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研究
- 周釗宇
- 1265字
- 2025-04-08 20:26:32
第一章 古典經濟學的利潤率下降理論及其批判
利潤是資本積累的刺激與動力,利潤率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關注的核心經濟變量。早在馬克思以前,古典經濟學就注意到了利潤率下降的現象。由于觀察的視角和所代表的立場不同,不同經濟學家對利潤率下降原因的解釋和對利潤率下降所持的態度也就不同。
在18世紀,當時的經濟學家主要是從資本貸入者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認為利潤率的下降是一種健康的現象。例如,休謨就認為利潤率降低使得物價更趨低廉,消費受到鼓勵,有利于促進工商業的快速增長。亞當·斯密和休謨一樣,對利潤率的下降表示樂觀。在他看來,利潤率下降不僅可以通過有損靠貨幣利息生活的大富豪而鼓勵資本從事實業,而且能夠通過降低物價來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利潤率保持在較高水平是資本積累落后的標志,利潤率下降不會危害資本積累。斯密所處的時期是工廠手工業階段,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提高生產。隨著產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生產由工廠手工業階段進入機器大工業階段,產業資本主導各個生產部門,勞動實際隸屬于資本,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得完全統治地位,社會財富大量增加。這使得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三個階級(資本家、雇傭工人、地主)和相應三種收入(利潤、工資、地租)的區別越加明顯,大衛·李嘉圖開始思考在新創造的價值分割為利潤、工資和地租三種收入的條件下,資本家、雇傭工人和地主三個階級所得份額的消長會對資本積累產生怎樣的影響。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理論代表,李嘉圖將利潤——資本家階級的收入、資本積累的源泉以及科學發明和技術進步的刺激——視為資本主義生產的關鍵變量。利潤率的下降會窒息資本積累的動力,李嘉圖對此深感憂慮。[1]
捕捉到這種現象,提出這個問題,是古典經濟學的重要貢獻。但限于階級立場和由此決定的理論狀態,古典經濟學不可能對利潤率下降的原因做出正確的解釋。馬克思對此說明:“以往的一切經濟學都沒有能把它揭示出來。經濟學看到了這種現象,并且在各種自相矛盾的嘗試中絞盡腦汁地去解釋它。由于這個規律對資本主義生產極其重要,因此可以說,它是一個秘密,亞當·斯密以來的全部政治經濟學一直圍繞著揭開這個秘密兜圈子,而且亞·斯密以來的各種學派之間的區別,也就在于為揭開這個秘密進行不同的嘗試。”[2]
本章前兩節分別考察英國古典經濟學成熟階段的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和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完成者大衛·李嘉圖的利潤率下降理論,第三節是對古典經濟學利潤率下降理論錯誤根源的揭示——立場局限和理論缺失。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就是在批判古典經濟學的過程中形成的,通過考察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利潤率下降理論,能夠更好地理解馬克思利潤率趨勢下降規律的形成邏輯和獨特貢獻;另一方面,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利潤率下降理論對馬克思之后的利潤率理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布倫納的過度競爭論就是亞當·斯密利潤率下降理論的翻版,伊藤誠的勞動力短缺論和韋斯科普夫的勞工力量增強論借鑒了大衛·李嘉圖的利潤率下降理論。通過本節的考察,也有助于更加全面和透徹地理解激進政治經濟學內部利潤率下降理論的各個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