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健康的“黃金分割點”——“半”字哲學》:飲食之道與“黃金分割點”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之道,不饑不飽”“適者有壽”。飯吃六七成飽的人幾乎不生胃病,也不易患高血壓、糖尿病與肥胖癥等。飲食的合理搭配應當是,六分粗糧,四分細糧;六成素菜,四成葷菜;六分熟食,四分生食等等。

半飽之道,延年益壽

自古道“民以食為天”,可見食物對老百姓的重要性。飲食是保證人生長發育、正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正常的人,連續七天不飲食就可能死亡。

飲食雖是生命的必需,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早在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之道,不饑不飽”的論述。不饑不飽是什么程度呢?就是適度而已。

科學的飲食標準,要根據每個人的年齡、性別、體質、工作性質而區別對待。中醫理論主張“飲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無饑無飽,就是真正的‘中庸’之道”。具體行之就是,不要等太餓時才進食,不要感到飽時才停止。很多年輕人,早晨急于上班趕車,常常不吃早餐,這是極不科學的做法,不吃早餐,胃酸就會刺激胃壁,導致胃潰瘍、胃炎的發生。同時,因大腦興奮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會使工作及學習效率大大降低。

著名營養學家李瑞芬的經驗是:“一日多餐,餐餐不飽,餓了就吃,吃得很少。”這一進食方法適合老年人以及需要減肥的人。

身體就像一部載重車,它的載重量雖然是5噸,可你每次只給它裝3噸,它就會綽綽有余,運轉起來輕松暢快,其使用年限必然延長,倘若你每次都裝5噸,甚至更多些,那它的使用壽命必然縮短。特別是養車族,能夠以惜車之心用于愛身,其養生之道,思過半矣!

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健康四大基石,其中之一就是“膳食平衡”,“合理膳食”。所謂合理,即是科學的規律、法度。很多疾病是吃出來的,喝出來的。正如有位哲人所說,現代人每天用牙齒挖掘自己的墳墓。

營養過剩,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現代所謂的“文明病”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的發病率逐年提高。肥胖已經成為威脅兒童健康的嚴重問題。2002年北京一醫院有兩名產婦生的胖孩子,一個10斤,一個12斤,出生后發現全是先天性糖尿病患兒。追究原因,原來是孩子的母親一懷孕就成了家里的重點保護者,什么都猛吃,如葡萄一斤一斤地吃。飲食無度,運動不足,是這一悲劇的主要原因。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減少一半以上。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好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有人吃喝無度,肥胖之后再花錢去減肥。據報道,某暑期減肥訓練營所收的肥胖者,95%以上是學生,其中有12歲左右的孩子,體重達256斤,17歲的少年,體重361斤……這些孩子血脂、膽固醇都較高,血壓也不穩定,還有脂肪肝、心律不齊、倦急乏力、頭暈健忘、好困痰多、打呼嚕等多種臨床癥狀。家長管不了,被迫進行軍事化的全封閉減肥訓練。其主要方法就是限制飲食,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每天堅持有氧運動等。隨著體重的下降,其各種癥狀便逐日減輕乃至消失了。

筆者的一位親屬,體重高時達到235斤,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種疾病集于一身,可他仍然喜歡肉食,而且還經常喝酒,尤其不喜歡運動,雖然相聚時我們也經常忠告其改變生活方式,但是二十年來養成的不良習慣實在難以改正。他年僅四十多歲,但精神體態都無法和健康的同齡人相比……

研究表明,膳食因素對健康的作用僅次于遺傳因素,為13%,遠大于醫療衛生條件的作用(僅為8%)。現代人往往過分相信醫院和醫生,忘記一個根本道理,那就是醫生和醫院只能治療你的疾病,但卻不能保證你永遠健康!現在大醫院越來越多,醫生也越來越多,醫療設備也更加先進,可是病人卻總不見減少,疾病種類也逐年上升,這難道不應該引起現代人的沉思和反思嗎?

