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07 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提供擔保應屬關聯擔保

——咨詢公司訴傳媒公司等保理合同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上海金融法院(2020)滬74民終289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保理合同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咨詢公司

被告(上訴人):傳媒公司

被告:信息技術公司、賴某

【基本案情】

2018年10月29日,咨詢公司(甲方、應收賬款受讓方)與信息技術公司(乙方、應收賬款轉讓方)、傳媒公司(丙1、擔保人1)、賴某(丙2、擔保人2)簽訂了《商業保理合同》。該合同主要約定,乙方將其對商務合同買方享有的尚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甲方,甲方向乙方支付本合同約定的受讓價款受讓該債權。甲方同意為乙方提供“有追索權循環額度隱蔽國內保理服務”,丙方同意為乙方在本合同項下應承擔的義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保證。其中第五章擔保事宜第十四條載明:“丙方系乙方實際控制人,若乙、丙方情況變化可能影響甲方,丙方應及時通知甲方。”據傳媒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傳媒公司的最終控制方是賴某。同日,傳媒公司、賴某分別向咨詢公司出具《擔保函》,承諾對應收賬款轉讓方履行《商業保理合同》義務承擔無限連帶擔保責任。傳媒公司向咨詢公司提供了一份董事會決議,該決議載明:同意對咨詢公司與信息技術公司訂立的《商業保理合同》項下針對信息技術公司需向咨詢公司支付的所有應收賬款回購款,已到期、未到期資金占用費,逾期違約金及咨詢公司為實現其上述權益發生的所有費用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保證。傳媒公司5名董事會成員在該決議上簽名確認。

上述合同簽訂后,咨詢公司向信息技術公司支付了5500萬元的保理融資款。

后因信息技術公司未歸還保理融資款,咨詢公司起訴請求判令信息技術公司歸還本息5655萬元并支付罰息及律師費用損失等,請求判令傳媒公司和賴某對前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案件焦點】

1.傳媒公司簽署的《擔保函》是否有效;2.傳媒公司是否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法院裁判要旨】

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現有公示的工商信息,傳媒公司與信息技術公司并不存在關聯關系。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傳媒公司章程第一百一十條之規定,傳媒公司對外擔保事項經出席董事會會議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同意即可。現傳媒公司9名董事會成員中已有出席會議的5名董事會成員在董事會決議上簽名,符合傳媒公司章程規定。因此,《擔保函》合法有效。咨詢公司以該決議證明其在訂立《商業保理合同》《商業保理合同之補充協議》時已盡到了審查義務,傳媒公司應承擔擔保責任。綜上,判決傳媒公司、賴某對信息技術公司的付款義務承擔連帶責任保證。

據此,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判決:

一、信息技術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咨詢公司融資本金5500萬元并償付資金占用費1542465.75元,合計56542465.75元;

二、信息技術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咨詢公司以56542465.75元為基數,自2019年2月6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日利率萬分之五計算的逾期付款違約金;

三、信息技術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咨詢公司律師費30萬元;

四、信息技術公司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咨詢公司訴訟保全保險費45040元;

五、傳媒公司、賴某對信息技術公司的上述一至四項付款義務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傳媒公司、賴某履行了保證責任后,有權向信息技術公司追償。

傳媒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上海金融法院經審理認為:傳媒公司簽署的《擔保函》是否有效,需要從該擔保事項是否屬于關聯擔保,咨詢公司接受《擔保函》時是否屬善意兩個方面考慮。

第一,關于本案擔保是否屬于關聯擔保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規定,公司為股東、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需要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通過。本案中,據傳媒公司年度報告顯示,傳媒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賴某,據《商業保理合同》載明,各方均確認,丙方(傳媒公司及賴某)為信息技術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由此可知,賴某實際控制了傳媒公司與信息技術公司,故案涉擔保是傳媒公司為其實際控制人賴某所控制的另一家公司提供擔保。根據上述法條的立法目的和精神,應認定本案擔保亦屬法律規定的“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的關聯擔保情形。傳媒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經公司股東大會決議通過,擅自簽署《擔保函》,屬于公司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訂立合同的行為。

