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牛頓
- 大明:從羅馬閃電般歸來
- 叉魚勾
- 2248字
- 2025-05-19 22:41:38
隨著金幣落入馬薩林的錢袋,一個被軟禁的肉體便被得到了釋放。
畢竟,這場劇院不能永遠演下去——國家的稅要有人收,軍隊的糧要有人籌,那些在金庫外敲算盤的人,總歸得重返崗位。
更何況,西岱宮終歸不是凡爾賽,它缺少足夠的空間與莊嚴,也缺少讓貴族甘愿囚居的幻覺。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安然離開。對于那些嘴太硬、銀袋太扁的貴族,馬薩林早就安排好了另一處落腳地——巴黎古監(jiān)獄。就在島上,不必勞煩舟車。
新年的第三日,陳安也被列入“可撤離”的名單,正好與格雷克子爵一家的歸期重合。
他穿過河上的長橋,走得不快,左手始終攥著那把折扇。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不是情詩。
于是他可以安心地把她,當成朋友。
不用提防、不用回應(yīng),也不用越界。
當天傍晚,陳安便如約拜訪了泰維諾。
后者正坐在書房里研讀一份新從意大利寄來的手稿,聽見陳安到訪,立刻放下手中羽毛筆:“安德森,我還以為你要被馬薩林‘請去做秘書’了。”
“他確實想讓我做點事。”陳安笑道,“不過我更期待主顯節(jié)上的沙龍。”
“你來得正是時候。”泰維諾從桌上拿起一份名單,向他晃了晃。
“除了巴黎那幾位外,我們還請到了幾位來自普魯士和瑞士的自然哲學家。當然,還有你說的那個英格蘭的男孩——艾薩克·牛頓,明天就會坐船來巴黎。”
泰維諾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放下茶杯:“對了,還有一件事要提醒你——”
“沙龍不在我家。”他說著從抽屜里翻出一張卡片,“地址在坦普爾街79號,一位朋友的私人宅邸,亨利·路易·蒙特莫爾,你或許沒聽說過他,但他的酒窖值得尊敬。”
“我們可以一起出發(fā)。”他笑了笑,“他那邊的仆人見生面孔,會多問幾句。”
主顯節(jié)當日。
陳安坐在泰維諾的馬車里,靠著厚重的車壁,努力消化一長串名字。
“除了我和宅邸主人之外,”泰維諾邊整理袖扣邊口若懸河地說,“今晚到場的還有皮埃爾·丹尼爾·休特、讓·查普蘭、阿德里安·奧佐、吉拉爾·德沙格、塞繆爾·索比埃爾、克洛德·克勒塞利爾、羅貝瓦爾……當然,還有惠更斯。”
……這特么都誰啊?
更糟的是,等真的到了沙龍現(xiàn)場,見了人,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認不出誰是誰。
在場的人基本都戴著假發(fā)、圍著羊毛披肩,說起話來卷舌嚴重、語速快得像熱鍋上潑水——陳安的臉盲癥直接被推向極限。
雖然這些人都是這個時代的頂尖聰明人,曾在自己的領(lǐng)域掀起漣漪。但歷史是冷酷的,科學更甚——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shù),只是用一生的研究為天才們節(jié)省了一個下午的時間。
想到這里,陳安搖了搖頭,突然懷念維塞涅夫人的文學沙龍,雖然那里的人做作得夸張,但不會遭受這種現(xiàn)實的殘酷。
但很快,他聽到一個鼻尖高得夸張的醫(yī)生正在談笑中提到一個詞:
梅毒。
陳安頓時默默把“文學沙龍”這個選項從回憶里劃了一個叉,仔細想想,路易十四也差不多快染上梅毒了。
唉,巴黎人。
再看看這幫人,相比于其他巴黎人眼中的浮夸,更多則是狂熱。
那是一種理性的狂熱。
不是對金銀財寶的貪婪,也不是對神明的崇敬。
他們信仰的,是“真理”。
而陳安,今天就是那個從東方走來的“天使”,來為他們這群普羅米修斯,提前送上一把火。
在蒙特莫爾的開場白和泰維諾對陳安的介紹后,陳安走到一張小圓桌前,站定,環(huán)視了一圈那些名字熟悉卻臉不熟的“歷史注腳”。
當然,有一位不是,他是這個時代的主角,甚至是整個科學史的主角。
那是個瘦小、沉默、正低頭啃蘋果派的孩子,而他的名字叫艾薩克·牛頓。
沖著蒙特莫爾請來的畫師笑了一下,然后試圖用眼神來引起和小牛頓的對視:
“諸位晚上好。感謝今晚的款待,尤其是泰維諾先生的信任。”
“我知道你們中的不少人,對我出現(xiàn)在這里感到困惑。”
“一個東方人,一個外來者,一個以劇作聞名巴黎的人,今晚卻說要談——自然的法則,甚至以占卜的名義請來了一個英格蘭的孩子。”
“聽起來的確有點荒唐。”
他頓了頓,掃了一眼眾人,有人在低聲笑,有人抿了口酒。
“所以,我不打算用什么長篇演講來說服各位。”
他從懷中抽出一小張羊皮紙,展開,壓在桌面上。然后用鵝毛筆,寫下三行字:
「假若施加于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
「施加于物體的外力等于此物體的質(zhì)量與加速度的乘積。」
「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于對方時,彼此施加于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這三句話,是我今晚全部想講的,我希望能由牛頓講給大家。”
在牛頓羞澀又稚嫩的言語后,廳堂內(nèi)一度安靜,火光在壁爐中輕響。
然后,第一個出聲的是惠更斯。
他起身,慢條斯理地走近那張紙,盯著那三行短句,眼里閃著極細微的光。
“這更像是一種……總結(jié)。”
“但總結(jié)得太完整了。”
“這三條定律,把伽利略的慣性原理,我最近在研究的彈性碰撞……甚至我們?nèi)栽跔幷摰摹Α谋举|(zhì),一口氣串成了一個閉環(huán)。”
“你們東方……是什么時候知道這些的?”
惠更斯看向陳安,話語中沒有敵意,反倒像是在打量一個無法用常理解釋的謎題。
陳安沒有直接回答,也不好回答,他看向牛頓,突然想到了一句話,雖然他依稀記得,牛頓的本意好像帶有些諷刺意味:
“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罷了。”
“這聽起來倒是很東方。”坐在角落的皮埃爾·塞吉耶打趣道,試圖為自己這位首席院士找些存在感,“連謙虛都帶點詩意。”
惠更斯沒有理會這句本屬于牛頓的名言,接著追問道:“那碰撞前后動量守恒,這是否正確?”
陳安點了點頭。
然后蒙特莫爾的宅邸又陷入了平靜。
陳安原以為,這三條定律的提前公開會引發(fā)質(zhì)疑、爭論,甚至某種程度的反駁。他的包里甚至還準備了一輛小型木制滑車、一塊手磨斜面和一根細繩,本想當場做演示。
看來自己的科學史沒學好,沒辦法,只能接著薅牛頓了。
于是陳安再次拾起筆,在紙張下方寫下第四行:
「F = G×(m?m?)/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