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年全球系統性風險趨勢報告
- 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 北京睿信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編著
- 1873字
- 2025-05-14 16:03:30
序言
2021年是充滿矛盾的一年。在發達國家定量寬松貨幣政策、零利率政策或負利率政策和需求復蘇刺激下,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物價快速上漲,全球股市反彈,股市泡沫繼續積聚,房地產泡沫也已不可小覷。全球系統性風險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金融市場動蕩或危機。
2022年全球系統性風險將進一步上升,并且存在著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泡沫破裂導致局部或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系統性風險。
首先,全球系統性風險壓力主要在于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全球經濟在2022年面臨著較大下行壓力,尤其是偏離正常經濟周期且陷入滯脹的發達國家,可能繼續成為全球增長的拖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全球傳播也可能增加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第二,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加緊縮減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并不得不多次加息應對大幅上升的通貨膨脹,可能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壓力。第三,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的過度泡沫化,在美聯儲縮減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并加息的情況下,股市、債市泡沫破裂可能產生局部金融危機,尤其是可能給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較大風險甚至危機。第四,隨著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并加息,美元將呈上行趨勢,而大宗商品價格大概率出現下行趨勢,可能給商品貨幣國帶來較大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壓力,嚴重的可能導致貨幣貶值甚至金融危機。
其次,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1]、通貨膨脹、國內國際政治局勢等多重壓力的影響,部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2021年經歷了經濟或金融危機,如土耳其、巴基斯坦、緬甸、越南、白俄羅斯、阿富汗、南非、中非、幾內亞、海地、阿根廷等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整體來看處于正常的商業周期,經濟增長較為強勁,通貨膨脹水平相對較高。2022年新興市場經濟體主要面臨五個方面風險:第一,在疫情沖擊下經濟的脆弱性;第二,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和泡沫化;第三,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和應對通貨膨脹不得不加息的沖擊;第四,發達國家股市泡沫破裂對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市場的連帶影響。
從次,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美聯儲加息和經濟疲弱的影響,全球與大宗商品相關行業和金融行業可能面臨著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可能逐步迎來發展機遇。
最后,中國面臨著內外部系統性風險的壓力,需要謹慎應對。內部系統性風險壓力主要來自房地產市場的壓力,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以華夏幸福和恒大地產等為代表的房企高債務壓力且融資困難所產生的系統性風險;二是房價下跌可能帶來的泡沫破裂的風險,尤其是在“三四五線”城市;三是房價下跌帶來的地方土地財政收入不能持續而導致地方政府不能按期償債的風險;四是房價下跌可能導致房地產斷供給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同時居民財富縮水也會給消費帶來的較大壓力。
針對中國的具體政策建議有:第一,中國在謹慎應對新冠病毒變異株,不斷提升疫苗接種率、爭取早日實現更好免疫效果時,還要更大程度地提高疫苗接種率;第二,謹慎恰當地應對房地產市場壓力,盡可能化解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并有效地化解居民購房者的債務壓力,提升內需動力;第三,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包括潛在債務壓力,尤其是在土地財政不能發揮作用時;第四,在美聯儲加息和美元可能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幣要保持匯率和外匯儲備的基本穩定,以免形成資金外逃;第五,適當規避有關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尤其是金融行業的系統性風險,以及企業國際經營面臨的風險;第六,保證企業主體的活力,保障小微企業生存的能力,保護創新創業企業的創造能力,促進政府和企業數字化發展,提升經濟長遠發展動能。
由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與北京睿信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全球系統性風險趨勢報告從2017年始,如今已經5年了。在這5年中,我們不斷完善報告體例,不斷擴展報告內容。在這5年中,北京睿信科技堅持創新,成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全球風險管理平臺(www.sunrisk.cn)也已日漸成熟,并著力對全球、區域、國家、行業、企業和市場風險進行數字化管理,打造鏡像掌控能力,努力建設“元宇宙”的全球風險管理能力,可為廣大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全球風險數據庫、企業風險測評、項目風險測評、全球資產與負債風險管理、企業戰略轉型風險管理、投資組合管理等開放服務和定制服務,可為居民提供企業風險測評、投資組合管理、投資產品組合管理與場景風險測評等系列服務。
我們深信,高校智庫與創新企業的有機協作,可以不斷提升我國全球風險管理能力,全球風險管理服務也可以惠及不斷融入世界的中國。
是為序。
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實驗室主任、首席研究員 方明
2022年10月
[1]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