第二,咨詢公司在接受《擔保函》時是否為善意相對人的問題。咨詢公司是《商業保理合同》的簽約當事人,該合同明確載明,丙方(傳媒公司及賴某)為債務人信息技術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因此,咨詢公司對債務人及擔保人之間的股權或控制關系應屬明知,也應當意識到傳媒公司提供本案擔保可能系受其實際控制人賴某的控制,更應對傳媒公司的內部有效決議做審慎審查。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其公司章程、重大經營信息等均依法公開,其關聯擔保等重大經營行為還受證券監管部門諸多規章或規范性文件的約束,相對人可以通過很低的交易成本了解到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權限以及公司股東大會的重大決議事項,咨詢公司作為金融機構,對此更具備專業的審查能力。咨詢公司未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其對《擔保函》經過傳媒公司股東大會決議進行了審查,未盡到應盡的注意義務,不屬于善意相對人。

綜上,上海金融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判決:

一、維持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第一項至第四項;

二、變更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第五項為:傳媒公司對信息技術公司的上述第一項至第四項付款義務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承擔賠償責任,傳媒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信息技術公司追償;

三、駁回傳媒公司的其余上訴請求。

【法官后語】

一、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提供擔保應屬關聯擔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這一規定的立法精神在于避免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為了自身利益操縱公司,進行利益輸送,損害公司利益和廣大中小股東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三款更是進一步規定了公司關聯擔保中相關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回避表決制度,體現了重視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精神。

但是,為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提供擔保,是否屬于關聯擔保,對此,如果公司不是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而是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所控制的公司提供擔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的立法目的,應理解為關聯擔保為宜,否則就無法避免大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通過公司擔保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立法精神。如果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所規定的關聯擔保不包括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提供擔保,則該擔保事項僅需公司董事會決議即可通過。考慮到實際控制人對公司董事會具有相當影響力,如此解釋相當于允許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設立空殼公司后,再讓公司為該空殼公司提供擔保的方式,向實際控制人本人或其他主體進行利益輸送,損害中小股東權益,與該條款的立法初衷背離。

第二,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與提供擔保的公司之間存在客觀關聯性。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提供擔保的公司背后的主體均是實際控制人,二者在穿透多層股權結構和復雜的協議安排后已經通過實際控制人具備了關聯關系,而且該關聯關系完全處于實際控制人的控制之中。如果公司為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提供擔保,不被認為是關聯擔保,既可能對中小股東利益造成損害,也不利于對債權人的保護。

第三,有利于統一裁判尺度。對此問題,當前我國并無法律或司法解釋作出明確規定。為避免審判實務中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有必要明確公司為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提供擔保的,屬于關聯擔保,須經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如此,有利于統一人民法院裁判尺度,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為優化我國營商環境做出審判貢獻。

二、接受擔保方需審查上市公司公告方能認定為“善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這一制度設計在貫徹了商事交易外觀主義原則的同時,也保障了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得到了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四條規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外,該代表行為有效,訂立的合同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關于接受擔保方是否屬于善意的認定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七條第三款規定:“第一款所稱善意,是指相對人在訂立擔保合同時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相對人有證據證明已對公司決議進行了合理審查,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構成善意,但是公司有證據證明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決議系偽造、變造的除外。”

本案中,系爭《商業保理合同》中明確載明了丙方(傳媒公司及賴某)為債務人信息技術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咨詢公司作為金融機構,具備專業的審查能力,在對債務人信息技術公司及擔保人傳媒公司之間的股權或控制關系應屬明知的情況下,更應對公司決議進行合理、審慎審查。且傳媒公司作為上市公司,其重大經營事項均需對外公告。如果相對人未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關于擔保事項已經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的信息,與上市公司訂立擔保合同,相關擔保合同不對上市公司發生效力且上市公司不承擔擔保責任或賠償責任。因咨詢公司未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其對《擔保函》經過傳媒公司股東大會決議進行了審查,未盡到應盡的注意義務,故不屬于善意相對人。

編寫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與復旦

大學聯合培養實習生 宋志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门源| 饶河县| 孟津县| 漳州市| 翁牛特旗| 叶城县| 平远县| 襄樊市| 大港区| 西平县| 东莞市| 宝坻区| 民县| 平遥县| 桓台县| 钟山县| 朝阳区| 天津市| 东乌| 长泰县| 西峡县| 勐海县| 拜城县| 保德县| 阿克苏市| 满洲里市| 郎溪县| 阳新县| 象山县| 宁波市| 黄浦区| 辽宁省| 疏勒县| 伊川县| 桦南县| 玉龙| 阿尔山市| 深水埗区| 抚顺县| 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