半粗半細,降低血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人的餐飲觀念正在逐漸由溫飽型向享受型過渡。在人們忘乎所以地享用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同時,卻忽視了飲食對人體健康的意義和影響。“富貴病”的發病率正以驚人的速度升高,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癥遍地都是,醫院逐日增多,可病人卻不見減少……

中國人善吃,有著五千年的美食文化,這一點令發達國家的人們羨慕感嘆。然而很多事情都是利弊相等的,善吃的另一面表明,中國人的許多病都是吃出來的!

那么,怎么才能吃好呢?

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中,幾乎90%以上是取細舍粗。頓頓是大米白面,而且還要吃“精粉”、“特等粉”等。雖然精米、精面口感好,但是其營養價值卻越精越少。現代人為什么越來越多罹患便秘,連兒童都有很多得便秘癥的。究其主要原因,便是飲食太精,攝入的纖維素過少,再加上運動量過小等。筆者在門診中,發現有80%以上的病人都存在“便秘”癥狀,有的患者甚至一周左右才排便一次!豈不知,一天不排便,其中毒程度等于吸三包煙。可很多人對便秘的癥狀并不以為然,相反對吸煙有害卻畏之如虎。科學研究表明,所有的食物在人體內停留時間過長,都會釋放毒素,毒素較少時,肝臟可以清除,毒素較多時,肝臟就無能為力了。當食物在腸道里停留超過12小時,釋放出來的毒相當于吸三包煙。不信你觀察大便不正常的人,往往面色發黃,臉上長痤瘡,脾氣暴躁,這些都是中毒現象。所以中醫學認為:“若欲長生,腸中常清,若欲不死,腸中無渣滓。”近代中日醫學家甚至預測,未來使人長壽的保健補品,不是人參而是大黃,可見大便通暢對健康的重要。

要想保持大便常通,就必須“五谷”攝入平衡,五果五菜攝入適度等。如養肝宜食面粉、雞肉;養心宜食高粱米、羊肉等;養脾宜食小米、牛肉等,養肺宜食大米、馬肉等;養腎宜食豆類和豬肉等。

中醫理論認為,五臟之氣在于平衡,如果偏嗜某一谷物、肉類等,就會導致某一臟氣的偏盛,從而克侮另一臟,如過食白面、雞肉等,就會使肝氣盛而克脾,從而出現脹滿、食少納呆、便秘等癥狀。其他臟腑依此類推。

值得提醒的是,這類疾病都是漸漸生成的,所以人們往往會忽視其危害,但請你不要忘記,天氣不也是一天天漸漸變冷或變暖的嗎?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道理啊!

現在,請你回顧一下自己的食譜,是否在主食方面做到了“粗細搭配”?是否每種食物按照五分之一的比例去攝取?懂得養生的人,時下都喜歡吃“通粉”、“黑面包”或燕麥了,你是否還青睞鐘情于特別白的“精粉”呢?

半葷半素,血脂不高

現代家庭中,很多家長都為培養教育孩子發愁,都想讓孩子營養好一些,好增強記憶力,孰不知孩子吃得太肥太胖以后就變得愚癡了。有的學生很用功,可是就是頭暈腦漲記不住,究其原因,就是攝入肉食過多所造成的。父母的好心往往幫了子女的倒忙!

任何癥狀都是一種身體表述的語言。當你發生“腸鳴”“腹脹”“便秘”“打膈”“惡心嘔吐”或者矢氣頻多時,往往是“脾胃”憂傷的陳述,它在無奈地說:“愛護我一些吧,你怎么一點也不在乎我的感受,只顧滿足你的嘴巴,我天天在超負荷地運轉,每天夜里當你睡熟時,我還在辛苦的工作,直到天亮你醒時,沒等原來的任務完成,新的更大的任務又壓了下來,你不改正一下觀念和選擇,把我累傷了累病了就給我服藥片、喝藥水,我真的承受不了了!”

