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前任可汗鐵木真獨具慧眼,窩闊臺是個非常稱職的繼任領導。窩闊臺擔任可汗職務以后,繼承鐵木真未竟遺愿,聯宋滅金,于1234年把金國徹底消滅。從此后大蒙古國在北方沒有了對手,窩闊臺揮師西征,平定老爸鐵木真仙逝后西方國家趁機叛亂,鞏固了大蒙古國在歐亞各地的領導地位。
切不可以為金國滅亡對南宋是個好事,實際上那是南宋噩夢的開始。開始幾年窩闊臺為了鞏固北方政權,采用“漢法”,立朝議,建中書省,增頒法令,確立稅負,政府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各家各戶,規定凡是種田的農戶和出生的丁夫都必須納稅。所以,打仗的目的是占領,占領的目的就是掠奪。對于老百姓來說,無論誰統治,皇糧國稅必不可免。
金國滅亡,南宋趙昀皇帝也曾經高興了那么幾天,終究是老對頭,開封城破的慘狀依然記憶猶新,想不到百年之后金國政府遭到了報應,窩闊臺親自砍下了完顏的人頭。滿以為大蒙古國能分給南宋政府一杯羹,豈料趙昀皇帝什么也沒有得到,長江以北除過少數民團占山為王之外,南宋政府沒有瓜分金國一寸領土,南宋軍隊依然固守長江以南。趙昀皇帝雖然內心耿耿于懷但是也不能有任何情緒宣泄,因為前朝大臣依然掌控著朝廷實權,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沒有立場沒有是非觀念,墻上蘆葦,那邊風大就倒向那邊,為大蒙古國吹噓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為了國家利益而仗義執言。直到那一年窩闊臺西征凱旋,對南宋發動突然襲擊時,滿朝文武才如大夢初醒,原來大蒙古國覬覦南宋已久。雖然南宋將士依據長江天險沒有讓窩闊臺得逞,確實把趙昀皇帝驚出一身冷汗,看來當初髯鳴的主張絕對正確,對待任何敵國都不能心存幻想。
窩闊臺只是虛晃一槍,迅速北上,大蒙古國主要目的是打探虛實,兵不厭詐,給南宋王朝提個醒,一山不容二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窩闊臺的隊伍里有一員漢族名將,此人正是魯智深。那一年魯智深去窩闊臺的大營里推銷佛家經典,想不到兩人一見面就成為摯友,窩闊臺喜歡魯智深的直爽和仗義,魯智深那把六十二斤重的禪杖就能證明這條漢子力大無窮,佛家經典對窩闊臺并不重要,魯智深卻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窩闊臺問魯智深愿不愿意入伙?魯智深回答只要有肉吃有酒喝干啥都行。
于是窩闊臺付給彌勒佛一筆經費,魯智深便跟隨窩闊臺南征北戰,第一次戰役是攻克沈陽,沈陽乃是金國在東北地區的第一大戰略要地,攻克沈陽就等于金國大勢已去,窩闊臺給魯智深撥了五百步兵,魯智深手執禪杖在金營殺了個七進七出,直殺得金兵屁滾尿流,望風而逃,狼的圖騰在沈陽城迎風招展,窩闊臺在沈陽城墻上為魯智深授勛,關切地詢問魯智深要不要女人?
一句話勾引起魯智深傷心的回憶,魯智深想起了他在陜北有一個老婆還有一個兒子,光陰荏苒轉瞬間魯智深已經進入人生的晚年,雖然老當益壯卻不再迷戀床笫之歡,魯智深說灑家只要有肉吃有酒喝就行,視金錢美女如糞土。
金國滅亡后魯智深又跟隨窩闊臺征戰西域,每到一地幾乎無堅不摧,沒有遇到對手。魯智深的故國在延安山西附近,理論上屬于漢族人管轄的地區,西天取經回來后魯智深同志認為他自己還屬于北宋領導,因此替窩闊臺打仗特別賣力,西征凱旋后窩闊臺突然掉轉馬頭跟漢族人開戰,魯智深才認識到他這多年是替敵人賣命。所以,人沒有文化特別可怕,可怕到敵友不分。
窩闊臺西征凱旋以后調轉槍口,打算一舉拿下南宋,為什么只是虛晃一槍?這跟魯智深幡然醒悟有很大關系,老魯同志關鍵時刻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意識到窩闊臺亡我之心不死,再不能糊里糊涂替敵人賣命,于是在戰場上反戈一擊,用實際行動阻止窩闊臺南進,窩闊臺知道魯提轄的厲害,只得倉促收兵。
從此以后魯智深就在南宋定居,雖然匡復中原的口號年年都有人提及,但是已經遙不可及。魯智深定居南宋以后看破紅塵,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以后數十年盡管大蒙古國跟南宋政權摩擦不斷,但是由于魯智深威名在外,南宋王朝得以繼續維持。
另一方面窩闊臺只在位十三年便抱病而亡,這跟大蒙古國領導生活不檢點有關,常常日戰千員將夜宿九間房,過早透支生命,英年早逝,痛惜。窩闊臺死亡后大蒙古國蒙哥汗即位,即位不長時間也抱病而亡。緊接著大蒙古國發生內亂,鐵木真的孫子忽必烈跟胞兄激戰四年,這一段時間內由于金國和西夏已滅,一些地方勢力沒有能力跟大蒙古國挑戰,忽必烈平息內亂后建都BJ,國號元,追封孛兒只斤也速該為列祖,鐵木真為太祖,拖雷老爸為睿宗,三爸窩闊臺為太宗。而忽必烈則自封為元世祖。
現代人將鐵木真和元朝混為一談,殊不知鐵木真只是建立了大蒙古國,元朝屬于忽必烈建立,忽必烈追封爺爺鐵木真為元太祖,好像這是對先輩的一種追認,歷史上有過先例,唐太宗李世民就追封老祖爺爺為皇帝,那是一種禮儀,是為了表示對列祖列宗的尊重,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實際上執掌大權的仍然是李世民自己。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時,趙昀皇帝仍然在位,大蒙古國內亂并不影響兩國之間的戰爭,實際上從窩闊臺執政開始,南宋跟大蒙古國就進行了四十年戰爭。這里面不存在對與錯,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說,甚至沒有信仰沒有任何立場觀點,戰爭的全部目的就是占領。忽必烈平息內亂之后,立刻盡發全國之兵對南宋展開全面戰爭,兩年后臨安淪陷,南宋王朝步步后撤,終于退無可退,皇室貴胄以及十萬軍民不甘受辱,紛紛投海自殺,葬身魚腹。
縱觀歷史,南宋王朝從建國之初,就奉行了一條喪權辱國的投降政策,南宋的滅亡不是由于農民起義,而是外族入侵,反思這一段歷史,我們應該汲取什么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