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身份轉變
- 破碎之光的救贖
- 賺零花錢的蔚然
- 2340字
- 2025-05-27 08:29:02
醫療委員會大廳的吊燈太亮了。沈清瀾站在洗手間的鏡子前,反復調整著領口——深藍色西裝外套,白襯衫,沒有領帶。專業但不刻板,這是溫蒂的建議。“別穿得像去受審,“她昨天在電話里說,“穿得像要去審判那些老古董。“
水龍頭的水冰涼刺骨。沈清瀾捧起水拍了拍臉,水珠順著下頜線滴到襯衫領子上。今天不是聽證會,而是“非傳統創傷治療方法研討會“,她是主講人。三個月前坐在被告席的位置,現在站在講臺上。命運的諷刺有時近乎仁慈。
手機震動。林小滿的信息:「記得把我的勇氣帶上。PS:領子歪了。」
沈清瀾對著鏡子笑了,整理好領子。那顆少管所紐扣今天被她做成胸針別在外套翻領上,金屬在燈光下微微發亮。
會議室比她想象的擁擠。前排坐著醫療委員會的成員們,包括當初最嚴厲質疑她的杜主任;中間是各醫院心理科負責人;后排甚至站著不少年輕醫生和記者。沈清瀾注意到張敏坐在最角落的位置,面前攤開的筆記本一片空白。
“感謝各位蒞臨。“沈清瀾的聲音比預想的平穩,“今天我要分享的不僅是治療方法,更是一段雙向治愈的旅程。“
她點擊遙控器,大屏幕上出現《星星與藍鳥》繪本的封面。臺下傳來疑惑的低語。
“這是一個未完成的故事,關于傷痕與自由,關于給予與接受的辯證。“沈清瀾走向講臺邊緣,這個動作讓她看起來不再那么“教授范兒“,而是像在和朋友聊天,“也是我和一位特殊患者的真實經歷。“
接下來的四十分鐘里,沈清瀾做了從業以來最不“專業“卻最真實的演講。她展示林小滿的畫作如何反映心理變化,講述那些深夜電話和互相療愈的瞬間,甚至提到母親的自殺如何成為她理解創傷的起點。當她卷起袖子展示那些淡化疤痕時,會場一片寂靜。
“我們習慣認為治愈是單向的——醫生治愈患者,強者治愈弱者。“沈清瀾輕輕觸摸那顆紐扣胸針,“但真正的治愈從來都是雙向流動。當我允許林小滿看見我的脆弱時,她學會了信任自己的堅強。“
提問環節,第一個舉手的是杜主任。沈清瀾繃緊神經,卻聽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您認為這種'雙向治愈'模式如何應用于青少年司法系統?“
沈清瀾的思緒瞬間飛向少管所里那些被標簽化的“問題少年“。“首先,把他們看作人而非案例。“她脫口而出,“其次,承認專業人員也有局限——有時一個真誠的'我也不懂'比十套標準治療方案更有力量。“
后排一個年輕記者突然提問:“沈醫生,您與林小滿現在的關系如何定義?“
會場驟然安靜。沈清瀾看到張敏抬起頭,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冷笑。
“我們稱彼此為'星星與藍鳥'。“沈清瀾微笑回應,“但法律上,我是她的監護人;專業上,我們是研究合作伙伴;情感上...“她頓了頓,“她是讓我重獲勇氣的家人。“
研討會結束后,人流如潮水般涌向沈清瀾。名片、邀約、問題接踵而至。最令人驚訝的是《醫學評論》的主編徐巖——曾經刊登過質疑沈清瀾職業道德文章的雜志。
“沈醫生,“徐巖遞上名片,表情尷尬而誠懇,“我們希望做一期您的專題報道。不是洗白,而是...誠實地探討心理治療的邊界。“
沈清瀾正要回應,一只熟悉的手搭上她的肩膀。林小滿不知何時溜進了會場,藍發在腦后扎成利落的馬尾,穿著那件“莊重的“淺藍襯衫——雖然現在別滿了各種夸張的徽章。
“這位就是藍鳥女士吧?“徐巖眼睛一亮,“能否邀請兩位一起接受采訪?談談繪本創作背后的故事?“
林小滿挑眉看向沈清瀾,眼神分明在說“你決定“。那顆紐扣胸針突然變得沉甸甸的,沈清瀾意識到,這不再只是關于她一個人的身份轉變,而是她們共同故事的下一章。
“可以,“沈清瀾說,“但有一個條件——文章必須提及有多少'問題少年'其實只是缺乏被真正傾聽的機會。“
徐巖連連點頭,林小滿則偷偷捏了捏沈清瀾的手腕——她們之間的秘密慶祝方式。
人流漸漸散去后,一位銀發女士等在最后。沈清瀾認出她是國家心理協會主席鄭教授。
“沈醫生,“鄭教授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協會有意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別工作組,尤其關注司法系統中的未成年人。我們希望您能擔任副組長。“
沈清瀾驚訝得忘了回應。林小滿在一旁吹了個口哨:“哇哦,沈醫生要改寫規則了?“
“不是改寫,“鄭教授微笑,“是補充那些被忽視已久的真理——最好的治療師往往是曾經的傷者。“
走出大樓時,夕陽正好。林小滿蹦跳著下臺階,突然轉身:“嘿,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嗎?你說你只是個'傾聽者',讓我把你當'樹洞'。“
沈清瀾點頭。那天少管所會面室的塑料椅,林小滿挑釁的眼神,還有她自己完美醫生面具下的裂痕,都歷歷在目。
“現在看看你,“林小滿張開雙臂,仿佛要擁抱整個天空,“行業標桿、改革推動者、藍鳥的星星。“她咧嘴一笑,“不賴嘛,醫生。“
沈清瀾望向遠處的地平線,那里是她們即將啟程的瑞士,是繪本等待出版的未來,是無數的可能性。她不再是那個躲在藥物和專業術語后的破碎靈魂,也不再是需要林小滿來證明自己價值的醫生。她是兩者之和,更多。
“不賴,“她回應林小滿的笑容,“確實不賴。“
當晚,沈清瀾久違地夢見了母親。夢中沒有墜落,沒有鮮血,只有母親坐在畫板前完成《星星與藍鳥》最后一頁的場景——星星女孩和藍鳥并肩站在船頭,駛向灑滿晨光的地平線。母親回頭對她微笑,然后輕輕合上繪本,扉頁上寫著:“給我的小瀾,和所有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人。“
沈清瀾醒來時,晨光已經透過窗簾。樓下傳來林小滿做早餐的聲響——大概率是在燒焦什么——和走調的哼唱。那顆紐扣胸針躺在床頭柜上,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她拿起手機,給Prof. Keller回復了確認郵件,然后給周明遠發了條信息詢問監護權文件的國際認可流程。最后,她點開母親繪本的電子稿,在最后一頁加了一行字:
“故事的結局由每一位讀者續寫。你的傷痕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沈清瀾&林小滿“
窗外,一只藍鳥飛過晴空,消失在遠方的云層之后。沈清瀾微笑著想,母親或許早就預見了這一切——不是作為預言,而是作為希望。而現在,這份希望將被傳遞給更多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