罷,鄭和頌不顧眾人詭異的目光,徑直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仿佛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
這就完了?
前一刻還在慷慨激昂,一副誓死要把《封神演義》抬成正史的樣子,下一刻就直接放棄?
李承乾可不相信,堂堂滎陽鄭氏,手段只有這么一點點。
不光李承乾不信,在場的其他人也不相信,但鄭和頌完全就像個沒事人一樣,頭也不抬,絲毫沒有再發表其他意見的架勢。
李世民不動聲色的說道:“既然是誤會,那此事就作罷,其他人也不得再提將《封神演義》當做正史一事。”
“喏!”
宴席繼續,李承乾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過已然無心欣賞舞女的身姿,時刻提防鄭氏的二次發難。
結果沒有等來鄭和頌,卻是等來了令狐德棻。
李承乾抬起頭,看向站在自己面前的老者,連忙起身問道:“不知令狐先生有何見教?”
令狐德棻搖搖頭,問道:“見教不敢當,只是老臣剛才粗略看過殿下所著《封神演義》,心中有些困惑,所以想來請教一番。”
“先生但問無妨。”
令狐德棻眼神死死盯住李承乾,沉聲問道:“臣見殿下在書中寫有不少詩詞,敢問這些詩詞是古籍當中的記載,還是殿下所作?”
《封神演義》當中據說只有少數幾首詩是有記載的,絕大多數詩都是許仲琳所寫,李承乾估不準令狐德棻問這話的意思,所以還是按照許仲琳的情況回答:“基本上是孤所寫。”
“那書中描繪,紂王題在媧皇宮上的那首呢?”
媧皇宮上的那首?
李承乾自然記得原詩內容,【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艷,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這首詩是在開頭的時候就有的,是商紂王在去女媧宮進香時,被女媧娘娘雕塑上的容貌吸引,陡然起了齷齪心思,就在媧皇宮墻壁上留下這么一首淫詩。
而這首詩不出意料被女媧娘娘發現,震怒之后派遣碧霞童子下凡引出蘇妲己覆滅商王朝。
可以說,這首詩是引起封神大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這首詩后來也被證實,確實是許仲琳原創的。
“這首詩......的確是孤所寫。”
“殿下何以作出此等淫詩,冒犯媧皇?”眼見李承乾承認,令狐德棻立刻變了臉色,厲聲喝問。
這一下動靜,也迅速吸引了大殿內眾人的注意力,紛紛把目光從鄭和頌身上轉移到李承乾這邊。
李承乾被令狐德棻這么一喝問,也意識到不對勁。
這首詩本就是淫詩,也的確有冒犯女媧娘娘的含義,只不過許仲琳寫《封神演義》的時候已經是明代,那個時候不管是士林還是民間,對于神仙的敬意已經削弱很多,即便還有許多規矩和供奉神仙的事情存在,但是大多數人更加開明。
這個現象也是從宋朝開始出現的,宋朝的許多文人對于上古神仙的傳說發出很多的質疑,這些觀點也逐漸影響到士林和百姓當中,因此當初許仲琳寫《封神演義》的時候,哪怕是寫了這首“淫詩”,也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但問題現在是唐朝啊,還是那個神仙傳說橫行的時候,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對于造人的女媧娘娘都是無比的崇敬,這突然有首“淫詩”冒犯她......
李承乾下意識看向鄭和頌,然而無論是鄭和頌,還是鄭氏的其他幾人,面相都非常平和,仿佛完全跟他們無關。
重新把目光移回令狐德棻身上,李承乾眼眸微瞇,心下思緒百轉。
《封神演義》發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聽馬掌柜說賣的不錯,想來應該也有不少人已經看過這本書了。
令狐德棻肯定不是第一個注意到這首詩的人,但是此前卻沒有人認為這首詩有什么不妥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只是把《封神演義》當做話本來看,對于其中的內容沒有上綱上線,而且很多人也不清楚這首詩到底是不是紂王寫的,自然不會有人對自己發難。
如今被令狐德棻挑出來,自己如果不能有個合理的解釋,恐怕就要被冠上不敬神明的罪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