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借款擔保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編
- 3384字
- 2025-05-12 16:52:36
008 未經股東會決議,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發生效力
——谷某訴投資管理公司等民間借貸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1)滬01民終2683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民間借貸糾紛
3.當事人
原告(上訴人):谷某
被告(上訴人):汪某、蔡某
被告(被上訴人):投資管理公司、甲律師事務所等4家律師事務所、孫某等14人
【基本案情】
2016年10月18日,郭某、甲律師事務所、投資管理公司簽訂《借款合同書》,約定由郭某向甲律師事務所出借人民幣600萬元,借款期限為3年,由投資管理公司對借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合同簽章處有投資管理公司的簽章和其法定代表人孫某的簽名。
2018年8月23日,郭某、甲律師事務所、投資管理公司簽訂《補充協議》,再次明確由投資管理公司對還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孫某在協議上簽名。另,投資管理公司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孫某、史某分別持股60%、40%,孫某為法定代表人。2018年6月12日,孫某持股比例變更為99.9%,史某持股比例變更為0.01%。2018年10月10日郭某去世,谷某系郭某的女兒。
甲律師事務所為普通合伙企業,負責人為孫某,孫某為登記的合伙人之一。
【案件焦點】
未經公司股東會決議,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的擔保合同對公司是否發生效力。
【法院裁判要旨】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關于合同的性質。經查,郭某、甲律師事務所、投資管理公司簽訂的《借款合同書》對借款的金額、用途、期限、利息、違約責任等有明確的約定,且甲律師事務所按約定定期轉賬支付給郭某的錢款,在備注中明確寫明為歸還借款利息,故確認本案為民間借貸糾紛。
關于責任主體。首先,甲律師事務所是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且實際收到了郭某轉賬的600萬元,在郭某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付款義務后,甲律師事務所理應承擔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甲律師事務所為普通合伙企業,孫某、汪某、蔡某為合伙人,且三人均在《借款合同書》上簽名,在甲律師事務所無法承擔清償責任時,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其次,經查,投資管理公司系有限責任公司,孫某系投資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東,在投資管理公司為孫某擔任主任的甲律師事務所的借款進行擔保時,按規定必須經投資管理公司股東會決議,未經股東會決議的,構成越權代表。本案中,谷某未能提供證據證明郭某在訂立合同時對股東會決議進行了審查,故郭某在明知孫某超越權限的情況下,仍與其訂立擔保合同,擔保應屬無效。故谷某要求投資管理公司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的訴請,法院不予支持。
據此,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十五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三十一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判決:
一、甲律師事務所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歸還谷某借款本金600萬元;
二、甲律師事務所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谷某自2018年5月1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以600萬元為基數,按照年利率24%計算的利息;
三、甲律師事務所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谷某為實現債權而支出的費用30萬元;
四、若甲律師事務所不能清償上述第一項至第三項債務,則孫某、汪某、蔡某對上述第一項至第三項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五、駁回谷某其余訴訟請求。
谷某、汪某、蔡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投資管理公司在《借款合同書》上加蓋公章,孫某作為投資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亦在合同上簽字。但現有證據并未顯示郭某在合同訂立時曾就投資管理公司的股東會決議進行過審查。法院二審中調取的投資管理公司工商檔案中顯示,2016年10月18日《借款合同書》簽訂時,孫某的持股比例為40%,但至2018年8月23日補充協議簽訂時,孫某在投資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已變更為99.99%。盡管郭某在簽訂《借款合同書》和補充協議時未審查投資管理公司的股東會決議,但孫某于2018年8月23日代表投資管理公司再次作出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的意思表示時,其已經享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應該認為,投資管理公司對債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的意思表示真實,其擔保應屬有效,其應承擔本案《借款合同書》項下的連帶還款責任。一審對此認定有誤,依法予以糾正。
據此,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規定,判決:
一、維持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第一項至第四項;
二、撤銷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第五項;
三、投資管理公司對甲律師事務所在本案項下應向谷某支付的款項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四、駁回谷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公司對外擔保是公司獲得資金融通的路徑之一,在非一人公司中,由法定代表人簽字或加蓋公章對外擔保,勢必對公司經營和股東利益帶來風險。
一方面,考慮到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可能給公司財產帶來較大的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由此,將擔保事務交由公司自主決定,以公司章程的制約或公司權力機構的決議來保障公司利益。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十一條第三款、第五百零四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原有規定的基礎上規定,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外,該代表行為有效,訂立的合同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針對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越權擔保行為,法律規定將相對人的善意與否作為衡量擔保合同的效力的標準,以確保公司擔保符合公司的真實意思,防止法定代表人損害公司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公司治理不規范,法定代表人越權擔保的情形普遍存在,保護公司利益的同時,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理應得到重視。據此,于2019年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十九條規定,存在下列情形的,即便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沒有公司機關決議,也應當認定擔保合同符合公司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有效:(1)公司是以為他人提供擔保為主營業務的擔保公司,或者是開展保函業務的銀行或者非銀行金融機構;(2)公司為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公司開展經營活動向債權人提供擔保;(3)公司與主債務人之間存在相互擔保等商業合作關系;(4)擔保合同系由單獨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有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隨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八條在沿襲上述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嚴限制例外情形。該條第一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公司以其未依照公司法關于公司對外擔保的規定作出決議為由主張不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金融機構開立保函或者擔保公司提供擔保;(二)公司為其全資子公司開展經營活動提供擔保;(三)擔保合同系由單獨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對擔保事項有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其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八條第一款第三項的內容大致繼承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規定的情形,另將股東限定為對擔保事項有表決權的股東。回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的決議前置程序旨在確保為他人提供擔保系公司的真實意思表示,而對于公司法定代表人所簽字同意的擔保合同,如果足以表明符合公司利益,可以認定公司具有對外提供擔保的真實意思表示。在擔保合同系由單獨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對擔保事項有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的情形下,體現大股東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以及資本多數決與風險擔當的一致性,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該行為符合股東會決議的結果,系公司的真實意思表示,因而無苛求相對人審查義務之必要。如果僅因公司就公司對外擔保沒有作出決議而否認擔保合同的效力,不僅會擾亂現有穩定的公司交易關系,也容易滋長公司惡意逃避擔責的道德風險。
因此,公司雖未就公司對外擔保作出決議,但擔保合同系由單獨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對擔保事項有表決權的股東簽字同意的情況下,公司仍應承擔擔保責任。
編寫人: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龐聞淙 楊瑩
- 民法典司法解釋與權威案例指引全書(上卷):含司法解釋新舊對照
- 刑法及司法解釋匯編:含指導案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注釋本)(含最新民法總則)(含司法解釋注釋)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婚姻家庭與繼承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配套解讀:含司法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釋義
- 物權法案例選評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雇員受害賠償糾紛(含幫工損害賠償糾紛)
- 新編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法律規范指引·上冊(第二版)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買賣合同糾紛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公司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釋義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合同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