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鴛鴦帕
- 煙火人間事:民間故事雜談
- 吳命由天
- 3174字
- 2025-07-18 08:08:10
江南的梅雨季總是帶著化不開的纏綿。暮春的雨絲斜斜織著,將蘇州城的青石板路潤得發亮,也打濕了巷子深處那扇斑駁的朱漆木門。門內傳來細碎的機杼聲,像春蠶在嚙噬桑葉,伴著檐角滴落的水珠,敲打著青石板上的青苔。
蘇婉娘坐在窗前的織機前,素白的手指拈著絲線穿過經緯。她腕間的銀鐲子隨著動作輕響,映著窗欞投下的天光,在素色的綢緞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這是她接手繡坊的第三個年頭,自從三年前父親染了急病去了,母親便將祖輩傳下的“錦繡閣“交到了她手上。
“婉娘,張家娘子訂的那方并蒂蓮帕子,今日該取了。“母親的聲音從后院傳來,帶著常年操持家務的沙啞。
“曉得了娘。“婉娘應著,手下加快了速度。銀針在綢緞上翻飛,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漸漸成形,花瓣邊緣的金線繡得極細,在光線下泛著柔和的光澤。這是她最拿手的“盤金繡“,針腳細密得能騙過蜜蜂。
正繡到蓮心處,巷口忽然傳來一陣喧嘩。婉娘停下手中的活計,望向窗外。只見幾個穿著短打的漢子簇擁著一個青衫書生,正往巷子深處走去。那書生背著個舊書篋,衣袍下擺沾著泥點,卻身姿挺拔,腰間系著塊成色普通的玉佩,在雨霧中輕輕晃動。
“這便是新來的沈先生吧?“
“聽說從杭州來的,學問好得很。“
“可惜了,這般人才,竟屈就在咱們這小地方教蒙童。“
議論聲漸漸遠了。婉娘收回目光,卻見指尖的絲線不知何時纏在了一起。她輕輕嘆了口氣,將亂線理開,繼續繡那方帕子。只是不知怎的,方才那青衫背影總在眼前晃,像宣紙上暈開的淡墨,模糊卻揮之不去。
三日后是集市。婉娘挑著繡品去街上擺攤,剛將繡著戲水鴛鴦的荷包擺好,就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對面的書攤前駐足。正是那日見過的青衫書生。他正低頭看著一本泛黃的詩集,手指輕輕拂過紙頁,雨后天晴的陽光落在他微蹙的眉峰上,竟有種說不出的清俊。
婉娘的心跳忽然快了幾拍,慌忙低下頭整理繡品。眼角的余光卻瞥見那書生買了書,轉身時不經意間撞翻了旁邊攤位的竹籃,里面的橘子滾了一地。
“抱歉抱歉。“書生慌忙去撿,卻不小心踩在一個橘子上,踉蹌著往婉娘這邊倒來。
“小心!“婉娘伸手去扶,卻被他帶得一個趔趄,兩人都跌坐在地上。她懷里的繡品散落一地,其中一方剛繡好的玉蘭帕子,正好落在書生攤開的書頁上。
“姑娘恕罪!“書生連忙起身,紅著臉去撿帕子,指尖觸到那細膩的綢緞時,忽然頓住了。“這是...你繡的?“
婉娘點點頭,臉頰發燙。那帕子上的玉蘭花用了“留青陽“的繡法,花瓣半透,脈絡分明,像是剛從枝頭摘下的一般。
書生小心翼翼地將帕子遞還給她,目光里帶著驚嘆:“這般手藝,真是巧奪天工。在下沈硯之,敢問姑娘芳名?“
“小女子蘇婉娘。“她接過帕子,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像被燙到似的縮了回來。
沈硯之看著她泛紅的耳根,忽然笑了:“蘇姑娘,方才沖撞了你,還污損了繡品,實在過意不去。不知這些橘子,可否抵些賠禮?“他指著滿地的橘子,眼神誠懇。
婉娘忍不住笑了,搖搖頭:“沈先生不必掛懷,不過是些小物件。“
那天的陽光格外暖,透過市集的幡旗,在兩人之間投下明明滅滅的光斑。沈硯之幫她收拾好繡品,又買了兩串糖葫蘆塞給她,說是賠罪的心意。那糖葫蘆的甜,一直從舌尖甜到了心底。
自那以后,沈硯之常來錦繡閣附近走動。有時是借買絲線的由頭,站在柜臺前看婉娘繡花;有時是送些新得的詩集,聽她講各色繡線的來歷。婉娘知道了他原是杭州書香世家的子弟,因家道中落才來這小城謀生;沈硯之也曉得了她最擅長的是“亂針繡“,能將山水繡得如潑墨畫一般。
一日傍晚,沈硯之送來一幅他畫的墨竹圖。婉娘展開來看,只見幾筆勾勒的竹葉疏密有致,竟有種風中搖曳的靈動。
“沈先生好筆法。“她由衷贊嘆。
“若蘇姑娘不嫌棄,便贈予你吧。“沈硯之看著她,眼神溫柔,“其實...我是想求姑娘一件事。“
婉娘的心猛地一跳:“先生請講。“
