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晚膳細談
- 當劉備重生南宋紹興三十一年
- 羔級攻城獅
- 2062字
- 2025-05-04 08:58:48
更深露重,都統府內卻依舊燈火通明,軍議既定,眾將領命而去,腳步聲漸漸消散在夜色中。
劉備緊緊握著辛棄疾的手腕,領著他穿過重重回廊向內堂走去,夜風嗚咽,廊下的素白燈籠隨風搖曳,白幡也獵獵作響。
“棄疾可曾用過晚膳?”劉備抬手拂開內堂的竹簾,聲音里透著掩不住的疲憊,“若不嫌棄,隨為兄再用些如何?”
青衫下擺帶著城墻上的塵土,在青石板上留下細碎的痕跡。
劉備眼角細紋間還凝著連日來的勞累,卻掩不住他眸中的熱切。
恰在此時,忽聞環佩叮咚,張三娘端著黑漆食案從屏風后轉出,杏色襦裙上的蘭草紋在燭光下若隱若現。
“正巧給兄長新烹了黃河鯉魚。”她將青瓷魚盤輕輕放在酸枝木圓桌上。
蒸騰的熱氣裹著姜蒜香氣在室內漫開,勾得人食指大動,“辛將軍星夜趕來,怕是連口水都沒顧上喝。”
辛棄疾的胃袋應景的發出一聲長鳴,燭光下,他風塵仆仆的模樣更顯清晰,白衣下擺撕開幾道裂口,皮靴上滿是干涸的泥漿,顯然是一路疾馳未有半點停歇。
“嫂夫人慧眼如炬。”他笑著拱手,喉結卻不自覺地上下滾動,“那便叨擾兄長了。”
三娘執起酒壺,琥珀色的酒液注入三人杯中,泛起細密的泡沫,窗外忽有夜梟啼鳴,驚得廊下親衛按住了刀柄。
劉備卻恍若未聞,只將一箸雪白的魚肉夾到辛棄疾碗里:“聽聞這尾鯉魚足有七斤重。”
魚肉上的紋理在燭光下晶瑩剔透,“漁夫說是從梁山泊里自己躍上船的,倒像是特地來犒勞賢弟的。”
“比乃天意,特來犒勞兄長的,我只是沾了兄長的光。”辛棄疾舉箸時露出腕間舊傷,那是年初在濟南突圍時留下的。
燭影搖紅,劉備壓低聲音問道,“天王新喪,王帥又被困大名府,此次義軍結盟,該當如何是好?”
三娘垂眸不語,纖纖玉指執銀箸,細細剔去魚刺,將雪白的魚肉輕輕放入劉備碗中。
辛棄疾咽下口中的魚肉,沉聲道:“自天王遇害的消息傳開,各地小股義軍紛紛投奔耿節使。”
他蘸著酒水在桌面上勾畫,“如今耿節使麾下已聚眾二十五萬余。”
酒水隨著他蜿蜒流淌,勾勒出山東地形的輪廓。
張三娘適時起身,將一碟涼拌莼菜推到劉備面前,蔥白的手指似有若無地掠過他的手背,劉備會意的點頭。
翡翠般的菜葉在青瓷盤中微微顫動,映著燭光,宛如一池春水。
辛棄疾看著桌上的山東地圖:“可這些新附之眾,兵力雖眾,但雜而不純,各路人馬心思各異,就像這莼菜。”
他用筷尖挑起一片半透明的菜葉,菜葉在筷尖顫巍巍地晃動,“看似滿盤翠色,實則各葉不相連,急要一番整頓,短時間內無力與兄長一同抗擊金兵,這才命我星夜趕來。”
劉備凝視著酒水中晃動的燭影,眉頭緊鎖。
辛棄疾又夾起一筷莼菜:“如今山東兩路,兵力過萬的義軍,除了兄長坐鎮東平府,就只剩趙開山據密州,杜奎守單州,再加上王帥與耿節使。”
他端起湯碗抿了一口,“耿節使勢大,趙開山已公開擁戴,兄長不如順勢而為,推舉耿京為盟主。”
窗外驟起狂風,呼嘯著卷過屋檐,吹得窗欞格格作響。
幾頁軍報被風掀起,飄飄蕩蕩落在地上,三娘俯身拾起,手指輕輕撫平紙頁上的褶皺。
辛棄疾眼中精光迸射,燭火在他眸中跳動。
他放下竹箸,直視劉備:“兄長,此事需從長計議。其一,完顏福壽久未奪城,完顏亮必定增兵,金軍鐵騎如虎狼之師,必先撲殺風頭最盛之敵,兄長如今羽翼未豐,怎能做這出頭之鳥?”
說著,他掰開面餅,餅屑簌簌落下,蘸盡盤底最后一滴湯汁:“耿節使擁兵二十余萬,根基深厚,正該由他來扛這面大旗,如此才能庇護各路義軍茁壯成長,兄長也能得以暗中壯大。”
辛棄疾忽然壓低聲音,身體微微前傾,“其二,耿節使原有老兄弟不過五六萬之數,如今驟增二十萬新附之眾,猶如雛鳩入巢,稍有不慎便會反客為主。”
“得了這個盟主之位,他才能震懾宵小,于他而言是保命符,于兄長而言卻是燙手山芋。”
夜風穿堂而過,吹得燭火搖曳不定,辛棄疾繼續道,“其三,義軍已盡數投奔耿節使,來東平府赴會的頭領必然寥寥,屆時定讓兄長難堪,不如現在大大方方,直接把盟主之位讓給耿節使。”
劉備笑道:“好一個棄疾!竟然勸我放棄這些虛名?放心,為兄明白其中利害。”
三娘素手執箸,又將一塊雪白的魚腹肉剔凈,輕輕放入劉備碗中。
她眼波流轉,忽然輕聲道:“辛將軍嘗嘗這醋芹可還爽口?”
說著將一碟碧綠的芹芽推向辛棄疾,“聽說耿節使帳下,統共只有兩位讀書人?”
這話如同銀針探穴,輕輕挑開關鍵所在。
燭火“噼啪”爆了個燈花,映得辛棄疾眸光閃爍。
他原本有些話躊躇未言,畢竟耿京是他現任主公,而劉備又是他真心敬重之人,此刻被三娘點破,索性放下顧忌。
他夾起一筷醋芹細細咀嚼,酸爽滋味在舌尖綻開:“賈瑞長于軍政,在下略通韜略。”
芹梗在他齒間發出清脆的聲響,“耿節使往日軍議均出自我二人之手,若兄長推舉耿京為盟主,日后軍議決策,必會邀兄長共商,屆時兄長雖無盟主之名……”
話音未落,劉備已仰頭飲盡杯中酒,喉結滾動間,眼中精光乍現。
“妙哉!”劉備拍案大笑,他胃口大開,連夾數筷莼菜:“明日便遣吳用親自送盟書!”
三娘執壺斟酒,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打著旋兒。
她舉杯輕聲道:“兄長常說,劍要常磨,人也要常聚。”
月光透過窗紗,在她眉眼間灑下溫柔的光暈,“還望辛將軍得空多來東平府,與兄長把酒論兵。”
舉杯相碰,杯盞交擊之聲清越悠長,三人仰頭,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