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婚約
- 大明:從羅馬閃電般歸來
- 叉魚勾
- 2607字
- 2025-05-11 00:37:09
“閣下這卦中父母爻被暗合——最近是不是有人找您父親認親?要小心私生子爭產。”
“六爻卦象顯示,官鬼爻旺動,有訟災之象。若不防范,恐有破財之禍……尤其是那盞意大利水晶吊燈,不妨請人檢查一下。”
“至于這位——這是個典型的婚姻卦。”陳安頓了頓,眼神掃過對方左手上的那枚不合指尺寸的戒指,“是時候主動點了。”
……
“父母爻臨空亡,家中長輩恐有病災,宜早做防備。”
“兄弟爻動且逢沖,主犯小人,須防親信背后捅刀。”
貴族們聽得津津有味,仿佛陳安說的是天啟之書,而不是一套被他隨手拼湊出來的符號體系。
事實上,陳安從頭到尾都只是根據這些人臉上的焦慮和眼神里的渴望隨機應變地“瞎說”——他說的,只是他對巴黎的了解,對這些貴族的了解。
這些人的困惑與秘密,未來不會在任何史書里留下痕跡,所以他也不知道。
反正他們只需要相信。
如果真有哪個深研周易的前輩在此,大概早被他這一套占法氣得腦溢血,畢竟陳安連時辰都不會排,卦起的都是錯的。
但在這里,在這座由香水、酒精與虛榮構成的巴黎——夠用了。
夜色愈濃,雪花在窗欞外越堆越厚。
壁爐火光暗淡下來,只剩幾根掙扎的柴火,燭光也換成了更柔和的。塞維涅夫人的沙龍逐漸散場,仿佛一場盛大的假面舞會到了落幕時分。
許多貴族干脆不走了,索性以暴雪為由,留宿在塞維涅家的客房,在更私密的空間里尋求更原始的歡愉。
沙發上斜躺著還未醒酒的貴婦,妝面輕晃;靠墻的椅子邊,幾位公子正半醉著互相比攀比著自己搖出來的卦。
莫里哀倒是早早走了,獨留陳安在這里,他仍坐在壁爐旁,一張泛黃的手帕墊著膝蓋,紙上亂七八糟地寫著十幾位貴族的“卦象”,中間還穿插著他打著草稿隨手畫的幾只小烏龜。
他一手托腮,感到從沒這么疲憊過——不是身體,是腦子。他已經連編三個小時的卦象了,此刻恨不得能躺回盧浮宮的床榻上,在夢里玩一會手機,打一把游戲。
這時,一只戴著金戒指的手伸了過來,一位市政顯貴笑著說:“安德森先生,再看一個?我剛剛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關于我妻子的堂兄。”
“抱歉。”陳安放下筆,聲音平靜,卻帶著些不容置疑的疲憊,“子時之后,不卦。”
“哦?”那人愣住,隨即好奇地追問:“為何?”
陳安看向對方,目光沉靜:“我師父教我的。”,他頓了頓,聳肩一笑,“至于為什么……他也沒說。”
往往越不合理、越神秘的說法,反倒讓這些貴族更安心。他們需要的不是解釋,而是儀式感。
就像必須戴白手套才能品紅酒一樣,玄學也要有規矩,哪怕沒人知道它為什么存在。
在包圍他的人群散去后,陳安起身,隨手將那張寫滿虛假命運的手稿扔進了燃燒的壁爐。
沙龍沉寂了,壁爐前只剩殘酒、空杯,還有窗外雪地未干的足印。
他慢慢吐出一口氣,將身體摔在沙發上。空氣中仍有香水和酒混合的氣味,而他,終于可以休息一會兒了。
“你剛才那句‘子時不卦’,是認真的嗎?”
