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順大清打起來吧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409字
- 2025-06-03 00:13:11
就在這時,外面又傳來一陣嘈雜聲。管家匆忙跑進來:“老爺,外面來了幾個錦衣衛的老人,說是非要見您!”
駱養性眉頭緊皺:“讓他們進來。”
很快,幾個衣衫襤褸的人被帶了進來。為首的一人鼻青臉腫,看到駱養性就跪倒在地,聲音哽咽:“衛帥!下官苦啊!”
駱養性仔細一看,竟是南鎮撫司千戶尹英杰。昔日的錦衣衛千戶,如今卻落魄至此,連身上的衣服都破爛不堪。
“尹千戶,你這是...”
“被趕出來了!”尹英杰聲音顫抖,“家產盡失,妻兒流落,連住處都沒有了。那些人,那些人...”
“你臉上這傷口是怎么搞的,看著挺嚇人的?”
“貝勒府上的包衣打的。”尹英杰咬牙切齒,眼中閃過一絲怨毒,“他們占了我的房子,還要趕盡殺絕,連外城都不讓我們待!”
其他幾個錦衣衛老人也紛紛訴苦。有的被搶了房產,有的被打得重傷,更有甚者,全家都被趕到了街上。
駱養性聽得心如刀絞。這些人,都是曾經在錦衣衛共事的同僚。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他這個順天巡撫,卻無能為力。
“大人!”突然,一個親兵匆匆跑來,“琉璃廠那邊出事了!發現了幾具尸體,是一家人上吊自盡的!”
院子里瞬間安靜下來。連風都似乎停止了吹拂,只剩下沉重的呼吸聲。
“查清楚是誰家嗎?”駱養性強壓著心中的震動問道。
“是...是李家。”親兵低聲道,“就是前些日子被抄家的那戶。”
駱養性閉上眼睛,深深嘆了口氣。李家他知道,是個書香門第,祖上出過進士。如今卻落得這般下場。
“大人,您要去看看嗎?”
“不必了。”駱養性擺了擺手,“讓衙門的人處理吧。”
貳臣吳三桂此時也在等待召見。
景華門外的長樂宮巍峨聳立,朱紅色的宮墻在秋日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座曾經屬于東宮太子的居所,如今已改名為攝政王府,成了大清國真正的權力中心。
庭院內香爐裊裊升起的青煙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檐下風鈴隨風叮當作響。一隊身著錦衣的侍衛整齊列隊,肅穆莊嚴。
“臣吳三桂,參見攝政王殿下。”
吳三桂跪地叩首,一身嶄新的大清王爺袍服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頭頂光溜溜的,顯然已經剃了發。
多爾袞端坐在雕花楠木打造的太師椅上,目光在吳三桂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滿意。這位關外來的攝政王身著蟒袍,舉手投足間盡顯威嚴。
“平西王請起。”多爾袞撫須微笑,聲音溫和,“寧遠今年收成如何?”
“托攝政王洪福,今年是個豐年。”吳三桂站起身,恭敬回答。
多爾袞輕輕點頭,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輕叩:“既如此,你的人馬可準備妥當了?”
吳三桂心中一動,試探著問道:“王爺是要對付李自成了?”
“不錯。”多爾袞眼中精光一閃,聲音陡然提高,“皇上十月初一登極后,便可出兵。”
“登極?”吳三桂一愣,眉頭微皺,“皇上不是去年就...”
“這是第二次。”多爾袞冷笑一聲,“那李自成不是登了兩次極?一次在長安,一次在北京。我大清的皇上,豈能輸他?”
吳三桂連忙附和:“王爺說得對!等著瞧,咱大清遲早要橫掃北方,還可去長安再登一次極!”
“哈哈!”多爾袞大笑,目光意味深長,“長安就留給你了,怎么樣?平西王?”
吳三桂心中一沉。這分明是要他打頭陣。可現在已是深秋,李自成在太原經營數月,根基已穩,豈是那么容易攻下的?
吳三桂深吸一口氣,斟酌著開口:“王爺,寧遠雖豐收,但要供養幾萬大軍遠征...”
“無需你操心。”多爾袞揮手打斷,“朝廷自有糧草。”
“莫非南朝答應歲貢了?”吳三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哼!”多爾袞冷冷一笑,“那小太子到現在都不見孫之獬他們,心思難測!”
一旁的祖澤傅忍不住問道:“王爺,那糧食從何處來?”
多爾袞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八旗諸王所圈無主之地,已有千萬畝,收獲糧食數百萬石。”
吳三桂心中一寒,這是要奪京畿百姓的口糧!京畿本就缺糧,每年靠江南漕運四百萬石才夠吃。如今漕運斷絕,又遷來百萬關外人口,這是要活活餓死漢人!
“臣愿為先鋒!”吳三桂高聲請戰。與其坐視百姓遭殃,不如速戰速決。
“好!”多爾袞大笑,“你只需牽制李自成,本王自有后招。陜西打下來,就是你吳家的了!”
與此同時,固關城樓上寒風凜冽。
“潼關伯,皇爺這次給了多少賞銀?”陳川急切地問道。
羅虎皺眉,目光嚴厲:“又惦記銀子?你也跟了皇爺這么多年,難道不知朝廷艱難?”
“可是...”陳川咬牙,臉上露出憤懣之色,“東虜都在搶地占房了!”
“住口!”羅虎怒喝,“你想讓皇爺學東虜,失了民心嗎?”
“民心?”陳川冷笑,“就因為顧念民心,咱們才這般艱難!”
羅虎長嘆一聲,目光望向遠方。大順如今確實困難,三年免征未過,又無地主支持,朝廷入不敷出。光是太原十萬大軍,每月糧餉就要四十萬兩!
城樓上的風越發凜冽,吹得旌旗獵獵作響。眼看都快月底了,已花去五百萬兩白銀。眼下又要準備決戰,添置軍需,修繕城池,安撫降將,又是一筆巨款。
太原皇宮內,紅墻金瓦在夕陽下熠熠生輝。李自成正在御書房中批閱奏章,突然一份加急軍報送到。
“哈哈!”他大笑著揮舞手中奏報,聲音中充滿喜悅,“諸位,大明愿與我大順結盟抗虜!太子已允諾,命大同堅守,令史可法、高宏圖陳兵金陵,還要水師攻打朝鮮!”
御書房內眾將士精神一振,眼中閃爍著戰意。
李自成站起身,目光如炬:“東虜十月初二出兵,初五到固關。我大順九月三十便動,六萬精兵去固關,四萬南下懷慶!”
“末將愿往!”
“請皇爺準我出戰!”
“定叫東虜有來無回!”
眾將轟然應諾,殺氣騰騰。
就在這時,一名斥候匆匆趕來,跪地稟報:“啟稟皇爺,探子來報,東虜在京畿大肆搶占良田,百姓流離失所!”
李自成眼中閃過一絲怒火,重重拍案而起:“好一個多爾袞!竟如此欺壓百姓!”
劉宗敏上前一步,抱拳道:“皇爺,不如我們先發制人,趁東虜立足未穩...”
李自成擺手打斷:“不可操之過急。”他踱步到窗前,望著遠處暮色中的太原城,“東虜兵強馬壯,我們要穩扎穩打。”
高一功沉聲道:“皇爺說得對。我們已在太原經營數月,根基穩固。只要守住固關,就能與南朝里應外合,到時...”
“報!”又一名斥候匆匆而入,“金陵急報!史可法部已開始調動,水師也在準備出擊!”
李自成眼中精光一閃:“好!傳令下去,各部嚴陣以待。這一仗,我們要讓多爾袞知道,大順軍隊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