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周顯
- 破局明末:太子朱慈烺
- 翻斗花園牛英俊
- 2277字
- 2025-05-10 09:33:17
朱慈烺重新拿起孫傳庭的奏疏,緩緩的踱步至窗前:
“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周顯快步走入書房叩首道:
“啟奏殿下,臣已尋得吳有性,此人現居崇文門外一處醫館,專治疫病。”
話語砸進沉默里。
……
許久周顯都沒有聽到朱慈烺的回答,他雙膝有些發麻卻又不敢擅自起身。
窗前那道身影始終未動,書房中只有朱慈烺手指拂過奏疏封面細微的摩擦聲。
周顯喉結滾動,心想莫不是太子覺得我辦事不力?
就在周顯胡思亂想的時候,朱慈烺忽然開口:
“周顯。”
“臣...在。”
“你與坤興之事,是國朝有負于你。”
周顯心中大驚忙叩首道:
“臣蒙天恩,豈敢言負。”
朱慈烺轉過身看著跪在地上的周顯輕聲道:
“好了,你先起來吧。”
“臣...臣謝殿下。”
周顯如蒙大赦,起身時不著痕跡的揉了揉發麻的雙膝。
朱慈烺遞過孫傳庭的奏疏。
“你先看看這個。”
周顯雙手接過朱慈烺遞過來的奏疏打開一看,眉頭卻微微皺起,像這樣的催餉奏疏每個月朝廷都會收到十幾封,太子這是?
朱慈烺看他表情,便知道他沒參透其中玄機,不由得有些失望的搖搖頭,史書載周顯頗知兵事,看來也是言過其實了,只是他如今是無人可用...
見他不語,朱慈烺只能開口問道:
“可看出什么?”
周顯額角滲出細汗:
“臣...愚鈍。”
“潼關若失,三秦俱喪,接下來便是太原,而后...”
聽得此言,周顯頓覺亡魂皆冒。太子這話,分明是暗示大明危在旦夕!他急忙跪倒,聲音顫抖道:
“殿下...慎言啊!”
“不必如此驚慌,本宮問你,你曾在京營任職,依你之見,京營能否守住京師?”
朱慈烺話落,遠處暮鼓“咚咚咚”的傳來,每一聲都仿佛重重的砸在周顯的胸口上。他張了張嘴,還是硬著頭皮說道:
“陛下...陛下可召天下勤王之師。”
朱慈烺搖了搖頭,回答道:
“昔日袁崇煥、唐藩下場如何?”
隨后又話鋒一轉問道:
“若有一日,今上與本宮旨意相左,你又當如何?”
周顯聽完前半段咽了咽口水,聽到后半段卻又如遭雷擊,難道太子是要效唐肅宗靈武之事?
“臣...臣...”
他聲音哽在喉頭,額角沁出的冷汗滴落在書房的青磚上發出細微的聲響。
朱慈烺看著跪在地上的周顯,轉而從袖中摸出一節紅繩遞到他面前輕笑道
“這是出宮前坤興交與本宮的。讓本宮務必交予未來良人。”
周顯看著眼前的紅繩,頓時無措,接了吧,這是私相授受,不接吧,這是太子轉贈。
“本宮知道你與坤興素有情義,若今上死守京師,坤興當如何?爾父是太仆寺少卿又當如何?靖康舊事,想必你也知曉”
周顯盯著紅繩,雙拳緊握。他眼前不由浮現汴梁城破時,宋室官員和帝姬們的慘狀。
朱慈烺沒有管周顯如何去想,又說道:
“潼關若失,京師便為孤城,苦守京師實非良策。本宮承諾,倘若真有那一日,本宮必保你家人與坤興無虞。”
朱慈烺說完,目光死死盯著周顯。
周顯知道這是太子給他最后的抉擇了,他看著眼前的紅繩,一咬牙接過,重重叩首道:
“臣愿為殿下效死!”
朱慈烺回到書案旁拿起一只毛筆并從懷中摸出一本綾面手本翻到空白頁遞到周顯面前,周顯看著手本,顫抖的提起筆在手本上簽字畫押。
朱慈烺看了看未干的墨跡,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你先起來吧,他日本宮若主事,必倚卿為肱骨。”
“臣必當肝腦涂地。”
周顯起身急忙說道:
朱慈烺將目光從周顯臉上移開轉身望著窗外漸沉的暮色,開口道:
“本宮卻有一事相托,明日你去城中設粥廠,以陳米熬粥,多摻些麩皮。”
周顯眼皮一跳,這等粗劣粥食,老人和孩童難以下咽,太子這是要篩掉老弱。
“施粥時多留意流民中的青壯,專挑無家小,要會騎馬的...先挑三百人。”
周顯心中一凜頓時明白,太子這是要暗中募兵!
周顯喉頭滾了滾,低聲道:
“若直接招募,恐引人注目,今上那邊...”
朱慈烺嘴角微揚,緩步走到周顯身旁,在他耳邊低聲道:
“誰說本宮要募兵,如今潛邸和太仆寺都需要人手,潛邸需要修葺。太仆寺馬夫,人手也不足,懂了嗎?”
周顯眼睛微瞇,“幫閑”一詞在他腦中閃過,這在京中再尋常不過,富戶家中臨時雇些閑漢做些粗活,連順天府都懶得過問,至于馬夫...他父親任職太仆寺就更正常了。
周顯躬身抱拳道:
“臣明白了。”
朱慈烺微微頜首,又道:
“記住,分批招募,每批三十人左右。還有這些人必須底子干凈,最好是外地逃難來的,無親無故。”
周顯記下太子吩咐,又低聲說道:
“臣聽聞,去歲韃子入關,從保定府逃難而來的流民中,有不少近年來裁撤的驛卒。”
朱慈烺眉梢微動:
“哦?還在裁撤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臣父曾協理驛站裁撤。崇禎二年裁撤的不過是一些雜役,這些年陸陸續續未曾停過。特別去年為籌遼餉,又裁撤了北直隸三成驛站,這次可是正卒,且年歲都不大...”
朱慈烺聞言,手指輕輕摩挲著下巴,心道:
“這些驛卒會騎馬,通文書,又受過操練,確實是上佳之選。”
他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很好,告訴他們,愿意來府邸做事者,月錢一兩五錢!”
周顯再度躬身抱拳道:
“臣曉得了,定不負殿下所托。”
朱慈烺不再多言,眼睛望著漸漸隱入夜色中的王府:
“去吧,今日之事,不傳六耳。”
周顯深深一揖,后退三步,這才轉身離去。
周顯走后,朱慈烺拿起手本,他一連翻了幾頁每頁都有對應的一個人,直到翻到有周顯簽字的地方他才停下。
回到書案旁,朱慈烺提起毛筆,在空白處寫到“崇禎十六年,周顯。”
朱慈烺放下筆,手指在手本上摩挲著,這些稚嫩的筆跡記錄著這些年他的苦心經營。
“時間還是太少了啊...”
朱慈烺感嘆道,崇禎時年三十二歲,正值壯年,朝臣們豈會舍近求遠,來押注一個未掌實權的太子?
這些年他放下的暗子始終只能在這宮闈一隅,想要觸及城外,在崇禎和朝臣們注視下太難太難。
朱慈烺轉頭望向皇宮的方向,此時崇禎應該還在武英殿披紅,那朱筆仿佛懸頂利劍,將京城每一絲縫隙都釘的嚴絲合縫,讓他無從下手。
朱慈烺合上手本,踱步到窗前看著窗外巡夜的勇衛營士卒喃喃道:
“勇衛營的話...還需要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