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金融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編
- 2379字
- 2025-05-12 16:50:27
015 當事人無特別約定時,金融機構主張按照行業慣例以到期日作為逾期利息起算日的,人民法院不應予以支持
——某支行訴倍某達公司金融借款合同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蘇02民終3661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被上訴人):某支行
被告(上訴人):倍某達公司
【基本案情】
某支行訴稱,倍某達公司向其借款40000000元,借款期限自2017年3月23日起至2018年3月22日止,年利率為6.003%,逾期利率為貸款利率再上浮50%;截至2018年6月20日,倍某達公司結欠其借款本金40000000元及利息1103621.13元。孔某偉、戴某娟、徐某君為上述主合同項下全部債務分別在最高額40000000元范圍內向其提供連帶保證責任,倍某達公司以其名下房屋、國有土地使用權提供抵押擔保。遂訴請倍某達公司歸還結欠的借款及利息,并判令其對擔保的土地、房屋享有優先受償權,孔某偉、戴某娟、徐某君為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被告倍某達公司一審中認可某支行訴請的事實。
【案件焦點】
某支行主張自借款到期日當天起算逾期利息能否得到支持。
【法院裁判要旨】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
某支行訴稱事實有最高額抵押擔保借款合同、借款借據、抵押清單、房屋、土地他項權證、承諾書、利息清單等證據在卷證實,并得到倍某達公司、孔某偉、戴某娟、徐某君的認可,遂判決:一、倍某達公司應于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歸還某支行借款本金40000000元、利息1103621.13元,并支付自2018年6月21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以本金40000000元為基數按年利率6.003%上浮50%計算的逾期利息;
二、對倍某達公司的上述債務及本案訴訟費,某支行有權對倍某達公司抵押的坐落于江陰市錫澄路××號的房屋、國有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證號:fqyl00035××、fqyl00165××、fqyl00035××,土地使用權證號:澄土國用(2008)第1162號]以折價,或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分別在抵押登記的債權數額15350000元、8960000元、23690000元、38560000元范圍內優先受償;
三、孔某偉、戴某娟、徐某君對倍某達公司的上述債務在最高限額40000000元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一審判決后,倍某達公司認為一審認定的期內及逾期利息的起止時間,利率換算等均存在錯誤,上訴至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改判其公司在原判基礎上少承擔利息31656.85元。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某支行訴請的逾期利息起算日期為2018年3月22日有誤,在當事人無特別約定時,期間的計算方式應當按照法律規定。本案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約定借款到期日為2018年3月22日,但并未明確截止時間和停止還款業務的時間,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應當以到期日的二十四時作為截止時間。過了該截止時間仍未歸還的,才算作逾期。即逾期利息應當從2018年3月23日起算,而非3月22日。
某支行認為借款到期當日未付款則從當天計算逾期利息符合行業慣例。但是,行業慣例僅能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時適用,在法律明確規定了期間截止時間的確定方式的情形下不應適用行業慣例。且行業慣例不應當違反公平原則,從到期日當天計算利息實際上是某支行單方增加了倍某達公司違約成本,不符合公平原則。故對某支行的上述意見不予支持。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如下:
一、維持江陰市人民法院(2018)蘇0281民初10803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第三項;
二、變更江陰市人民法院(2018)蘇0281民初10803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倍某達公司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歸還某支行借款本金40000000元、利息1100286.13元,并支付自2018年6月21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以本金40000000元為基數按年利率6.003%上浮50%計算的逾期利息”;
三、駁回某支行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本案涉及的逾期利息起算日期的問題,在金融借款中具有普遍性,某支行也稱如到期日未還款從到期日當天計算逾期利息屬于金融行業慣例。
逾期利息的起算日實際上涉及的是借款期間的截止時間問題,只有借款期間屆滿才算逾期,才能開始計算逾期利息。本案中,借款期間已明確自2017年3月23日起至2018年3月22日止,也即到期日為2018年3月22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期間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結束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后一日。期間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時;有業務時間的,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為截止時間。”因雙方并未明確約定到期日的截止時間以及停止接受還款業務活動的時間,故應當按照上述法律規定,確定2020年3月22日二十四時為借款期間截止時間,逾期利息應從該時間點起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可見,適用行業慣例的前提是法律沒有規定且不違背公序良俗。本案中,格式借款合同對于借款日期的截止時間未作特別約定和說明,在此前提下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根據借款期間的截止時間來確定逾期利息起算點。某支行主張從借款到期日當天即起算逾期利息,并稱屬于行業慣例,但該種操作無論是否能被認為是行業慣例,也與法律對期間規定的基本含義不符,不應當援引作為逾期利息起算日期的依據。
某支行稱按照行業慣例,到期日如還款項則不算利息,不還款項則從當天開始計算逾期利息,公平合理。但該種操作,并非實質上的權利義務對等。銀行在還款當日不算利息是因借款當天計算了利息,按完整的一天24小時計算,借款當日收的利息超出了當日實際借款的時間,故往后延續,銀行在還款當天不算利息,更符合借款人實際用款時間,未減少銀行利息收益。因此,銀行在未還款當日開始計算逾期利息,與銀行在還款當日不收利息沒有關聯性。 如果按照某支行所述的慣例自未還款當天開始計算逾期利息,實際上是超出合同約定,將借款人的實際違約時間提前,并單方增加借款人的違約成本,這不符合實際情況,也有違公平原則。
綜上,逾期利息的起算點,如無特別約定的,應認定為借款到期日的次日。金融機構主張按照行業慣例以到期日作為逾期利息起算日的,因不符合法律規定期間的基本含義和公平原則,人民法院不應予以支持。
編寫人: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 潘華明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