為了矯枉過正,1995年,紀一先生提出“生態飲食論”,積極宣傳素食文化。

素食療法,是屬于飲食療法的一個分支。當人們發現藥物療法的毒副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廣,藥物越來越貴時,飲食療法才越來越受重視,不論防病治病、常人保健,人們都在從飲食中尋找規律。

現代人為什么應該吃素?紀一認為有以下原因:

現在五六十歲的人都知道,20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養豬一年才能長到200斤左右,可現在養豬只用六七個月,就能養出一頭300斤重的豬,人們用含“催肥劑”的飼料把豬迅速催肥,人吃了這種豬肉,豬肉又催肥了人。那些肉食雞、鵝等也是同樣飼養出來的,人吃了這類肉食,只能倦怠、乏力、好困、生病、發胖,接著就是血脂升高、膽固醇升高,各類“富貴病”、“文明病”就誕生了。

吃素是人類的本能。肉食動物不論飛禽走獸都具有捕殺動物和剝皮的銳利鉤爪,人類和猿猴相似,這一類的手適合剝果皮,所以猴類都是絕對的素食者。依此推論,人類絕不是天生的肉食動物。

吃素是人類消化系統的需要。動物的消化系統,第一關就是牙齒,就獸類的牙齒看,大凡肉食者,其門齒咀嚼有無數突起處,適于碎骨裂肉;素食者,門齒是屬于切刀式,適于截斷草類,臼齒如臼,適于磨碎植物,人類的牙齒是屬于后者,不適合肉食。同時,肉食動物的腸子特別短,易于排泄,人類從小腸到大腸是動物中腸子最長的,以此而論,人類所以能食肉,是由于吃的是熟食,否則人類就無法消化和排泄,因此可以證明人類是天生的素食動物。

吃素是營養的需要。素食者是直接吸收植物的營養;肉食者是間接吸收植物營養,牛肉有營養,但牛是吃草而不是吃肉,鹿茸有大量荷爾蒙,但鹿也是吃草……

吃素是衛生的需要。肉食很容易引起疲倦,促使未老先衰種種病態。動物在活著的時候。自然要使體內的廢物積存在體內,尿酸就是最明顯的肉類廢物,每磅牛排含有14格拉姆尿酸,因為細胞浸在廢物里,新陳代謝的功能就會退化,變得衰弱,結果使人感到疲倦,有未老先衰的病態。

20世紀人類死于心臟病的比率特別高。引起心臟病的因素很多,但基于動物脂肪過剩原因的占多數。動物脂肪產生膽固醇,能使血管硬化,導致心臟狹窄等不良影響,尤其對老年人的影響更大。

科學研究證明,各種動物被宰殺之前,都會極度憤怒,而其憤怒時,就會分泌很多毒素到血液里,人吃了這種充滿毒素的血,怎么能不生病呢?況且,肉類食品本身就屬酸性食物,常吃肉的人為什么發胖、頭暈乏力、睡眠打呼嚕等,就是因為其體內的酸堿度失去了平衡所致。

孔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特別是一些大自然中的動物、禽類,我們更不應該殘忍地將其殺死而食之,這也是保護“生態平衡”的道德觀念的具體表現。

筆者多年臨床實踐觀察到,很多原本多食肉的患者多食素之后其病情都明顯好轉,特別是心腦血管病、肝硬化、脂肪肝、肝炎、糖尿病、膽囊炎、胰腺炎等患者,大多數在吃素之后一個月左右,癥狀明顯好轉,藥量逐漸減少,最后甚至不吃藥,再配合其他“綠色療法”,如“想象療法”、“笑療”、“運動療法”等,從此走上健康快樂之道……

正確的飲食之道是,充分選擇各類谷物、蔬菜、水果、堅果等,科學地搭配。注意肉食最好不要超過飲食比例的20%,而且應該多吃禽類肉和海產類產品,禽類肉最好吃天然喂養的雞、鴨、鵝,因為禽類肉對人的心臟有益,海產類可以凈化人體。科學研究證明,人吃離人類較遠的食物,對健康有益。

