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匯報(上一章大改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1981文壇教父
  • 不眠的吳質
  • 3261字
  • 2025-05-14 22:39:11

這完全是意外之喜。

楊百川先前覺得能上縣報,就算是燒高香了,沒想到還有更好的事,心里激動,但臉上仍不露聲色,繃得緊緊的。

他兩只手牢牢握住王干事的手,一口應道:“當然可以!”

王干事把另一只手蓋在楊百川手上,笑呵呵地說:“讓縣里的作家同志們都學學咱們年輕同志的風采。”

兩個客人都是騎自行車來的。

楊百川和老周一路把人送到單位的自行車棚,望著一男一女踩著車,身影慢慢融進霧沉沉的天色里。

老周忽然轉過頭來,直愣愣地盯著楊百川,眼里滿是笑意。

楊百川被看得渾身不舒服:“老周,咋個了,我臉上有東西嗎?”

老周嘴里嘖嘖,如品美酒:“好啊,好小伙子啊,能去縣作協做匯報了,有出息啊。”

楊百川撓了撓后腦勺,憨笑著說:“講稿還得勞煩你幫我把把關哦!”

此刻,楊百川心里除了對要做報告的激動,剩下的全是對老周知遇之恩的感激。

在原身的記憶里,楊百川從三年前開始寫作。起初寫詩,但都是“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的水平,投過幾次稿,都石沉大海。

后來改寫小說,前前后后寫了三五篇,一直沒敢往外投。再往后,咬著牙把《遙遠的海島》投出去,還暗暗發誓,再不中就徹底告別文學,哪曉得還沒看到稿子登報,人就沒了。

楊百川繼承了這些記憶,本就對廠報有好感,這些天跟老周相處,越發覺得這人實在,是個良師益友。

他伸手拍了拍老周的肩頭:“我回去寫稿子了!”

自己好好地做匯報,以后好好地寫文章,才是給老周最好的交代。

楊百川回到家,坐在書桌前,開始摳腦殼構思自己的報告稿。

對他而言,這是一次在縣里打響名頭的好機會。不光要讓大伙知道有他這號人,還得讓人把他記在心里,這就很不容易。

他其實有不少法子能達到這個效果,比如語不驚人死不休,扯些危險的東西,搞個大新聞。但他不想這么干。

他想潛移默化地讓人記住自己,像一陣春雨,而非驚雷。

楊百川在那里枯坐了一個鐘頭,終于想到了一個切入點:

平凡生活里的閃光點。

他盤算著,就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起,拿三件難忘的事當由頭,講講生活給他帶來的那些文學上的感悟,也就是所謂的日常煙火里藏著的詩意。

他心里合計,到時來聽報告的是全縣的作協會員,有老輩子也有年輕人,但肯定老輩子居多。

在他們成長起來的那個年代,作家是要下基層的,作協也經常組織他們到工廠、農村采風。

這種采風跟后世那些詩會文會不一樣,不是吃頓飯、旅旅游就完事兒,而是要實打實地跟勞動人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就說寫《創業史》的柳青吧,他主動放棄縣委副書記的職務,拖家帶口搬到皇甫村,在終南山下的村子扎根長達14年,親身經歷了土地改革、合作化這些基層工作,和農民朝夕相處,記錄下鄉村生活的細節。

楊百川覺得,講一些基層生活的瑣碎事,一定能引起老作家的共鳴。

他還打算在講稿里引用柳青的一句話:“要想寫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

另一方面,這樣的講稿也是很有層次的:從風吹雨淋下農村的采購員,講到掛心全廠員工精神生活的廠報社員,在后世,這一套就是火得一塌糊涂的草根逆襲和成功學,在淳樸的80年代初期沒理由不火。

順帶著還能吹一吹賀廠長的彩虹屁,一舉三得。

楊百川很快完成了初稿,把韓家書和楊清淮喊到客廳,試講了一遍。

等把整篇稿子念完,客廳里靜悄悄的,半響沒人吱聲。

楊百川納悶地望著父母,竟然瞧見母親的眼眶里閃著淚光。

“媽,你……”

韓家書立馬站起身,走上前去,摟住楊百川的胳膊:“講得太好了呀,太好了!”

楊百川心里一喜,又聽父親說:“很不錯嘛。特別是那段……說啥子每個人心頭都有一片善惡難分的地帶。深刻,像個文學家。”

原話是這樣的:

【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只要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

楊百川不會告訴他們,這是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講,當然有水準。

韓家書沒覺得這話有什么大不了的,她留意的是楊百川講的那些家長里短、工作日常,沒想到采購糧食這種別人都梭邊邊的苦差事,也能講得這么動聽。

楊百川心里喜滋滋的,這事兒穩了。

很快到了去縣作協做匯報的日子。

匯報沒安排在小報告廳里,而是放在作協最大的禮堂。

楊百川在臺側的小門外候場。韓家書立在身邊,伸手在他身上的中山裝這兒拍拍、那兒撣撣,嘴里一個勁喊他莫緊張,但看起來她比誰都緊張。

楊百川斜過一只眼睛,往觀眾席瞥,烏泱泱坐滿了人。

他本來不緊張的,因為講稿早背得爛熟了,但此刻見這場面,心跳還是咚咚地變快了。

“歡迎楊百川同志上臺——”

