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無福
- 商女謀妃
- 什錦
- 2015字
- 2015-03-06 17:53:56
清晨微寒,蘇漣夕已從睡夢中醒來。她自小眠淺,尤其昨夜換了地方,難免有些許不適。起身下床,未川早已立在門邊,等著伺候小姐梳洗扮裝。
看她面有倦色,漣夕心有不忍,“未川,你先退下吧。”
“小姐還未凈面梳發”
“我自己來便是。”蘇漣夕邊說著,半推半搡的打發未川去了隔壁屋子休息。
蘇漣夕先在隨行攜帶的木箱中取了件鵝黃色蘇繡緞面裙衫,又打水凈面,對鏡梳個簡單發式便只身步到門外。
榮王府是個三進三出的院落,有前堂后院之分。昨天到時天色已近黃昏,加上連日奔波疲累,蘇漣夕并無心思留意府中景色。只曉得自己被安排在府中東北角一處園子,名曰:沐云軒。
此刻容自己細細觀望,才發現這園子雖小,卻是處處精致。最有特點的當屬東南角一處假山,這假山怪石嶙峋,觀賞價值自是不必多言。假山四處池水環繞,幾股泉眼泛著活水,循環往復。一流水柱自假山頂端噴涌而出,狀如簾幕,雖不比瀑布宏偉,卻也盡現水之美態。水簾疾入池中,激起層層水花,水霧綿綿不絕,恰似身處云端仙境。
僅一處偏院之景,便已讓人嘆服至此。沐云軒外,想必更是一景更甚一景,直教人眼花繚繞無以言表。整個王府的尊榮華貴也由此可見一斑。
蘇漣夕從美景中收回視線,正欲尋了父親一同進早膳。卻見門邊早有丫鬟進來布了飲食,傳話道蘇啟安已被召去太后宮中。
蘇漣夕無奈,只得回屋等待。
用過早膳,在府中靜候三個時辰卻依然等不見父親,蘇漣夕不愿悶在園中,只身一人出府去了。
此次遠行盛安,原本并未做留宿準備。奈何皇上盛情,豈能推拒。而這榮王府正是早前皇上賜予沈硯輝的私宅,昨日宮宴,皇上借太后壽辰吉日,一并封了二皇子沈硯輝為榮王,并親手為這座宅邸題了“榮王府”的匾額。
在座群臣無不驚奇,畢竟二皇子自小跟在皇上身側,才貌雙全品學兼優,可謂冊封太子的不二人選。這種微妙時刻,皇上竟打破常規思維,只封為榮王,皇命之下,耐人尋味。
昨日奔至王府時沈硯輝并未露面出迎,今日在府中亦不見其身影,大概已被召入宮中議事,如今多了“榮王”的頭銜,參理朝政倒也成了順理成章。
就這樣胡亂臆測著,腳下竟不知不覺行到了宮墻外。蘇漣夕沒有傳召不得入宮,只能在宮墻外側往復徘徊。
——————
寧福宮中,太后靠在椅上,眼角隱有濕潤,臉上精致的妝容遮去歲月的痕跡,卻掩蓋不了那份追憶的惘然,“哀家與你娘親歡兒曾是多好的姐妹,奈何天意弄人,縱有不甘卻也只得認命。所幸如今挽月已出落成大姑娘,哀家觀她儀表容態端莊慧靜,言行舉止溫婉賢淑,舉手投足竟與當年歡兒如出一轍。這怎能不叫人欣慰!”
“故人已去,還請太后不要過多傷神勞心。”蘇啟安單膝跪地,施禮于前,沉穩言道,“如今小女能盡得娘親姿容,實屬造化,小民亦感之幸之。”
“如今硯兒已封榮王,挽月來年也到嫁齡,哀家有意撮合這樁親事,依蘇大人意下如何?”
“一切謹遵太后懿旨。”蘇啟安叩首謝恩。又伴太后話了些陳年往事,這才領命離去。
見蘇啟安已然離開,太后的神色才恢復了往日的憔悴,眉梢間皺起一抹憂慮,悵然道,“玉蘭,這真的是天意嗎?若是皓兒還在該多好”
一直站在身旁的原是太后的心腹女婢,寧福宮掌事宮女玉蘭姑姑。此刻見太后淚眼婆娑,心下猶是不忍。對外宣稱去敬國寺為已故皇后誦經超度的三阿哥沈冰皓,其實早在八年前那場殷朝平定戎江部落的惡戰中離奇失蹤,從此下落不明。
溫潤和善的三皇子是皇后生前最愛的兒子,皓兒性子沉靜,乖巧懂事,且是皇家最注重的血脈嫡出,亦是太后的心頭最寶貝的孫兒。八年間,皇上派人暗中搜羅,幾乎翻遍了整個大殷國土,可終究一無所獲
太后上了年紀,最是經不得折騰,幾番輾轉無果,眾人都勸太后接受現實。自小看大的孫兒就這樣沒了蹤影,這叫她如何心安!她不愿放棄,也不能放棄,明妃有二皇子,皇上圣體違和猶日理萬機已委實自顧不暇,瑾妃自十五年前夭折了皇兒后整日以淚洗面,終于病倒床榻以致精神恍惚再離不開傾玥宮半步。而皇后,她可憐的侄女早已不在人世!
若是她再放棄了,皓兒就是徹底被這個家族拋棄了!她豈能如此狠心!她一直相信,只要自己猶抱有一絲希冀,終有一天皓兒還會回到他身邊
“太后,三阿哥吉人自有福相,他若與蘇小姐當真有緣,我們亦是攔不住的。”若是無緣,那一切也終究只是徒然自小跟在太后身前伺候,玉蘭最是懂太后的心思。江南蘇家蘇文休之妻珞歡是太后自打閨中就不分彼此的好姐妹,只恨紅顏薄命,早些年珞氏離去,太后不免傷感,這些年每每念起故人,仍是傷情處淚不止。若是珞歡能有個女兒,想必早就被太后納入宮中,了一樁心愿。只可惜珞氏自產下一名男嬰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直到蘇啟安大人有了女兒挽月,太后這才又見著了希望。
珞氏的嫡出孫女,模樣姿態又是與昔日姐妹如出一轍,太后打心底里歡喜。嫁入皇宮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能在自己近前有她以太后之名疼著護著,也算為多年的姐妹盡一份心。
玉蘭心中亦是惋惜,許當真是天意弄人吧!三阿哥遲遲不見歸來,蘇家小姐又到了嫁人的年紀,雖然二阿哥不是太后心中當初的屬意對象,可如今已然是最合適的選擇。而種種一切,也只有說三阿哥無福消受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