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出宮
- 破局明末:太子朱慈烺
- 翻斗花園牛英俊
- 2284字
- 2025-05-09 12:12:21
崇禎十六年九月十一。
太子車駕緩緩駛出東華門,東宮屬官、侍從跟在太子車駕之后,后面是大漢將軍手舉太子儀仗,八個火者手持凈鞭在前開道,鞭梢抽打在空氣中,發出清脆的爆響。
朱慈烺掀開車簾目光緩緩掃過周圍,這是他十四年來真正第一次踏出紫禁城,沒有宮墻的遮擋,秋風裹著小冰河時期特有的寒意卷進車內,空氣中卻有著一股若有若無的腥臭味。
東華門外二百勇衛營將士已經列陣相候,見太子儀仗,其中一個魁梧的將領疾趨至車駕前單膝跪地道:
“卑職勇衛營把總唐朝臣參見太子殿下,恕卑職甲胄在身不能全禮。”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
“嗯,走吧。”
見太子示意,唐朝臣起身發布號令,二百勇衛營將士分列太子車架左右緩緩的朝潛邸駛去。
“周顯。”
“臣在。”
周顯策馬來到車駕旁,朱慈烺看了一眼這個自己的準妹夫,本來他與坤興公主在今年三月完婚,可是國事頹唐,婚禮只能一拖再拖,現在當值東宮侍衛掌東宮直房事。
“你持本宮手令去順天府找郝府尹讓他幫忙尋找吳有性,南直隸人,此時應該在京中行醫。”
周顯臉色大變道:
“殿下身體有恙?為何不找宮中醫官?”
“本宮無恙,讓你去你就去,多嘴!”
“是,臣領旨。”
見太子呵斥了,周顯脖子一縮,立馬撥轉馬頭離開隊伍朝順天府衙而去。
車駕駛出御道離開青石板碾在松軟的黃土上,由于古代馬車沒有減震,所以道路都以黃土覆蓋就是為了不至于太顛簸。朱慈烺皺了皺眉頭,用帕子捂住口鼻,剛那股腥臭味愈發濃烈了。
“停!”
車駕一頓,朱慈烺掀開車簾望去。
長街兩旁如今除了廖廖幾家營業的店鋪外,幾乎都是門窗緊閉。幾個順天府衙役正在清理倒地不起的尸體,這些尸體只用草席裹著便被扔上了板車。
一陣秋風吹來草席掀開一角,露出了那枯瘦的身形。幾個蓬頭垢面的流民蜷縮在胡同口的墻根下,眼珠木然的隨著衙役的動作轉動,仿佛在看一場與自己無關的啞戲。
“小爺,此地污穢,恐臟了您的千金之軀...”
李守忠小跑靠近,欲言又止。
朱慈烺沒有答話。他目光盯著一個跪在地上頭上插著枯草的婦人,此時婦人身旁還躺著一個五六歲的孩童,只是這孩童臉色灰敗,顯然已經死去多時。
“京師已疫大半年,十室九空,這些流民從保定、真定逃來,原本是想求條活路,可誰知...”
出聲的是東宮屬官左中允李明睿。
朱慈烺喉頭滾動,史書載“京師大疫,死亡枕籍。”不過八個字,可是眼前……
“我的兒,我的兒,你們不能搶走。”
幾個衙役正要把婦人身邊的孩童收上板車,那婦人卻死死的抱著孩子,其中一個衙役罵罵咧咧的抬腳,婦人蜷身護住孩子,枯草從發間抖落。
“住手!”
朱慈烺喝止道,那幾個衙役抬頭看見是太子儀仗,嚇得跪地連連磕頭,
“你過來。”
朱慈烺指著其中一個衙役道:
“本宮問你,京中每日死者多少?”
“小人不知,小人等只是奉了府尹之令,每日清理京中尸體,除了小人等還有兵馬司的也在處理此事。”
“尸體如何處置?”
