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當今世界各國(地區)都在積極推動教育體系創新,探索面向未來的學校新樣態和建設路徑,以培養在未來社會中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公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任務,也意味著我國的學校教育要致力于培養新質人才,以服務于國家的戰略目標和個體的全面發展。現代學校教育體系從誕生之日起就承擔著人類知識傳承和理性培養的使命。如今,機器生產帶來了信息科技革命,人類不僅擁有了可替代體力的生產工具,還正在無限接近可替代腦力的工具。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它沖擊了人類關于知識觀、學習觀甚至是生命觀、世界觀的哲學思考。當前學校教育體系構建的基石正在瓦解,未來學校的設計邏輯有可能面臨顛覆性的改變。

觀察已有的關于未來學校的理論和實踐可知,信息技術是其中最有表現力的要素,甚至在某些視角下,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幾乎可以和未來學校建設畫等號。然而在實踐中,也不乏對信息技術改變教育形態、提升學習質量所產生效果的質疑。面對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我們正處于新舊時代交替之際,工業時代形成的強大而穩定的學校教育體系依然在國家人才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新的體系還遠未確立,需要在各個方面不斷地探索、試錯并最終選擇出適合未來時代的學校樣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普適性的技術,可以在整個學校建設體系中多點發力,成為撬動學校改變的支點;加之信息技術本身以指數級的速度進化,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現有學校教育體系中固有矛盾的爆發,為我們打破舊的體系并建設新樣態提供了很好的社會實驗環境。

基于上述觀點,本書梳理了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它們之間更本質的聯系,試圖通過一些偶發的現象尋找背后的必然邏輯,從單獨的要素分析抽取整體的系統關聯,從而為建立信息時代視角下的學校教育理論和實踐做出貢獻。本書吸納了當前國內外有關未來學校、智慧教育、學習科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結合團隊多年來在未來學校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力圖全面、準確地表達團隊對未來學校的學習觀、課程觀、師生發展、空間設計、治理體系的自洽和貫一的理解,期待可以和各位教育專家、學者,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對未來學校有興趣的同人相互交流,得到大家的幫助和指正。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得到了團隊成員的大力支持,其中,黃詰雅主要完成了本書第二章的資料收集、整理、相關案例加工、圖片處理及第四章部分圖片處理;楊翹楚主要完成了第三章的資料收集、整理、相關案例分析及圖片處理;馮雨涵主要完成了第四章的資料收集、整理和部分圖片處理;許婷婷主要完成了第五章和第六章的資料整理和加工,并參與了第一章相關調研和數據分析工作。本書還得到江西省九江市、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及深圳市羅湖未來學校等實驗區和實驗校的大力支持。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蔣艷、李莎女士不斷地提出修改優化意見,牟桂玲編輯高效而細致地進行各種工作指導。在此謹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謝。盡管筆者投入全力,但由于國內外未來學校領域發展一日千里,筆者自身眼界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朋友多多諒解,并提出寶貴的改進意見。

李葆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安县| 永泰县| 嵊州市| 桓台县| 娄烦县| 新津县| 交口县| 元氏县| 平陆县| 敦煌市| 申扎县| 连云港市| 威远县| 克什克腾旗| 徐水县| 曲靖市| 科尔| 出国| 瑞安市| 灌南县| 伊川县| 通榆县| 烟台市| 庄河市| 额尔古纳市| 阳泉市| 香河县| 霍邱县| 射洪县| 红安县| 大田县| 太仓市| 巫溪县| 左贡县| 阿克苏市| 朝阳县| 个旧市| 中宁县| 临高县| 如东县|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