五味平衡,臟腑調和

關于飲食五味平衡的原則思想,早在《黃帝內經》中已有明確記載,《黃帝內經》認為,所謂五味是指酸、甜、苦、辛、咸,對應人的五臟,五味調和才有利于健康。五味如太過或不及,必然會造成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而產生疾病。例如:酸味補肝,如果飲食過酸,反而傷肝,容易導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礙,還容易產生疲勞,使皮膚失去光澤,影響大腦神經系統的功能,引起思維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

辛味補肺,飲食過辛便會傷肺,可引起精神衰弱。辛味具有很強的發散作用,常食會使人耗氣傷津,容易引起大便秘結,口舌生瘡,還會導致急慢性胃病、潰瘍病和痔瘡的發生。

苦味補心,飲食過苦則會傷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還易使皮膚枯槁、毛發脫落。

咸味補腎,飲食過咸反而傷腎,損壞骨頭,使流行在血脈中的血瘀滯,容易引起氣短、高血壓、腎臟疾病和心腦血管病。

甘味補脾,飲食過甜則會傷脾,引起胃脹不適,又容易生痰,會因痰阻心脈而致病。長期食用會使人肥胖,易致動脈硬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

總而言之,欲求身體健康,就要“五味”平衡。

如何才能做到五味平衡呢?不同體質的人對五味攝取的要求不同。根據2009年國家頒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中國人的體質分為9種,每種體質的人適宜攝取的食物也不同,具體而言:

(1)平和體質

特征:形體勻稱,面有光澤紅潤,二目有神,行動靈活,飲食香甜,聲音洪亮,頭腦清晰,反應靈敏,大便通暢,入睡較快。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有神。

適宜食物:各類食物,原則是飲食有節,不要饑飽無常,應避免過冷過熱及不干凈飲食,不偏食某種口味的食品。

(2)氣虛體質

特征:肌肉不結實,平素容易體倦乏力,語聲低怯,精力不足,易出汗,動則尤甚,舌淡苔白,脈虛弱。或伴有面色偏白,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

適宜食物:多吃健脾益氣的食物,如白扁豆、紅薯、山藥、蓮子、白果、芡實、南瓜、包心菜、胡蘿卜、土豆、山藥、蓮藕(生者甘寒,清熱涼血;熟者甘溫,健脾益氣)、香茹、大棗、葡萄干、蘋果、蜂蜜等,即適合偏甘味的食品,但不能過量。

(3)陽虛體質

特征:形體多白胖,肌肉不結實,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溫,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舌淡胖脈,邊有齒痕,脈沉乏力。

適宜食物:可以多吃羊肉、牛肉、狗肉、韭菜、茴香、生姜等偏辛味,可以溫補陽氣的食物。少食梨、荸薺、西瓜、苦瓜、黃瓜等寒涼的食物。

(4)陰虛體質

特征:大多數比較干瘦,也有的人表現的皮膚干澀,平時容易口鼻干燥,尿黃,多有習慣性便秘,多喜冷飲,舌紅少苔,脈細數。

適宜食物:平常飲食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最好常吃些一些酸甘味的水果,如石榴、梨、葡萄、香蕉、蘋果、枇杷、黃瓜、菠菜、西瓜、冬瓜、百合以及清淡、甘潤的食物如綠豆、冬瓜、蜂蜜、蓮藕、百合等。而應該少吃荔枝、桂圓等溫補水果以及溫燥、辛辣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蔥、姜、蒜、韭等。陰虛體質的人最好少吃火鍋、麻辣燙、水煮魚等川菜。

(5)痰濕體質

特征:形體肥胖,頭暈乏力好困,好臥,經常腹脹,大便不暢,女性白帶多,腰酸,經少或經遲,甚至閉經,舌苔厚膩,舌邊有齒痕,舌體胖大,脈象滑。

適宜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海帶、冬瓜、白蘿卜、扁豆、赤小豆、白果、薏米、紫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少吃肥肉及甘甜、黏膩、油大的食物。少喝飲料、酒類等。

