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的鬧鐘像一記耳光。沈清瀾猛地坐起,手指下意識摸向身旁——空的。林小滿已經起床了,樓下傳來微波爐的嗡鳴和走調的哼唱聲。
手機屏幕亮起,兩條未讀消息。第一條是周明遠發的:「確認了,監護權聽證會9:30,家事法庭3號廳。」第二條來自醫療委員會:「執業資格聽證會9:30,司法大廈15樓會議室。」
沈清瀾的指尖在屏幕上停滯。同一天,同一時間,城市的兩端。命運惡作劇般的安排。
“煎蛋還是麥片?“林小滿出現在門口,藍發根已經蔓延到耳際,手里揮舞著鍋鏟。她穿著沈清瀾給她買的淺藍色襯衫——“看起來更像個正經人“,她當時這么嘲笑,但還是乖乖穿上了。
“小滿...“沈清瀾將手機遞過去,“聽證會...“
林小滿掃了一眼,鍋鏟停在半空。“哈!“她短促地笑了一聲,“故意的吧?“
“應該只是巧合。“沈清瀾下床,迅速切換成問題解決模式,“我讓周老申請延期你的聽證會——“
“不。“林小滿的鍋鏟重重敲在門框上,“我們各自應戰。“
陽光穿過窗簾縫隙,在林小滿臉上投下條紋狀的陰影,讓她看起來既像那個倔強的少管所女孩,又像個陌生的、堅定的年輕人。
“你確定嗎?“沈清瀾輕聲問,“法庭上可能會——“
“我能應付。“林小滿轉身往廚房走,聲音飄回來,“又不是第一次被一群人圍著評頭論足了。“
早餐在沉默中進行。沈清瀾偷偷觀察林小滿——女孩正專注地把吐司切成整齊的小方塊,動作近乎儀式感。這是她焦慮時的習慣,沈清瀾在少管所就注意到了。
“聽著,“沈清瀾放下咖啡杯,“無論發生什么,這都不是終點。我們還有瑞士的選項,還有...“
“別。“林小滿抬頭,眼神銳利,“別提前安慰我,就像我已經輸了似的。“
沈清瀾怔住了。林小滿突然伸手覆住她的手:“我相信你能搞定那些白大褂老古董。你也得相信我能搞定那些黑袍子老古董,明白?“
這一刻,沈清瀾恍惚看到了母親繪本里那只藍鳥——不再是籠中困獸,而是展開翅膀準備迎接風暴的勇者。
“明白。“她緊握那只手,感受著上面的繭子和未愈的傷痕。
兩輛車分別來接她們。周明遠親自為林小滿開車,老人今天打了領帶,看起來莊重又慈祥。“別擔心,“他拍拍沈清瀾的肩,“我找了最好的家事律師。“
溫蒂則陪同沈清瀾前往醫療委員會。紅色卷發今天被嚴肅地盤起,但耳垂上搖晃的骷髏耳環還是暴露了她的本性。“我帶了五十個支持你的同行簽名,“她小聲說,“還有三個曾經的患者愿意作證。“
分道揚鑣前,林小滿突然跑回來,往沈清瀾口袋里塞了什么東西。“別現在看,“她眨眨眼,“等需要勇氣的時候。“
司法大廈的電梯慢得令人窒息。沈清瀾摸到口袋里的東西——一個小布包,里面似乎是...一顆紐扣?她想起這是林小滿少管所制服上的,女孩一直留著當“護身符“。
會議室門開的那一刻,沈清瀾下意識挺直了背。長桌后坐著五位委員,最中間是白發蒼蒼的杜主任——業內聞名的“執照殺手“。而右側的“專家顧問“席位,張敏正對著她露出勝券在握的微笑。
“沈清瀾醫生,“杜主任開門見山,“您被指控違反多項職業倫理,包括與患者發展不當關系、模糊專業界限、利用患者滿足個人情感需求等。您有何回應?“
沈清瀾的手指緊握紐扣,金屬邊緣陷入掌心。她準備好的專業辯護詞突然顯得如此蒼白。深吸一口氣,她做了一個從未在專業場合做過的決定——脫下白大褂,摘掉醫生面具。
“是的,我模糊了界限。“她的聲音出乎意料地平穩,“因為當我遇到林小滿時,我看到的不只是'患者',而是一個被世界傷害卻仍在反抗的靈魂,就像...“
她卷起左袖,露出那些淡化的疤痕。會議室一片吸氣聲。“就像曾經的我。治愈從來不是單向的,委員會諸位。我在幫助她的同時,她也拯救了我。“
張敏突然插話:“感人表演。但專業倫理存在的意義就是防止這種危險的情感糾葛!“
“什么更危險?“沈清瀾直視她,“嚴格遵守界限卻無法真正幫助患者,還是適度跨越界限拯救一條生命?林小滿現在有了藝術展、出版合同和光明未來。如果沒有這種'危險關系',她可能還在少管所自殘,或者更糟...“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復述著母親繪本的理念——星星與藍鳥互相治愈的故事。這個認知給了她莫名的勇氣。
“我提交的證據中有林小滿的藝術作品和心理健康評估對比。“她將材料分發給委員們,“請看看這種'違規治療'的實際效果,再判斷我的專業能力。“
