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朝見和朝辭的影響

朝見、朝辭制度雖然在不同時期的執行情況不盡相同,但是,它并不是皇帝與官員一種簡單的見面形式,它對當時的政治,對官員個人的仕途等都有較大的影響。

1.官員個人朝辭、朝見時的表現,會對其仕途產生重要影響。

首先,上殿奏對時,如果官員年老昏聵,或者奏對不稱旨,就可能被罷免所任職務。如,屯田郎中霍交被任命知金州(治今陜西安康市),進對后,宋神宗對大臣說:“觀其識見鄙淺,全不曉習法令,不可獎拔,可選官代之。”[62]

陛辭后升遷的例子也不少。如高镈被任命為權發遣登州(治今山東煙臺市)后,因為其奏對內容被宋神宗欣賞為“進對論事,精神詳敏”,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從而獲得提拔重用,改任為權發遣荊湖北路轉運判官。[63]王藺受命將出守舒州(治今安徽懷寧縣),陛辭時,“奏疏數條,皆極言時事之未得其正者”。宋孝宗認為王藺的奏章反映出他耿直敢言,很快下詔改除王藺為監察御史。[64]乾道四年(1168),徐子寅被任命為知無為軍(治今安徽無為縣),因為陛辭時所奏兩淮事情(屯田營田、歸正人問題等)很受宋孝宗贊賞,此后,徐子寅長期在淮南任職。[65]

一般認為,當時宋代的上殿奏對制度是皇帝查驗知州人品才能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關乎吏治好壞的大事,因此,這一制度深得大臣們的贊揚:

恭惟孝宗皇帝留意吏治,郡守陛辭,必加考察,或以失儀而罷免,或以稱旨而擢用,或以疾病投置閑散。故循良之吏布滿郡國,有以成乾道淳熙之治。[66]

“王曉以朝見而除郎官,王藺以陛辭而除御史”,孝宗朝嚴格執行“百官陛對”制度,成為后世君主學習的典范。[67]

2.朝辭、朝見制度的落實,對規章制度的完善有一定影響。

官員辭見時的某些建議若被釆納,則會對某些制度條例產生影響。如紹興二十二年(1152)八月,王瞻叔知荊門軍(治今湖北當陽市)代還入見時,奏請宋高宗組織人力編集南宋立國之后的寬恤詔令。而知惠州鄭康佐亦指出,“守令奉行詔書不虔”,請求“編類成書以賜”。宋高宗接納了這些建議,組織人編寫了200卷的《紹興寬恤詔令》。“其后淳熙、慶元皆有之”[68]。當然,因朝辭、朝見提出的建議而改變的往往是一些具體問題,不像中央重要官員參加的朝堂朝會奏事那樣,往往決定國家的大政方針。

3.朝辭朝見制度成為一種政治傳統被長期堅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吏治。

地方大臣的辭見與奏對,有助于保證下情上達,是溝通中央與地方信息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建立君主與地方長官的信任關系,因而被賦予了更大的政治文化功能,甚至被當作“祖宗家法”,備受官僚士大夫贊揚,因此,朝中大臣會時常提醒當朝皇帝務必遵守這一祖宗舊制。

元祐五年(1090),蘇轍在奏章中即稱:“本朝故事,每當視朝,上有丞弼朝夕奏事,下有臺諫更迭進見,內有兩省、侍從、諸司官長以事奏稟,外有監司、郡守、走馬承受辭見入奏,凡所以為上耳目者,其眾如此。”[69]元祐八年九月,蘇軾知定州兼河北西路安撫使,本該上殿朝辭,但是當時朝旨不許他上殿面辭。蘇軾因此上奏說:“祖宗之法,邊帥當上殿面辭。”他還提醒最高統治者:“臣聞天下治亂,出于下情之通塞。至治之極,至于小民皆能自通。大亂之極,至于近臣不能自達。”“廢祖宗臨遣將帥故事,而襲行垂簾不得已之政”,其結果將是下情不能上達,“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夫無邦者,亡國之謂也”。[70]

南宋時,官員士大夫更是不斷地重申這一“祖宗故事”。紹興二年(1132)八月,左司諫吳表臣進言:

時方艱危,州郡獲全者無幾,正賴賢守以循撫之。望用藝祖、漢宣帝、唐太宗、明皇故事,應郡守初自行在除授,及代歸赴闕者,并令引對。一則明示朝廷謹重郡守之意,使之盡心;二則可以揣知其人之賢否,與其才之所堪,從而褒黜;三則自外來者,可詢其所以為政,與民情風俗之所安,而下情上通,不至壅蔽。[71]

宋高宗聽從了他的建議。當時,黃公度也稱:

國朝故事,二千石辭見天子,皆臨軒遣勞。蓋以重師帥之任,而欲知民之休戚也。[72]

蔡戡曾盛贊漢宣帝、唐宣宗面見刺史之制,并認為宋孝宗“每除郡守,必使陛辭”之制,是關乎吏治之大者。“此制一行,不待汰斥,而老者病者、愚懦無能者,莫不望風引退,州郡長吏往往得人,天下陰受大賜,甚盛典也。”[73]

宋寧宗時,曹彥約也把“外任官之有朝見、朝辭”和臺諫之議論、給舍之封駁、侍從之論思、史官之直前、朝殿之輪對,等等,都看作是皇帝集思廣益的信息渠道,是祖宗“求言”之善法。[74]甚至在科舉考試的“策問”題目中,“牧守之陛辭”也是被論述的題材。[75]

正因為朝辭、朝見制度很受重視,所以宋代出現了官員在朝辭時想方設法投皇帝所好,而額外獲得重用的事例。[76]也出現了在朝辭、朝見過程中產生的、被廣泛流傳的一些逸聞趣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莱西市| 乐至县| 太保市| 长垣县| 衡阳县| 娱乐| 龙井市| 南丰县| 天长市| 汨罗市| 壤塘县| 昌乐县| 奉节县| 萨迦县| 蕲春县| 五寨县| 察哈| 昌宁县| 固始县| 淮阳县| 额济纳旗| 富平县| 峡江县| 桦南县| 武功县| 信丰县| 寿光市| 洪雅县| 翁牛特旗| 枝江市| 双柏县| 肇州县| 鲁甸县| 株洲市| 礼泉县| 镇沅| 茌平县| 旺苍县| 革吉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