(6)濕熱體質

特征:常見面色發黃,舌苔黃膩,口黏、口苦,甚至口臭,大便黏滯不爽,小便黃赤,異味也大。女性帶下色黃,外陰異味大,男性常有陰囊潮濕和瘙癢。舌質偏紅,苔常黃膩。

適宜食物:可以多吃清淡、味甘平或甘寒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綠豆、芹菜、黃瓜、苦瓜、冬瓜、鯽魚、鴨肉、蓮藕等,少吃羊肉、狗肉、韭菜、生姜、辣椒等甘溫食物以及火鍋、燒烤等辛溫助熱的食物。

(7)血瘀體質

特征:體形往往偏瘦,面色及口唇發暗,眼圈發黑,眼睛白眼球經常有細小的紅血絲,面上容易生斑,皮膚粗糙,手腳發涼,健忘,心煩易怒,常見下肢靜脈曲張、靜脈炎等,舌紫暗,或舌上有瘀點瘀斑,脈多細澀。

適宜食物:宜多吃具有活血、行氣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醋、金橘、桃仁、黑豆、油菜等,也可以選擇當歸、丹參等活血養血的中藥與肉類煲湯。少食肥肉等滋膩之品。

(8)氣郁體質

特征:形體常偏瘦。性格往往內向,面色發黃沒有光澤,善太息,女性月經顏色紫暗,痛經,量少,容易有乳房脹痛,乳小葉增生或子宮肌瘤等。大便經常干燥,排泄不爽,小便濕黃,飲食不佳,睡眠障礙或失眠,做夢。

適宜食物:應該常食一些舒肝理氣的食品,如蘿卜、陳皮、橘子、香菜、檳榔、玫瑰花、茉莉花等。氣郁體質的人也可以少量飲酒,特別是晚間,男士可以喝一兩白酒,女士可以喝一兩葡萄酒,但飲酒一定不能過度,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9)特稟體質

特征:容易過敏及感冒,皮膚容易出現劃痕,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蕁麻疹等。對氣候的變化敏感;對別人的反應也很敏感。

適宜食物: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葷素合理搭配。適宜多吃益氣解表的食物,少吃蕎麥、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鯉魚、蝦、蟹、茄子、辣椒等辛辣、腥膻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總之,五味即養人又傷人,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可見,若欲長生,必須“謹和五味”,不可偏嗜不節,以免損傷臟氣而諸證蜂起。

出入平衡,遠離便秘

在經濟上,我們有一定積蓄,以備應急之用、旅游之用、養老之用是對的,可在飲食上,如果我們天天積蓄,那就麻煩了。

現代人之所以肥胖,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吃得多,即“入”大于“出”,失去了平衡。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只有兩個辦法,其一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其二是增加運動量以減去多余的熱量轉換。

現代研究表明,什么時間吃比吃什么更重要。科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兩組人進食同樣的食品,一組是早晨7點鐘進食,另一組在晚上5點半進食,結果前一組人的體重普遍下降,后一組人的體重卻不斷上升,換了人結果也是如此。因此,早餐可以適當多吃,而晚餐一定要少吃。

現代的很多年輕人卻往往把順序顛倒過來,早餐馬馬虎虎,甚至不吃,而晚餐則大魚大肉,再加飲酒,這會使血脂猛然升高,晚上血流量明顯降低,大量血脂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因而容易形成動脈硬化,并衍生其他富貴病等。

知道了什么時間吃多少合適,還應該知道具體吃什么。

分而言之,豆類、奶類食品必不可少,每人每天應攝入豆類50克,奶類100~200克以增加鈣的補充。蔬菜水果,是人體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每人每天應攝入400~500克不同顏色的蔬菜、飯前1小時生食100~200克鮮果。

關于油脂,最好多吃植物油,少食動物油,魚油含有對機體有利的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可以食用。

至于各種酒,特別是白酒,是明顯的“酸性食品”,應節制食用,每天應在50~100克之間。如有條件,少飲高級葡萄酒和啤酒,還是對人體有益的。其實中醫典籍對平衡膳食早有精辟的論述。“五谷宜為養,失豆則不良;五畜適為宜,過則害匪淺;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氣味合則服,不當忌偏獨,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