陳安轉頭,是她——格雷克小姐。
怔了一瞬,陳安隨即露出個輕松的笑:“當然認真的……但也算是借口吧。算得太多,累了。”
她眼神清醒,沒有先前貴婦們的醉意,也不似那些貴族少女掩飾著的好奇。她像是整晚都在等這個空隙,又像只是隨意坐在這兒,而一切正好發生。
“那……除了擲金幣,你還有別的方法看命運嗎?”她問得很輕,語氣卻認真,像是在問詩,也像是在問未來。
陳安看著她,微微一頓。
她的眼神,不像是求卜的獵奇客,她的表情也不像是在等一句模糊的答案。她坐得很端,指尖緊握酒杯,卻又仿佛早已在心里醞釀這場對話。
“可以看八字,”陳安道,“就像你們的星盤。除了這個,還有個手相。”
“那你可以……看看我的嗎?”她輕聲道,然后站起身,走到他跟前,緩緩伸出手。
那只手白得過分,帶著一點體弱貴族常有的蒼色,骨節卻意外分明。指尖微紅,手掌溫熱,掌心柔軟得像初春第一片落花。
陳安輕輕接過她的手,低頭一看。她的指甲干凈圓潤,指紋細而淺,掌紋不深卻交錯清晰。他本能地用指尖輕輕滑過她的感情線——他也不知道是哪條線。
安妮猛地一怔,呼吸幾不可聞地輕顫了一下。
“不對,應該是右手。”,陳安輕笑了一下,順勢抬起她的右手,用指腹重新輕輕覆在掌心線上。
“哦,抱歉。”
空氣忽然沉靜下來,扔進壁爐的稿紙已完全化作房間的暖意。他沒再多說,只是低頭看著她的手,卻能感到她的目光正悄悄打量自己。
她靠得不遠不近,裙擺堪堪垂在地毯邊緣,那種刻意控制距離的拘謹,在巴黎的貴族沙龍里十分罕見。
“能冒昧問下你的生日嗎?”陳安輕聲問。
“1637年,7月9日。”
“尊敬的子爵小姐,你想問什么?”
“姻緣。”她頓了頓,垂下眼睫,然后輕輕加了一句,“你可以叫我安妮……安妮·瑪格麗特·德·格雷克。”
陳安略感驚訝。她這個階級的小姐,一般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教名與全名——更不會用一個東方詞匯表明意圖。
“你怎么知道‘姻緣’這個詞?你知道它的意思嗎?”他問,語氣里帶了點笑意。
“書里看到的。”安妮抿了抿唇,眼角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紅。
她頓了頓,又低聲說:“我父親……給我安排了一門婚約。”
“洛林公爵家的小兒子。”,她說這話時,聲音沒有起伏,但語尾像被削掉的羽毛,輕得幾乎聽不見。
陳安記得洛林這個名字,查理二世曾炫耀過他的調停讓洛林退兵。
這個名義上的“公國”,如今不過是王室軍事干預下的半自治空殼。
1653年的今天,它仍由夏爾四世名義統治,但實權早已所剩無幾。
“你喜歡他嗎?”陳安收回手,語氣帶著理解。
安妮搖了搖頭:“我都沒有見過他。”
“你的命格里,洛林的貴族體系正在崩解,他們早晚會徹底并入王室體制。”,此時的陳安腦子已經累的不清醒了,但安妮并沒有聽出來他話里的邏輯錯誤。
“我知道。”她抬起頭,眼中微閃著一點倔強的光,“我不是怕他家沒前途,我只是,不想離開巴黎。”
“巴黎是有你重要的人嗎?”陳安問。
她低低地應了一聲:“是。”
陳安沒有接話,只是點了點頭。他并不認為這個人是自己。
在這個城市,尤其是這個圈子,浪漫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男女關系像季節一樣易變,而情感則像葡萄酒——香,烈,但終究是要揮發的。
“你父親訂這門婚約是想借此往上爬?”感受到氣氛的不對,陳安換了個方向。
“他不甘心一輩子做穿袍貴族。”安妮咬了咬唇,“他說,我們應該成為佩劍貴族——那才是真正的‘貴族’。”
“佩劍貴族?”陳安輕笑,“可他未必知道,他們的時代就要結束了。”
安妮微怔。
“你可以轉告你父親——老一批的佩劍貴族已經無法適應新體制。他們太獨立、太傲慢,王室不會再容忍他們。而這些空出來的地位,終究會由像你父親這樣的穿袍新貴來填補。”
“前提是,”陳安頓了頓,“忠誠。”
“忠誠于誰?”
“忠誠于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