“下月我要去府城趕考,“他從袖中取出一方素白的錦緞,“想求姑娘繡一幅鴛鴦帕,待我高中歸來...“
后面的話他沒說出口,只是紅了臉。婉娘卻懂了,指尖捏著那方錦緞,微微發顫。她抬起頭,撞進他盛滿星光的眼眸里,輕輕點了點頭:“好。“
那幾日,婉娘繡得格外用心。她選了最好的杭綢,用了最細的絲線,將鴛鴦的羽毛繡得根根分明,連水波的紋路都用銀線細細勾勒。繡到鴛鴦交頸處時,她總會想起沈硯之看她時的眼神,臉頰便像敷了胭脂一般。
送帕子那日,細雨濛濛。沈硯之接過帕子,珍重地貼身藏好,又從書篋里取出一支玉簪,簪頭是朵簡單的玉蘭花。
“這是家母留下的,“他將玉簪輕輕插在婉娘發間,“待我回來,便親自向伯母提親。“
婉娘摸著發間的玉簪,看著他消失在雨巷盡頭的背影,忽然覺得這連綿的雨絲,都帶著甜意。
沈硯之走后,婉娘每日都在繡坊門前盼著。她將他送的墨竹圖掛在窗前,繡活累了,便對著畫兒發呆。母親看在眼里,只是嘆氣,卻不多說什么。
轉眼三個月過去,秋意漸濃。那日婉娘正在繡一幅“寒江獨釣圖“,忽然聽到巷口傳來馬蹄聲。她心中一動,快步跑到門口,卻見是鄰村的李公子,騎著高頭大馬,身后跟著幾個仆從。
“婉娘姑娘,“李公子翻身下馬,臉上帶著志在必得的笑,“令堂已應允了我倆的婚事,彩禮我都帶來了。“
婉娘如遭雷擊,愣在原地:“我娘...她答應了?“
“是啊,“李公子得意地揚了揚眉,“沈硯之?莫說中舉,怕是早就淹在哪個角落里了。姑娘還是現實些好。“
婉娘只覺得渾身發冷,轉身沖進院子,抓住正在收拾東西的母親:“娘,您怎能...怎能答應李家?“
母親避開她的目光,聲音澀啞:“婉娘,娘也是為你好。沈先生去了這么久,杳無音信,誰知道是生是死?李家有錢有勢,你嫁過去...“
“我不嫁!“婉娘打斷她,淚水奪眶而出,“我等沈先生回來!“
“你這孩子!“母親急得跺腳,“那沈硯之要是不回來呢?你要等到什么時候?“
母女倆正爭執間,李公子帶著人闖了進來:“婉娘姑娘,別為難伯母了。吉日就定在下月初八,我來接你過門。“
婉娘看著他囂張的樣子,忽然挺直了脊梁:“我蘇婉娘的婚事,自有我自己做主。沈先生一日不回,我便等一日;一生不回,我便等一生。“
李公子臉色一變,惱羞成怒:“敬酒不吃吃罰酒!來人,把姑娘請回府去!“
仆從們剛要上前,忽聽巷口傳來一聲怒喝:“住手!“
眾人回頭,只見沈硯之站在巷口,衣衫雖有些破舊,卻身姿挺拔。他手里緊緊攥著什么,快步走到婉娘身邊,將她護在身后:“光天化日,強搶民女,還有王法嗎?“
“沈硯之?“李公子又驚又怒,“你還敢回來?“
“我為何不敢?“沈硯之從懷中取出一方紅綢,展開來,竟是一張燙金的喜報。“在下不才,僥幸得中舉人。今日回來,便是要履行諾言,迎娶婉娘姑娘。“
婉娘看著他手中的喜報,又看看他風塵仆仆的臉,忽然淚如雨下。原來他并非忘了約定,只是一路奔波,耽擱了時日。
李公子見勢不妙,狠狠瞪了沈硯之一眼,帶著人灰溜溜地走了。母親看著沈硯之,又看看喜報,終于嘆了口氣,轉身進了屋。
雨不知何時又下了起來,細細密密的。沈硯之轉過身,輕輕拭去婉娘臉上的淚水,從懷中取出那方鴛鴦帕。經過一路顛簸,帕子有些皺了,上面的鴛鴦卻依舊鮮活。
“婉娘,讓你受委屈了。“他的聲音帶著愧疚。
婉娘搖搖頭,從袖中取出一方新繡的帕子,上面是兩只依偎的大雁,背景是淡淡的遠山。“我知道你定會回來的。“
沈硯之接過帕子,只覺眼眶發熱。他將婉娘擁入懷中,雨聲淅瀝,像是為這對有情人奏響的歌謠。
那年冬天,錦繡閣門前掛起了紅燈籠。沈硯之穿著嶄新的紅袍,牽著蓋著紅蓋頭的婉娘,一步步走進院子。鞭炮聲中,婉娘摸著發間那支玉蘭花簪,忽然想起初遇時的情景。原來有些緣分,就像這繡線,看似雜亂,卻早已在冥冥之中,織成了命中注定的圖案。
后來,沈硯之在蘇州城做了官,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婉娘依舊經營著錦繡閣,只是她的繡品里,總帶著一股旁人學不來的暖意。有人說,那是因為她的針腳里,藏著整個江南的溫柔。
而那方見證了他們緣分的鴛鴦帕,被妥帖地收在錦盒里,陪著他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就像青石巷里的雨,纏綿不絕,溫潤了歲月,也溫柔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