為了保證“出入”平衡,就要遠離便秘。中醫學認為:“若欲長生,腸中常清,若欲不死,腸中無渣滓。”近代中醫學家認為,未來使人長壽的保健補品,不是人參而是大黃,可見大便通暢對人體健康的重要。

便秘會導致病理性肥胖,其原因是肝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調,必然引起腹脹、煩躁,甚至失眠,頭暈等。同時又使食欲減退,疾飲水濕內停,形成“惡性循環”,從而使肥胖更進一步加重。當人體嚴重肥胖后,還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糖尿病、風濕病、脂肪肝,膽囊炎、胰腺炎、癌癥等十多種疾病。

十幾年來,筆者應用“決明子”治療便秘已上百人,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便秘,一般開始時囑其量大一些,可以用30克,在于通下其多年瘀積的“宿便”,排除其毒素,然后再減至常服的保健養生之量,一般為10~15克。實踐證明,有些人服用1~2個月后,停服后也不再便秘了。原因是體內毒素已排凈,血液黏度已完全改善,且排便又形成規律性,所以證明決明子常服久服亦無依賴性,亦無毒副作用。

還可以選擇以下方法治療便秘:

(1)白術散:取生白術適量粉碎成極細末,每次服用白術散10克,每天3次。此法對虛性便秘療效頗佳,一般用藥3~5天,大便即可恢復正常,以后每星期服藥2~3天,即可長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湯:取生白芍30克,生甘草20克,枳實15克,加水2碗煎成大半碗,每天1劑,分2次服用。此方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便秘,還特別適用于老年、久病體弱的成人便秘患者,但孕婦慎用。

(3)取連翹15~30克,煎沸當茶飲,每日1劑。持續服用1~2周,即可停服。此方特別適宜高血壓便秘、習慣性便秘、老年無力性便秘等。

(4)取桑椹子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成250毫升,加適量冰糖,以上為1日量,1日服1次,5天為1個療程。

切記:要想保證標準體重,減肥之后不再反彈,那就要牢記“通”、“平”二字,只要你的臟腑、肌表都能保持常通不瘀,無論如何也不會肥胖。“通”的第一法則是:二便暢通。而保持二便暢通的方法第一,要心情樂觀;第二,要經常運動;第三,要每日補充膳食纖維,腸中常清,“瘀”滯不生。“通”、“平”是方法,是手段,其目的是保證“出入”平衡,這樣才能健康長壽。

四氣平衡,血溫則通

中醫的“四氣”,指藥物的寒、熱、溫、平4種特性。又稱四性。其實食物也有四氣,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性能,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一般寒涼藥和食物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溫熱藥和食物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虛寒證等。中醫食療,就是用食物性味的偏勝來調整人體氣血陰陽,扶正祛邪,以期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認為食物平衡組合,才能有益于健康。

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很多胃病、潰瘍病是由于飲食的寒熱過度所致。中醫理論認為:“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民間流傳“饑時勿急,空腹忌冷”。據報道,華北地區食管癌高發區居民就有喜飲飲用滾開水、啜食熱粥的習慣。唐代孫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指出:“熱食傷胃,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可現代年輕人,別說夏季,冬天也常吃冰淇淋、雪糕等冷飲食品。還有人經常喜食凍梨凍柿子,以致造成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胃痛等癥。食物的“寒、熱、溫、涼”就如同藥物的四氣四性一樣,以糾正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倘若寒、熱之性嗜之太過,同樣可以造成疾病。

如果你是陽虛體質、痰濕體質,就一定要忌食生冷,經常多吃一些溫熱食品,即使是夏天,也一定要少吃冰淋淋、冰糕、冰點,少喝冰鎮啤酒等。記得去年筆者同幾位朋友在一起聚會,其中一位周先生因當天晚上天氣燥熱而連續喝了幾瓶冰鎮啤酒,當天晚上就腹瀉,第二天不能上班,他打電話向我咨詢,我告訴他,以后你千萬不要象別人那樣貪食寒涼食品,喝涼啤酒腹瀉,損傷了脾陽,外寒遷動了內寒所以就腹瀉不止,這足以證明你是陽虛體質,現在你馬上用十個大棗十幾片生姜煎十幾分鐘喝下去就好了,或者到藥店買點“理中丸”服用也可以……