與此同時,家事法庭的氣氛同樣劍拔弩張。林小滿坐在被告席,面對兒童福利局官員的尖銳提問:“沈清瀾醫生與您非親非故,為何認為她適合擔任您的監護人?“
周明遠剛要發言,林小滿卻自己站了起來。“因為她知道傷痕的形狀。“她平靜地說,從文件夾取出《星星與藍鳥》的繪本復印件,“她母親畫了這個,關于一個受傷女孩和一只被困住的鳥互相拯救的故事。“
法官——一位嚴厲的中年女性——皺眉翻閱繪本:“這與本案何干?“
“因為這就是我和沈醫生的故事。“林小滿又拿出自己的《回應》系列畫作,“她給了我安全的籠子,而我給了她飛翔的勇氣。這不是血緣能定義的,法官大人。“
旁聽席傳來竊竊私語。兒童福利局官員不依不饒:“沈醫生本人為何缺席如此重要的聽證會?這是否說明她對監護責任的輕視?“
林小滿的指甲掐進掌心,但聲音異常清晰:“因為她同時在醫療委員會為自己的職業理想而戰。真正的監護不是拴住對方,而是支持彼此成為更好的人——這是她教我的。“
休庭期間,沈清瀾在洗手間隔間里查看手機。林小滿五分鐘前發來短信:「星星不需要道歉也能發光」。巧合的是,她剛剛發給林小滿的短信寫著:「藍鳥早已擁有自己的天空」。
這種不約而同的默契讓她眼眶發熱。她攥緊那顆紐扣,突然明白了林小滿的用意——這不是護身符,而是一個提醒:她們各自帶著彼此的一部分在戰斗。
下半場聽證會,張敏拋出了殺手锏:“委員會是否知道,沈醫生計劃帶林小滿前往瑞士?這是否涉及利用患者滿足個人情感需求?“
會議室一陣騷動。沈清瀾深吸一口氣:“事實上,瑞士創傷研究中心和出版社的邀請是分別發出的。林小滿以藝術家身份獲得獨立簽證,不存在任何利用關系。“
“那么您是否承認,“張敏步步緊逼,“您與林小滿的關系已經超越了正常醫患范疇?“
沈清瀾看向窗外,陽光正好。她想起那個暴雨夜的天臺,想起林小滿畫中纏繞的紅線,想起母親未完成的繪本結局。
“我承認。“她轉向委員會,聲音堅定,“但這正是治愈的本質——看見彼此完整的靈魂,而不只是診斷書上的標簽。如果這違反倫理,那么倫理需要被重新定義。“
另一邊,法官正在做最后提問:“林小姐,假設監護權獲批,您對未來有何規劃?“
所有人都期待聽到關于藝術學校、畫展的華麗描述。林小滿卻走到法庭中央,從背包取出畫具,當眾開始作畫。十分鐘后,她展示了一幅簡單卻有力的速寫:兩個女性站在不同 podium上領獎,彼此相視而笑,腳下延伸出的紅線在畫面中央交織成心形。
“我的規劃是:她繼續治愈別人,我繼續用藝術說話。有時在同一個城市,有時在地球兩端。“林小滿直視法官,“但無論多遠,我們都知道對方在那里。這就是家的意義,不是嗎?“
最終宣判時刻,沈清瀾站在醫療委員會面前,聽著杜主任嚴肅的聲音:“委員會認為,沈清瀾醫生的方法雖非傳統,但成效顯著。建議不僅保留其執業資格,還應將其'雙向治愈'模式納入青少年創傷治療培訓課程...“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法官的法槌重重落下:“鑒于林小滿與沈清瀾醫生之間形成的特殊情感紐帶,以及后者提供的穩定環境與專業支持,本庭裁定...“
兩處聽證室,兩個不同的勝利,同一時刻的喜極而泣。沈清瀾沖出門時,手機已經響起。不是林小滿,而是周明遠:“她贏了!全贏了!連趙家安插的那個福利局官員都投了贊成票!“
沈清瀾的眼淚終于落下。她摸索著口袋里的紐扣,突然發現上面多了一行小字——不知何時林小滿刻上去的:“帶著我的勇氣,就像我帶著你的。“
黃昏時分,她們在老家門前的秋千上重逢。林小滿的藍發在夕陽下宛如火焰,沈清瀾的白襯衫上還別著醫療委員會的出席證。沒有擁抱,沒有歡呼,只是肩并肩坐著,輕輕搖晃。
“繪本結局我想好了。“林小滿突然說,“星星和藍鳥建造了一艘船,駛向新大陸。“
沈清瀾微笑:“我以為會是藍鳥終于飛向星空。“
“太老套了。“林小滿撇嘴,“重點是她們一起選擇未知,而不是被動等待救贖。“
遠處,周明遠的車緩緩駛來,老人興奮地揮舞著一沓文件。新的戰斗還在等待——簽證、出版、可能的趙家反撲...但此刻,在這個金色的黃昏里,兩顆曾經破碎的心靜靜跳動著,完整而堅強。
沈清瀾想,母親繪本的最后一頁或許就該是這樣:星星與藍鳥并肩而坐,身后是走過的風雨,面前是無盡的可能。不是結局,而是一千個新故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