“其中染有疙瘩瘟的,先用石灰覆蓋,便送去京郊化人廠焚燒,沒有中疫者,拉至城外亂葬崗掩埋。”
“本宮知道了,你退下吧。”
那衙役如蒙大赦,急忙跑開回到衙役隊伍中。
“李守忠,給那婦人二兩銀子,讓她葬了她的孩子吧。”
朱慈烺閉了閉眼,從牙縫里擠出這句話。
馬車再度前行,朱慈烺指節攥的發白。他想起史書記載的那句“戶丁盡絕”。想起夢中那桿染血的“闖”字旗,史筆如刀,可刀鋒哪及親眼所見的萬分之一。
他知道,如今自己正站在歷史裂縫的邊緣。
車駕行至潛邸緩緩停下。
“殿下,到了。”
李守忠趨步至車駕前小心的替朱慈烺掀開車簾,朱慈烺點點頭,彎腰走出車廂。
朱慈烺站在潛邸前,抬頭望著這斑駁的府門。這座府邸曾是崇禎登基前的住所,如今已經十來年無人居住了。
李守忠輕步走到朱慈烺跟前小聲道:
“小爺,府邸雖倉促收拾,但寢殿和書房已經備妥,其他地方工部修繕還需待些時日。”
朱慈烺擺了擺手,抬腿邁步跨過門檻,此時府內幾個小火者正在手忙腳亂地打掃庭院。他帶著一眾東宮屬官徑直走向承運殿。
“臣等恭請太子殿下千歲。”
“平身。”
東宮屬官的朝拜聲在承運殿內回蕩,朱慈烺端坐于主位之上,到這里太子出宮的所有禮制算是全部完成了。
“你等都退下吧。”
待眾屬官退下后,朱慈烺轉頭對李守忠道:
“李守忠,今日文書房奏本可有送來。”
“回小爺,送來了,已經差人送到書房了。”
朱慈烺點了點頭,朝書房而去。
當朱慈烺踏入書房時,案幾上已經放著文書房送來的十二本奏疏。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本是戶部哭窮的呈文:“太倉僅存銀八萬兩,九邊欠餉數月,請陛下發內帑。”
朱慈烺冷笑一聲,隨手丟開,戶部慣會哭窮,自萬歷三大征以后,朝臣幾乎已經習慣請皇帝發內帑,倒把天家內帑當成取之不盡的聚寶盆了。
他隨手又拿起一本,是陜西三邊總督孫傳庭急奏:“賊再犯潼關,臣率殘部死守,然糧秣斷絕,士卒饑疲,恐難久持…”
朱慈烺閉眼凝神,仿佛看見了潼關血戰的士卒和孫傳庭那疲憊卻倔強的眼睛,混合記憶里《明史》載“傳庭死而明亡矣。”他不由緊握奏疏,指節泛白。
“唉...”
一聲輕嘆回蕩在書房,想起孫傳庭,便難免憶起盧象升,這兩位國之棟梁,一個困守孤城,一個戰死沙場。他本想保全他們的,可每次在經筵上提及邊事,崇禎的眼神就會變得鋒利如刃,朝臣們也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鬣狗隨時撲上來以“干政”相脅,讓他倍感無力。
朱慈烺緩緩放下孫傳庭的奏疏,手指在桌案上無意識的輕叩。
窗外秋風卷過,太陽已經西斜,遠處傳來兵馬司差役申時的梆子聲,沉悶而遲緩,仿佛打更人都被這世道拖的疲憊不堪。
朱慈烺忽然覺得胸口發悶,像是被什么東西沉甸甸的壓住。
“小爺…”
李守忠的聲音在門外響起,小心翼翼的,像是怕驚擾了什么。
朱慈烺閉了閉眼,壓下心頭那股沉悶的情緒,再開口聲音已經恢復了平靜。
“何事?”
“小爺,該用膳了。”
“擱著吧!”
“是,小爺,周顯回來了,說有事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