中醫理論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個原則更適合于陽虛體質,去過桂林旅游的人都不會忘記蘆笛巖和七星巖洞中的氣溫,夏天洞里很涼,冬天洞里很熱,這個原因和現象恰好像人的腸胃一樣,夏天人的脾胃多虛寒而冬天多偏溫熱,如果僅僅憑外在氣溫之熱而過食寒涼,就一定會損傷脾胃,何況是陽虛體質呢!

所以陽虛體質經常怕冷的人,千萬記住“冬吃蘿卜,夏吃姜”的養生法寶。特別是飯后半個小時,咀嚼一塊姜,它不單能夠溫中散寒,而且還能夠提高人體的各種消化酶,進而達到給細胞排毒的神奇效果。據有關資料記載,如果你能堅持半年,那么你體內的細胞就會有90%左右達到更新,煥發出更大的青春活力。

如果是陽盛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等,其飲食調理就應該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蔥等,對于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熱上行,這些體質的人切戒酗酒。

如果你的體質類型并不明顯,或者是平和體質,那就要經常堅持“四氣”的平衡,“五味”的平衡,才能健康長壽。

此外,還要根據四季的變化隨時做適當的調整,千萬不可膠柱鼓瑟。

最佳的進餐時間是每餐20至30分鐘,吃過飯后最好不要馬上進行劇烈運動。

軟硬干稀,健脾強胃

在中醫看來,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脾胃健旺則百病除。跟山珍海味相比,粥看似不起眼,但卻最能健脾胃。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粥就贊譽有加,稱其“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肉也吃得多了,不妨學學《紅樓夢》中人喝粥養生的方法,根據個人需要選擇一些應季的粥品來調養一下身子。特別是經常熬夜傷陰者,夜宵不如來碗粥,既可補益陰液,又能生津健脾胃。在《紅樓夢》里描寫了無數奢華宴會的曹雪芹卻深知食粥有益于健康,在書中多次提及多種粥品,各有養生妙用。

在《紅樓夢》中,上至主子下到丫環,什么人喝粥都很有講究,比如:“金貴”的紅米粥就只由賈母獨享;一開始喝燕窩粥的林黛玉,后來病重反而只“熬一點江米粥”;而丫頭們一般喝米湯。這些講究還真有一定道理。

家人為賈母準備的都是比較精致、適合老人家養生特點的粥品,如鴨子肉粥能清虛火,對虛不受補的體弱者或老人最適宜;棗兒熬的粳米粥則能益氣養血,紅稻米粥也同樣能滋補氣血,對上了年紀,身體功能老化而氣血不足的賈母很有補益作用。而襲人偶感風寒后吃藥發汗后感覺好些了,會吃些米湯來靜養。米湯跟我們家常煮的稀粥比較接近。“可別小看米湯,趁熱喝能發汗,有去風寒的輔助功效”。

《紅樓夢》中的賈母在飲宴后經常喝點粥確實很懂得養生,因為上了年紀的人消化系統一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適當喝粥有助于消化。另外,老年人的咀嚼器官也退化了,有的甚至掉了不少牙,喝粥不用費勁嚼,確實也能省不少力。也正因為如此,不少老人喜歡喝粥,甚至天天頓頓以粥為主食,越喝越瘦。陸游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詩人,被后人稱為“長壽愛國詩人”,陸游能享85歲高壽,深得飲食之精髓,其中與他愛食粥有關。陸游一生視食粥為養生之妙品,在他的許多詩句中,常常提及食粥對延年益壽的好處。陸游的飲食以素食為主,不主張“以肉養人”,在其詩中出現得比較多的食物是菱角、山藥和粥。

