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 別問為什么
- 支海民
- 1634字
- 2024-05-06 12:34:59
有關南宋滅亡的那一段歷史已經被文人墨客盡情渲染,元朝軍隊攻陷江南后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累累暴行令人發指。
痛定思痛,我們只是站在歷史的角度進行反思,每次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為什么總會出現許多漢奸叛徒?蒙古民族固然強悍,但是他們兵源有限,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初期,就奉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允許漢族人在朝廷當官,但是不能讓漢族人掌握更大的權力,一旦權力超出可控的范圍就想辦法除掉你,胡三的下場就是最好的詮釋。
當然,戰場上替可汗賣命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一些漢人,有漢人士兵也有漢人將軍。“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雖然無法考證《木蘭辭》的具體朝代,可汗屬于少數民族最高統治者稱謂,應該認定為大蒙古國在漢族地區征兵。當然,像魯智深那樣在戰場上反戈一擊的將軍極少,絕大部分丁夫一直到死都不知道為誰打仗,丁夫們把打仗作為職業。
統治者并不糊涂,最起碼他們受過高等教育,知道權力對君王來說至關重要,維護權力的主要手段第一是軍隊,第二是必要的規章制度,第三是弘揚忠君,第四是愚民政策。當然,還有稅賦,宗教等等。
忽必烈在大都(BJ)建立元朝之前,對漢族歷代君王所奉行的政策法規做過詳細研究,認識到在漢民族居住地區實施有效統治,必須重視漢文化,推崇儒家學說,大部分行政法規和各項制度都參照歷代君王的舊有模式發布實施,注重農桑,創辦學校,尋常百姓感覺誰當領導都一樣,免不了皇糧國稅,即使少數抗爭者占山為王,也無法對元朝政府造成威脅,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個完全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得以鞏固。
應該強調的是,忽必烈重視佛教文化,他們甚至認為釋迦牟尼是蒙古人的祖先,忽必烈每次出征前或者凱旋都要去寺廟禱告,各路神仙皆大歡喜,衷心擁護忽必烈的領導,就連女媧伏羲也對元朝政府表示認可,不認可有啥辦法?神仙無法阻止改朝換代。
那一天女媧圣母一覺醒來,看見床頭柜上放一張請帖,原來是如來佛祖開會,通知女媧圣母參加。女媧圣母感覺世事顛倒了,下級通知上級參加會議。不過圣母隨即表示理解,改朝換代的年代,神仙的身份地位代表當朝政府對你的重視程度。前朝政府注重道教,加之女媧圣母處事低調,處處替人民群眾著想,因此受到了廣大神仙和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當年真正懂得佛家經典和道教文化的極少,絕大部分信徒只管燒香叩頭,并不知道你叩拜的神仙是誰,還以為如來佛祖跟灶君地位相等,看見那個大耳朵神仙心里頭莫名敬仰。大家根本不知道女媧圣母跟如來佛祖的隸屬關系,即使知道也沒有人更正,比如,百子庵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凡夫俗子心里有啥訴求都去百子庵禱告,跟老百姓有啥事都去衙門告狀一樣,大家認定觀音菩薩就是他們的主管領導。
忽必烈接受過高等教育,知道佛教經典和儒家文化對治國理政非常重要,忽必烈定都BJ后首先做了兩件大事
由于當朝皇帝認為佛祖的地位至高無上,因此佛祖通知女媧開會屬于正常。那種通知帶著命令的性質,意思是女媧必須參加。
女媧圣母思考良久,決定還是屈尊前往。因為你不去就是對朝廷不滿,朝廷為你修廟你就會獲得眾多信徒的頂禮膜拜,朝廷決心拆廟你就死無葬身之地,盡管圣母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那不管用,皇帝的意志決定神仙的身份地位。
西天再現了當年鼎盛時期的盛況。由于天河引水工程分流到西天,到處生機盎然
大家知道,鐵木真已經仙逝,孫子忽必烈追認鐵木真為開國皇帝,如來佛祖有意為鐵木真封神,封神也是一項非常嚴肅的議程,必須一半以上的神仙同意,不過看起來問題不大,大家都習慣了看統治者的意圖行事,沒有人愿意跟皇帝作對,因為皇帝掌控著神仙們的前途命運。
女媧還是受到了高規格接待,因為女媧在道教文化中享受至高無上的地位,許多天界頗有造詣的神仙都信奉道教,如來佛祖不敢得罪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菩提祖師鎮元大仙那些大佬,相互間保持友好。
現任閻王也提交了申訴報告,認為女媧圣母對他自己處罰太重,大家也認為對原任玉皇大帝的處罰就是有點過重,但是現任玉皇大帝在工作崗位上干得更出色,沒有必要對現任玉皇大帝的職務進行重新調動,不要見異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