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生死皆于堂上請

劉三娘子道出實情后,堂中一時寂靜。

而后有人嘆息道:“這李氏宗族真是豺狼之窩,李虎頭可是李氏的子孫,卻被這么對待,就算是奪走資產,至少也要留下足以養育的資財。”

“當初的判決也沒什么大錯,宗族內本就如此,要怪只能怪李氏宗族中的人太過于狠心。”

自然有人有不同意見,“這怎么能沒錯呢?劉三娘子已經守節,宗族內為什么還要強占她亡夫的財產?”

“沒錯,按照慣例,寡婦守節后,就能夠繼承財產,李氏兄弟強逼寡婦改嫁,應該嚴懲才對!”

院中以及堂中眾學子紛紛議論著,表達著自己的意見,他們都認為整體上沒有大問題。

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朝廷一般是不管宗族內部事務的,李德祖死后,宗族內部根據家法、家規來分配遺產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要說分配遺產,宗族內甚至可以直接將奸夫淫婦浸豬籠,殺人都沒事,更不用說這個了。

只不過一般宗族不像是李氏宗族這么狠毒,這么對待孤兒寡母,有失人望。

聽著這些議論聲,劉三娘子臉上再次布滿了絕望,希冀著望著李祺。

李氏族長和李氏兩兄弟等人喜笑顏開,他們有恃無恐,就是因為都是按照規矩做事的,自古(元朝)以來就是如此。

這李劉氏幾次三番鬧事,真是該死,這次回到宗族后,留不得她了!

在劉三娘子說完后,李祺沒有直接判決,而是按照流程又問被告:“被告可有什么需要補充的?

劉三娘子所說可有什么不妥隱瞞之處?本官秉公執法,絕不偏袒任何人!”

眾人聞言紛紛不自覺的點頭,陳英有些奇怪的望了李祺一眼,心中暗自猜測這位駙馬爺搞出這么大的陣仗,難不成還真的要維持原判不成?

李氏族長拱手道:“回駙馬話,李氏乃是詩書之族,最是謹守禮節,這族中規矩都是資善公他老人家定下的,他老人家乃是鴻學大儒,定下的規矩又怎么會錯呢?還望駙馬明鑒。”

李祺眼神一凝,“你說的資善公,可是已經致仕的前禮部尚書李原名李尚書?”

李氏宗族眾人已經抖擻起來了,這一幕幕實在是太熟悉了,與當初他們在六合縣衙的情形一模一樣。

李氏族長滿臉笑意道:“回駙馬話,正是李尚書!”

殿中眾人頓時皆吸了一口冷氣,沒想到這六合縣李氏,竟然有這么大的來頭!

李原名可不僅僅是前尚書那么簡單,他是鴻學大儒,聲望極高,稱得上桃李滿天下,即便是致仕,影響力也極大。

“咚!”

重重的驚堂木拍下,眾人抬頭一看,堂上的駙馬面無表情,在官服襯托下,宛如廟中的神像。

不對勁!

“既然原告被告都已經陳述完畢,沒有再補充的,那此案原委,本官皆以知曉。”

堂中的李氏眾人期待的望向李祺,院中的眾學子、刑部官吏,皆帶著好奇。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李祺眼中,他一一望過去。

李氏宗族眾人希望自己能夠維持原判,而且也相信李祺會維持原判。

自從族中出了一位尚書后,做事一向無往而不利。

刑部左侍郎陳英好奇自己會不會改判,大多數都好奇自己會怎么改判。

劉三娘子希望自己能夠遵守承諾,帶給她一條活路,讓她知道這世上有青天!

所以她賭上了自己的性命,來到這里再次狀告李氏宗族。

李祺自己呢?

他遵從自己的本心而為。

他從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許多背后的人。

死去的江浦縣令趙成,杖斃的錦衣衛,凌遲而死的刑部尚書楊靖。

有多少大人物在盯著刑部這里?

有多少人不曾露過面卻想要尋找他的弱點?

在楊靖突然被處以極刑后,他派系中的那些人,更是對自己欲殺之而后快了吧?