但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長期光喝粥,不但熱量不夠,還可能造成營養不良。賈母因為經常吃山珍海味,以致營養過剩,多喝點粥自然是好事。但平常過日子的老人家卻不宜天天以粥為主食。因為,雖然人老了身體功能退化,但全身每天的細胞代謝仍需要不少能量和營養,光是喝粥恐怕難以滿足這種需要。另外,長期習慣了喝粥,不嚼就咽下去,咀嚼肌就會萎縮,咀嚼功能退化得更快。因此,建議因生病或其他原因需要長期吃粥的老人,盡量在粥中加點肉和菜,除了增強營養,還能增加咀嚼的機會。

秋季,可用百合、沙參、玉竹等潤燥養肺的食材入粥。氣溫下降入了冬,就可以吃些溫補的羊肉粥。至于熬粥的米,可選粳米(大米、小米)或是糯米。不過,南方濕氣相對重些,脾胃虛、消化能力差的人,糯米不要多吃,以免吃多了太滋膩反而困阻脾胃運化。另外,平常喜歡吃用各種豆子、米和堅果熬制的雜糧粥的人,應注意用料的比例,不太容易消化的豆子和堅果別加得太多,粥也別熬得太稠,以免影響消化吸收。

另外,如何喝粥也有講究。有些人圖方便,一次煮一大鍋粥從早上喝到晚上。這種做法十分不妥。粥最好現煮現吃,不要存放過長時間,以免冷卻后水跟米分離,甚至變質。不過,趁熱喝粥也有個度,因粥有一定的黏稠度,煮熟后散熱不快,若馬上趁熱喝,易因溫度過高燙傷食管和胃。因此冬天喝粥時,最好在煮后涼至30℃左右,夏天的話溫度則可更低,在15℃左右再食用也不為過。

不久前俄羅斯的一次飲酒比賽,冠軍喝了1.5公斤的伏特加,回家后20分鐘死亡,其余5名獲獎者也全都入院搶救。

有人說:“酒品即人品。”孔子說:“醉之以酒以觀其性。”有位學者精辟地描述人在飲酒后隨著酒量增加所發生的系列變化:起初時,當血中酒精濃度為20mg%時飲者心情好、精神爽,有歡快感,是飲酒后的最佳狀態。當酒精濃度為40mg%時,飲者表現像孔雀,愉快而健談,思維敏捷,樂而忘憂,好展示炫耀自己;當濃度為80mg%時,表現如獅子,精神亢奮,自高自大,語言傲慢,剛愎自用,略有微醉(按交通法規定,50mg%時,即為酒后駕車,100mg%為醉酒駕車);當濃度為120mg%時,表現如猴子,自控力減弱,行為古怪,作弄戲謔,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是酒后誤事期;當濃度達160mg%~200mg%以及200mg%以上時,表現如蠢豬,思維紊亂,步履蹣跚,反應遲鈍,語無倫次,有的開始朦朧倦睡,漸入昏睡。酒精濃度再高,可導致昏迷、深度麻醉,直至死亡。戴安娜王妃車禍時,其司機血酒精度已超過第四個階段,屬醉酒駕車。國內某影星因酒后駕車遇車禍死亡之時,血中酒精濃度為205%。

實踐證明,以酒澆愁,只能暫時緩解或忘卻煩惱憂愁,而真正要解決問題,消除憂患,還要開發你的智慧,或與人及時的溝通,或者審視自己的心靈,擯棄過分的貪欲,以及盲目的攀比。如果你能與其他人及時地進行溝通、交流,煩惱就會少的很多,因為一是你的憂郁可以得到宣泄,二是你可以從其他人的談話中得到啟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侯马市| 赫章县| 福州市| 钦州市| 武胜县| 三穗县| 宁明县| 揭西县| 濮阳市| 商城县| 兴化市| 久治县| 新营市| 水富县| 荔波县| 郎溪县| 兴隆县| 三穗县| 游戏| 南充市| 比如县| 襄垣县| 祥云县| 镇江市| 山阳县| 宿松县| 五峰| 江口县| 虹口区| 郑州市| 务川| 彰武县| 漳州市| 江口县| 和政县| 襄樊市| 吴旗县| 舒兰市| 泊头市|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