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南遷不南遷
- 破局明末:太子朱慈烺
- 翻斗花園牛英俊
- 2273字
- 2025-05-10 11:59:23
翌日。
朱慈烺帶著丘致中從文華殿回到潛邸,剛進府內,一個小火者急忙跑來稟告:
“殿下,幾位先生在承運殿等您。”
朱慈烺腳步微頓,東宮屬官各有值司,這個時間段應該在各自值房理事?怎么會齊至府邸。
“知道了。”
朱慈烺點點頭,朝著承運殿方向走去。
來到殿內,只見左中允李明睿、左庶子吳偉業、少詹事項煜立于殿內,三人見到朱慈烺進來,馬上行禮道: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朱慈烺抬手示意他們起身,目光掃過他們三人臉上,卻在吳偉業臉上稍作停留。這位平日溫文爾雅的梅村先生,此刻面色微白,目光低垂,竟似不敢與他對視。他心中了然,多半是吳偉業與他們說了前日文華殿的事,卻也不點破,而是平靜的問道:
“諸位先生今日休沐嗎?怎得空來此?”
少詹事項煜輕咳一聲率先開口道:
“臣等今日前來,實有要事相稟。”
朱慈烺并沒有回復,而是緩緩走到主位之上,手指輕叩座椅扶手發出輕微的聲響。
“臣有罪。”
吳偉業突然跪伏于地,額頭緊貼冰冷的青磚之上,聲音也帶著微顫。
殿內霎時安靜了下來,朱慈烺眉頭微蹙,看向另外兩位臣子,少詹事項煜面色凝重,李明睿則在閉目養神。
“吳先生,何出此言?”
“前日經筵,殿下問臣“時日曷喪“臣...臣未能妥善應對,恐有誤導殿下之嫌。”
朱慈烺微微一笑,他就知道是前日文華殿的事。當時吳偉業聽了他的問話,嚇得冷汗涔涔,不敢回話。他語氣放緩道:
“吳先生請起,本宮不過是請教經義,何罪之有?”
項煜聽朱慈烺這么說有些生氣,東宮屬官職責除了教授太子以外,還有監察規諫、禮儀事物等職責,他開口道:
“殿下!'時日曷喪'乃夏桀時百姓怨懟之語,若以今日論之,恐有不當...殿下位在東宮。一言一行,關乎國本不可不慎。”
朱慈烺心頭驟然升起一股燥意,又是這般,明末這些士大夫,連皇帝都敢直言指摘,何況他一個太子?偏偏他又不能拿他們怎么樣,他冷聲問道:
“項先生覺得,本宮以夏桀比父皇?”
這句話讓項煜心頭一震,但還是挺直背脊道:
“殿下,《孝經》云,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今上宵衣旰食,勵精圖治,縱有難處,亦是時勢使然。殿下身為儲貳,當體察圣意,不可...。”
“不可什么?”
朱慈烺聲音陡然升高冷笑的打斷道:
“不可言百姓之苦嗎?”
見太子動怒,李明睿也知道該他開口了。
“殿下息怒,臣等非是要殿下緘口,然國事艱難,殿下縱有憂國之心,也當時時謹記身份啊!”
朱慈烺藏在袖中的手指緊了緊,卻又無力的松開,身處在這權力中心,一言一行皆有無數雙眼睛盯著,皇太子的身份非但未能給他帶來多少便利,反而是處處掣肘。他閉了閉眼,壓下心緒,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
“諸位多慮了,本宮前日不過與吳先生討論經義,并無他意,諸位忠心可鑒,本宮心領了。”
三人這才齊齊躬身:
“殿下圣明。”
朱慈烺目光在李明睿身上略略一頓,終是疲憊的揮了揮手道:
“好了,諸位先生且退下吧”
三人對視一眼,齊齊行禮正準備退出。
朱慈烺看著李明睿躬身退出的背影,歷史上主張南遷者雖不止一二,但唯有這位東宮屬官能名正言順出入潛邸。南遷章程,此刻恐怕已在他心中醞釀,這是天賜的棋子。
朱慈烺思慮了一會開口說道:
“李先生稍待,本宮有事相詢。”
李明睿腳步一頓,項煜與吳偉業兩人疑惑的對視一眼,卻也沒有多問,躬身退了出去。
“李先生,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隨本宮去書房。”
二人回到書房,朱慈烺吩咐好丘致中便關上了房門。
朱慈烺走到書案前坐下,并對李明睿示意說道:
“先生也請坐。”
李明睿不明所以,也不敢逾矩稍稍坐了半個屁股。
朱慈烺微微一笑:
“李先生請寬坐,不必拘謹。”
“臣謝殿下。”
待李明睿坐定,朱慈烺又重新拿起那份孫傳庭的奏疏遞給李明睿直言道:
“孫督若歿于王事,則京師危矣!”
聽完太子所言,李明睿官袍下的手無意識的攥緊。還是開口道:
“潼關雖是要沖,然還有太原、大同等諸鎮...殿下所言恐怕有些孟浪了。”
朱慈烺搖了搖頭:
“李先生所言,恐怕并非心中所想吧?本宮今日讀《晉書》正是“洛京傾覆,元帝渡江“。我知先生心中已有腹稿,想必是...”
朱慈烺并未說完,而是起身來到李明睿身旁,以手指沾上茶水在案幾上緩緩寫下兩個大字“南遷”。
看著案幾上的兩個字,李明睿心中駭然,他雖有南遷之意,但一切還尚在籌謀,這太子如何知曉?
他顧不得失儀,猛然抬頭,只見太子年輕的面孔上,竟帶著與他年齡不符的成熟。他思慮一番還是開口道:
“殿下,此等軍國大計,當由今上...”
不等他說完,朱慈烺打斷道:
“父皇剛毅,素重氣節。可這大明江山...李卿,若有一日,京師危如累卵,是當效崇禎元年的袁崇煥,空談五年平遼?還是該學司馬睿,保全社稷于江東?”
李明睿看著眼前這剛滿十四歲的少年,這太子非但不是少不更事,反而英明神武啊,自己任東宮屬官多年,竟有些眼拙了。他低聲問道:
“臣斗膽一問,若真到了那一步,殿下是做那唐肅宗,還是晉元帝?”
朱慈烺聞言,眼睛微瞇搖了搖頭道:
“本宮不欲做李亨,當為壽王李琩,持劍為父皇鑾駕開道。若天命在明...自當效李光弼、郭子儀,為大明在造中興”
李明睿忽然覺得喉間發緊。眼前少年引用的每個典故都不曾僭越,李琩的孝道,郭李的忠勇,便是傳到錦衣衛的耳朵里,也挑不出半分錯處。
李明睿正欲開口,書房門卻被敲響,他只能閉口不言。朱慈烺與李明睿對視一眼,點了點頭問道:
“何事?”
門外傳來丘致中的聲音:
“小爺,李典璽回來了。”
“本宮知道了,讓他候著。”
吩咐完丘致中,朱慈烺轉頭對李明睿道:
“李先生,今日之事?”
“臣今日與殿下只討論《春秋》義理。”
朱慈烺點點頭:
“先生去吧,今日便不留先生用膳了”
李明睿行禮后轉身朝書房門口走去,就在他要踏出房門時,身后傳來朱慈烺的聲音:
“本宮聽聞李先生與總憲素有同鄉之誼。”
聞言李明睿腳步微微一頓,隨后不再停留朝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