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引力
- 大明:從羅馬閃電般歸來
- 叉魚勾
- 2097字
- 2025-05-20 01:32:54
“這是……引力公式?”
惠更斯的聲音打破沉默。他俯身看著紙上的那串字母,根據參數直接猜對了答案。
陳安點了點頭,又補了一句:“準確地說,萬有引力。”
“萬有?難道不止限于天體的運動?”惠更斯追問,眉頭微挑。
“不止。”陳安望著火光映照的天花板,“是一切有質量的物體,彼此之間都存在吸引力。無論是行星,還是你我。”
廳中幾人低聲交談,空氣像被悄悄拉緊。
“那這個符號——G,是常數?”惠更斯指著等號右邊的第一個字母。
陳安頓了頓,露出一絲無奈:“它叫引力常數,可以通過精密實驗測出來。我依稀記得是用一種叫卡……扭秤的裝置算出的……但我現在,已經記不太清了。”
“扭秤?”蒙特莫爾皺眉,“我們實驗室有精密天平,但恐怕不適合。”
他忽然想起什么,轉頭看向另一側:“陳先生,若能協助我們的皮埃爾·佩蒂特先生,或許你們可以一同完成這個實驗。”
“佩蒂特是軍事工程師。”泰維諾在旁邊低聲提醒,他知道陳安一直希望獲得些軍事技術。
于是陳安點點頭。
可這時的他內心卻有些發虛——因為他只知道這些理論,但沒受過真正的科學訓練。
除了卡文迪許和扭稱這兩個詞外,陳安對這個實驗一無所知,但為了火器配方,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結果讓他驚訝的是,佩蒂特幾乎只聽了‘扭稱’這個關鍵詞,便立刻進入狀態,開始在紙上勾畫某種細長裝置,還不斷喃喃自語。
這讓陳安長舒了一口氣。
而惠更斯正在與蒙特莫爾探討笛卡爾的解析幾何,看到陳安正在往沙發里鉆,便邀請他加入討論。
“不知道陳先生有沒有讀過我的論文?”
沙發里的陳安像被抽出來一樣,肩膀一抖,整個人立刻坐直,表情帶著條件反射般的緊張:“哪篇?”
“求解曲線所圍區域的面積。”,這話一落,陳安心里那根緊繃的弦松了一截。
——這他懂。畢竟文科生也要考數學,而且他還考了滿分。
他俯身向前,拿起羽毛筆,沾了沾墨水,在空白紙上刷刷畫出一條彎曲的拋物線,隨手標出坐標軸。
“在我們東方的教材里,這條線下的面積,”他說,“可以通過切割成無數個極細長的矩形來近似求和。”
“我們讓矩形的寬度趨近于零,這就是積分。”
眾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牛頓也悄悄湊近了幾步,這讓陳安難免有些心虛。
然后,陳安又寫下幾個基礎的求導公式,邊寫邊講解:
“這是導數,用來描述某點上的瞬時變化率。比如速度、加速度,都是這種思想。”
“變化的極限,就是數學的語言。積分則通過求導的逆過程還原原函數。”
說得越多,他心里越不是滋味。不是因為不確定,而是因為——他知道這本該是眼前這個孩子未來的成就。
他下意識地瞥向牛頓。
那孩子仍擠在人群中間,眉頭緊鎖,目不轉睛地盯著紙上的每個符號,像是在用某種方式理解它們,卻又還未真正拼出全圖。
一時間,陳安心中五味雜陳。
這天才不會真要被我提前薅禿了吧……?
但轉念一想,他嘴角泛起一絲不合時宜的笑意:
如果牛頓站在牛頓的肩膀上,那人類,或許能發展得更快一點。
可周圍人愈發凝重的神色很快讓陳安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壓迫。
于是他默不作聲地端起酒杯,咕咚灌了好幾口,靠點酒精麻醉自己,也許能逃過接下來的問題轟炸。
至于后來他又說了些什么……陳安已經沒太多印象了。
只記得他含混地提到化學元素周期表,說什么名字都是“我們太祖高皇帝欽定的”;又似乎沖著小牛頓喊了幾聲“爵爺”,還試圖用蘋果戲弄他。
——反正他聽不懂漢語。
當他重新回過神來時,已站在坦普爾街79號外的鵝卵石道上。
夜風撲面,冷得像刀,仿佛一下子將酒意從血液里逼了出來。他打了個哆嗦,把圍巾往上攏了攏。
巴黎在冬夜里顯得格外沉默。
街道潮濕,空氣中帶著糞便與泥土混合的腥味,遠處偶有馬蹄聲敲在石板上,碎響如鼓聲一般。天上也沒有星星,只有陰云沉沉壓著灰藍的天幕。
他站在泰維諾家的馬車前,呼吸都帶著霧氣。
作為東道主的蒙特莫爾前來送行,站在馬車旁,一只手輕輕撫著馬鬃。馬吐著白霧,皮毛上沾著結霜的水珠。
另一人,悄然走近。
他穿著一件藏藍色長袍,紐扣沒有金飾,卻扣得一絲不茍。
——皮埃爾·塞吉耶,一直在旁聽的法蘭西學院的首席院士,也是馬薩林主教的耳目與意志。
“陳先生,”蒙特莫爾收回手,語氣鄭重,“這位是塞吉耶先生,法蘭西學院的核心成員。”
“我和他都希望您能去,為我們的學院講授一些……來自東方的智慧。”
陳安瞇了瞇眼,試圖讓自己口中說出的是法語。而在他調整好之前,塞吉耶已平靜開口,聲音低沉有力。
“這也是主教閣下的意思。”
“……主教,馬薩林?”
聽到這個詞,陳安腦中酒意忽然散去一半。他一直以為自己沒醉,現在才知道剛剛的確有點飄。
他下意識重復道:“講……課?”
“我們會為您準備講臺、聽眾、空間與記錄者。”
塞吉耶頓了頓,又補上一句:“內容,可以自定。”
他語氣溫和,像是邀請,卻又藏著不容拒絕的重量。
陳安沒有猶豫太久。
他知道這是馬薩林要借他這個“東方使節”做文章,給他一個發生的平臺,為即將到來的改革試探水溫、引導輿論,必要時甚至背上一口黑鍋。
他知道,但也明白自己沒得選。
“我會去。”他點頭,“但可能得提前準備幾張講義。”
塞吉耶沒有笑,只輕輕頷首,像是在批準一道命令的回執:“不急,不要像我們的主教閣下一樣著急,他總是想超越黎塞留,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此時,遠處傳來教堂的鐘聲,沉沉九響,打斷了塞吉耶的話。
夜風更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