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堂內論兵
- 當劉備重生南宋紹興三十一年
- 羔級攻城獅
- 2325字
- 2025-05-15 09:48:51
八月初五,東平府的天空陰云密布,將整座城池籠罩在一片壓抑的陰霾之中。
府衙前的青石板上,一隊螞蟻正銜著食物倉皇爬行,遠處傳來幾聲沉悶的雷響,卻遲遲不見雨落,好似天地都在屏息等待什么。
劉備獨自立于后院梧桐樹下,手中那封加急軍報已被汗水浸濕了一角。
斑駁的樹影在他臉上游移,將本就凝重的神色切割得愈發陰晴不定。
信紙上的墨跡在潮濕的空氣里微微暈開,卻遮不住那些觸目驚心的字句。
“報!”親兵陳五快步跑來,單膝跪地:“稟主公,眾將已齊聚大堂,等候主公議事。”
劉備微微頷首,將急報小心折好收入袖中。
抬頭望向天際,烏云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聚攏,壓得人胸口發悶。
“風雨欲來啊……”這一聲嘆息,比悶雷還要沉重三分。
當劉備踏入府衙大堂時,堂內已站滿了將領,眾人見他進來,紛紛抱拳行禮。
“諸位免禮。”
劉備快步走到主位前,卻沒有立即坐下。他從袖中取出那封急報,堂上十數雙眼睛頓時如箭般射來。
“朱貴從南邊送來了緊急軍情。”
堂內頓時鴉雀無聲,劉備環視眾人,緩緩展開急報,聲音低沉:“六十萬金軍正在南下,旌旗綿延千里,氈帳相望如連山,鉦鼓之聲晝夜不絕,震動天地,軍容之盛古今未有!”
“六十萬?”魯智深瞪大了眼睛:“灑家當年見過最大的陣仗也不過數萬人馬!這六十萬……怕不是能把整條長江都填平了?”
林沖面色鐵青:“末將在禁軍時,曾見十萬大軍演武,那時戰馬嘶鳴、塵土蔽日,已是駭人景象,六十萬……”
他搖了搖頭,喉結滾動了一下。
堂內眾人議論紛紛,劉備環視眾人,有人驚嘆,有人憂慮,更有人摩拳擦掌準備迎戰,唯有吳用搖著羽扇,若有所思。
劉備目光如炬,望向吳用:“軍師可有高見?”
吳用手中羽扇驀然一頓,緩緩起身向劉備深施一禮:“主公明鑒,那金主雖擁兵百萬,卻不過是個好勇無謀之輩。”
他輕搖羽扇,踱步至廳中懸掛的地圖前,“如此大軍,每日所需糧草不計其數,金人遠道而來,補給線綿延數百里,一旦戰事膠著,定會糧草不濟!”
羽扇在運河一帶重重一點:“更兼義軍占據運河咽喉要道,只要朝廷能堅守數月……”他轉身環視眾將,眼中精光閃爍:“金軍必敗無疑!”
劉備點點頭,目光轉向末席的李百季:“百季,你執掌山東兩路情報,可有最新軍報?”
李百季上前一步,他剛從傷病中恢復,面色仍帶著病后的蒼白,但眼神已恢復往日的銳利:“稟主公,最新探報,大名府都統坨滿斜保已率萬余精騎進駐濟州。”
他頓了頓,聲音又沉了幾分:“更有一支兩萬人的金兵鐵騎正星夜兼程趕來,看其行軍速度……最遲五日必至濟州城下。”
這消息猶如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堂內頓時嘩然。
劉備眉頭緊鎖,指節在案幾上輕輕叩擊:“諸位且先安靜。”
待堂內聲浪平息,他眉宇間的憂色更濃:“有一事更為蹊蹺,我軍至今未見金人戰船的消息。若無戰船,金人如何渡江?當年金兀術又是如何過去的?”
林沖聞言立即出列,抱拳道:“主公,末將曾在禁軍時詳研過此戰。”
他走到地圖前,用手指畫出路線:“金兀術當年先是偷襲黃州,強征小船,又拆毀民居扎制木筏,用小船牽引木筏渡江。后來又在和州馬家渡偷偷渡江,因江岸無守軍,被其輕松突破。”
“原來如此。”劉備若有所思,“但這次金軍規模如此之大,豈是幾艘漁船能載得動的?”
李百季突然上前一步:“主公,末將近日走訪軍中老探馬,探得一個重要情報。去年秋冬之際,金兵在山東兩路抓捕了一萬余名精通水性的漢人漁民和船工,盡數押往北境訓練水戰。”
劉備眼中精光暴射:“竟有此事?”
“千真萬確。”李百季沉聲道,“金人此番南下,組建的水軍,恐怕規模不小。”
劉備直起身子,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那些被抓漢人的家眷,如今可還能與他們聯系?能否托人送些衣物吃食?”
李百季聞言一怔,隨即面露慚色:“這……末將剛剛查實此事,尚未……”
劉備表情變得嚴肅,聲音陡然提高:“速速著手查辦!若能通得消息,就借機打探金人水軍虛實!”
他目光灼灼地環視眾將,“甚至可暗中聯絡,讓他們臨陣倒戈!如此,金人水軍之患可除!”
堂內眾將聞言,無不露出欽佩之色,李百季單膝跪地:“末將這就去辦!必不負主公所托!”
待李百季歸座,劉備神色漸緩,他環視眾人:“金人這支馳援山東的兵馬,諸位以為當如何應對?是設伏截擊,還是固守城池?”
魯智深霍然起身:“灑家以為,就該趁金狗立足未穩,夜襲奪城!就算不能攻城拔寨,也能奪其士氣!好讓金狗知道,咱們義軍不是好惹的!”
身旁幾位也紛紛附和,主張主動出擊,劉備目光轉向始終靜立堂中的吳用:“軍師以為如何?”
吳用輕搖羽扇,從容道:“金兵來勢洶洶,兵法云‘避其銳氣’,況耿京乃山東義軍盟主,濟州更在兗州兵鋒之下,無論如何,金人都應先拿下耿京,再圖后來。”
他走到地圖前,羽扇指向梁山泊的位置:“我軍只需遣水師游弋于八百里水泊,便可扼住金兵咽喉,屆時無論金兵攻耿京,還是取博州,我軍皆可出兵支援。”
言罷,羽扇一收,拱手道:“依在下之見,我軍當高枕無憂。”
劉備聽罷,眉頭卻未舒展,他環顧眾將,心中突然無比懷念起辛棄疾來。
吳用雖機變百出,然每每計較眼前得失,缺乏長遠考慮,若辛棄疾在此,必能將謀略補全!
正思量間,忽聞一聲:“軍師妙算,然……”
眾人循聲望去,見耶律宗真自右側末席起身。
他行至地圖前,手指沿小清河一路劃向濟南府:“我軍已知金人有一支水軍,且就在山東海邊,若是金人水師走小清河夜襲濟南府,我軍后續便陷入被動!”
堂內頓時一靜,耶律宗真轉身望向劉備,目光炯炯:“自東平馳援濟南,縱使輕舟疾行也需五個時辰,屆時若濟南府淪陷,不僅山東義軍士氣受挫,金人水師的策反更是無從下手!”
劉備眼中閃過贊賞之色:“宗真將軍可有良策?”
“當增設烽燧,沿河布設攔江鐵索,濟南城高池深,只要防備得當,必成金軍葬身之所!”
耶律宗真抱拳道:“花榮將軍雖善守,然需防金人水陸并進,末將請命增援濟南,助花榮統制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