一個洪亮的男聲傳來。

楊百川捏了捏母親汗津津的手,轉過身,往臺上走去。

他走到講臺邊,跟剛才開場致辭的作協領導握了握手,隨后在講臺后站定了。

一道白光從禮堂后排直愣愣地戳在他臉上,晃得他看不清底下的人臉。

周圍十分安靜,他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以及胸腔里一顆心子在樸樸地亂跳。

但當他張嘴講話時,那些擾亂心神的聲響就跟著話音散出去了,內心漸漸平靜下來。

“作家同志們,大家早上好,我是縣酒廠的一名普通職工,我叫楊百川。

很感謝作協領導同志能給我這次機會,和各位前輩、同仁分享我在生活中收獲的文學感悟。今天,我想以‘平凡生活里的閃光點’為題,談談生活這片沃土是如何給予我文學啟發的。”

楊百川的語速起初很快,噼里啪啦往外蹦詞,說著說著就把握好了節奏,語氣也越來越富有感情。

“我剛參加工作時,曾做過一段時間的糧食采購員,這是制作酒曲的重要環節。那時候,我隔三差五就都要背著帆布包,踩著沾滿泥土的膠鞋,在各個村落間穿梭。

春天,我見過老農用布滿老繭的手播種,種子落入泥土的瞬間,仿佛帶著對豐收的期盼;夏天,暴雨傾盆而下,我和鄉親們一起搶收糧食,雨水混著汗水,打濕了衣衫,卻澆不滅大家眼中的堅定。

在那些風吹雨淋的日子里,我真正體會到了基層生活的艱辛與溫暖。

就像柳青同志所說:‘要想寫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他放棄縣委副書記的職務,在基層扎根14年,與農民同吃同住,才寫出了《創業史》這樣的經典之作。

我們老一代作家深入基層采風,與勞動人民朝夕相處,那些生活中的細節,那些樸實的情感,都是文學創作最珍貴的素材。”

楊百川感到觀眾席里的腦殼晃了晃,像一陣風刮過湖面,漾起了漣漪。

“后來,我成為了廠報社的一名成員。在這里,我看到了另一片天地。

賀廠長非常關心全廠員工的精神生活,她常說:‘我們不僅要讓大家吃飽穿暖,還要讓大家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在她的支持下,廠報成為了員工們傾訴心聲、分享故事的平臺。

我記得有一位老工人,在廠報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自己學徒經歷的文章,字里行間都是對技藝的熱愛和對傳承的責任。還有年輕的工人,通過廠報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和奮斗的決心。

這些來自基層工人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了生活的質感和力量。他們的故事讓我明白,每一個平凡的人身上,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每一段平凡的生活,都蘊含著動人的詩意。

……”

講到最后,楊百川自己也激動起來,被稿紙上那些誠懇的文字打動了。

他剛說完“謝謝大家”,臺下嘩啦一下炸開了掌聲,足足持續了一分多鐘,甚至有幾個頭發花白的老作家站起來鼓掌。

他們心里都翻江倒海的。原以為在這個時代,沒人逼著作家下基層了,作家們就會漸漸脫離生活和現實,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個勤懇踏實的年輕人。到底是后繼有人吶!

掌聲慢慢停了下來,開頭致辭的領導邁步上臺,先總結了楊百川的發言,接著就喊:“請臨江縣酒廠廠長賀萍同志上臺說兩句。”

楊百川沒想到賀萍也來了。看來拍那幾句馬屁是拍中位置了。

賀萍眉眼帶笑走上臺來,手里攥著一面錦旗,紅綢子上用金線繡著“工人之聲”四個大字。

她從楊百川身邊擦過時,貼著內側的那只手輕輕捏了一下男人的胳膊,然后不疾不徐地走到講臺邊。

“我一直都很看好百川這個小伙子,他也很爭氣,的確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新時代工人文學的標桿。”

她忽然從衣兜里翻出一張疊得方方正正的紙和一支鋼筆:“我兒子作文總拿零蛋,還請小楊同志給簽個名,讓他跟著酒廠大作家好好學習!”

臺下頓時燥起一片哄笑。

楊百川接過紙筆,心里冷笑,這婆娘就愛表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衡阳县| 黑河市| 清河县| 乌恰县| 长沙县| 沙雅县| 乐昌市| 自贡市| 隆德县| 滨州市| 抚顺市| 南乐县| 德兴市| 肇源县| 定远县| 饶河县| 双辽市| 呼和浩特市| 高州市| 绍兴县| 奉化市| 同江市| 清丰县| 牡丹江市| 平潭县| 汾西县| 称多县| 台山市| 图们市| 微山县| 乾安县| 卢龙县| 三原县| 永安市| 喀什市| 德安县| 临安市| 无棣县| 景泰县|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