李原名,現吏部尚書詹徽,恐怕在時時刻刻盯著自己露出破綻吧?

李祺從來不曾忘記,在這座煊赫浮華的京城中,他幾乎沒有朋友,卻處處皆是敵人!

李氏宗族的對與錯。

劉三娘子的生與死。

只在李祺的一言一語之中,他現在就能夠賜予她新生。

可李祺自己,卻依舊如無根的浮萍,飄蕩在翻騰的汪洋之上,隨時都有傾覆的風險。

唯有一路披荊斬棘,如同殺楊靖一般,將所有敵人都斬殺才能讓自己安然無恙。

“今日便以劉三娘子為餌,本駙馬釣一釣愿上鉤者!”

想到這里,李祺當即宣判道:“劉三娘子案,原系六合縣審,又交于應天府,皆判李氏宗族、公婆、李氏兄弟無罪,本官以為此判荒謬至極!

本官判決如下:

李德祖有幼子在世,其生前所遺留土地、財物皆歸幼子所有,暫由李劉氏保管,李氏宗族不得干涉;

李劉氏不曾改嫁,又有子嗣,鑒于李氏宗族狠戾惡毒,判李劉氏攜嫁妝歸家或獨立生活,李氏宗族不得強占;

李氏兄弟、李劉氏公婆、李氏族長皆判流放一年;

李劉氏既立志守節,又上告官府,判令其終生不得改嫁,養育李德祖幼子,日后若有與外男通奸、或故意致幼子身亡,斬立決!

原六合縣縣令,沾染胡俗,將其抓入應天府,本官要再審問他一番。

判令已下,即刻執行!

敢有不從者,當斬!當流!”

判決一出,滿堂寂靜,幾乎每個人皆是瞠目結舌,不敢置信!

————

眾所周知,游牧民族中盛行收繼婚制度,這實際上是一種現實催生出來的遺產繼承制度。

和主要在當地生活的農耕民族不同,游牧民族一旦嫁女兒可能終生不會再見,對于一個部落來說,這相當于折損勞動力,所以在游牧習俗中,婆家人要向娘家人支付一筆高額的買斷費用,即事實上的賣女兒,這是高額彩禮制度的由來。

女人死了丈夫,但這個女人還是部族買回來的財產,不可能讓她回到娘家去,更不可能讓她帶走部落的財產,于是便由親屬繼承,這便是收繼婚制度誕生的緣由。

這種婚姻制度太過于違反漢人的倫理道德和財產制度,遭到了強烈的抵制,但元代的稅收制度要求戶數不能減少,必須推行收繼婚制。

漢人女性想要避免大伯子或者小叔子收繼,又不可能違反元朝皇帝的意志,在激烈的博弈后,最終讓漢人和蒙古統治者都能接受的方式,就是女人宣布守節。

只要女人不改嫁,留在夫家繼續為夫家(部落)做貢獻,她就能夠支配掌握亡夫的遺產,因為她依舊是夫家(部落)的一份子,而元帝國則依舊可以從寡婦為戶主的戶中收取賦稅以及徭役等。

這便是寡婦守節在元朝突然盛行,守節人數遠超過去所有朝代的根本原因!

而曾經在兩宋時期無人問津的程朱理學,借著蒙古的習慣法與漢人傳統在婚姻、倫理、道德、財產制度劇烈沖突之際,在思想領域攻城略地,并成功與蒙古人合流,成為了官學!——《宋元時代的儒學與蒙古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甘德县| 吉木萨尔县| 邛崃市| 三门县| 德昌县| 探索| 十堰市| 银川市| 富裕县| 绥宁县| 勐海县| 偏关县| 永吉县| 宁都县| 海丰县| 郸城县| 新昌县| 赣州市| 大埔县| 东乡县| 新沂市| 隆化县| 个旧市| 沙湾县| 桂平市| 信宜市| 枞阳县| 鄂温| 额敏县| 若羌县| 新和县| 桦川县| 印江| 仪陇县| 寿宁县| 西青区| 沂南县| 历史| 会同县| 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