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半顆蠶繭和深衣之制:絲綢和服式
桑蠶絲綢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特質之一,曾經的絲綢之路見證了這一文化的繁榮。傳說中,絲綢是黃帝的元妃嫘祖發明,黃帝夫妻生活的年代距今四五千年,考古發現也大致印證了這一傳說。
說到考古發現,就不得不說那“半顆蠶繭”了。1926年,一位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縣的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半顆蠶繭,這一發現馬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因為中國古老的養蠶歷史在黃帝的故鄉得以證實”1。但這一發現也引起了長期爭論,有人質疑當時發掘的科學性,因此不贊成根據這個靠不住的孤證,來斷定仰韶文化已有養蠶業。
山不轉水轉,半顆蠶繭不能證實的絲綢起源,被其他考古發現所證實:在浙江湖州錢山漾遺址的竹筐里,發現了絹片、絲線和絲帶等殘存物,這證明中國南方的絲綢,至少起源于4 000年前;滎陽青臺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也出土了絲織物殘片,它們距今約5 500年。這些考古發現,都將絲綢的起源定在了距今5 000年左右。這些考古發現也說明,嫘祖的傳說并非空穴來風;“半顆蠶繭”的發現,也基本可靠。四五千年前,生活在黃河、長江流域的先民們,經過漫長的摸索,開始建立起了原始蠶桑絲織業。

浙江湖州錢山漾出土絹片。錢山漾遺址距今4 200~4 400年,此地因出土了絲綢殘片而獲“世界絲綢之源”的命名。經浙江省紡織科學研究所鑒定,其中尚未完全碳化的小塊絹片為家蠶絲織物,平紋織物,密度為每吋(英寸)約120根
絲綢的色彩、圖案豐富,穿上后的高級感強烈,但原始時期的絲綢產量少,所以它主要用來作尸服,也就是做新亡者的衣服,那時的尸服并無兇意,反是吉意,它是讓靈魂升天的載體。進入商周時期,絲綢又被用作“事神明”,君臣貴族穿上絲綢祭服,從事郊廟社祠的祭祀活動。
春秋戰國時期,高級絲綢的工藝技術突飛猛進,那時的社會上層中,有一個巨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他們食必粱肉、衣必文繡;那時的國與國之間,也以美錦文繡做饋贈,甚至還用刺繡織工做盟和贄禮。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出土了一座戰國晚期楚墓,即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絲綢珍品,故被稱為“絲綢寶庫”。此墓的墓主是一位士妻,但就是在這位下級貴族的墓葬中,葬下了大量絲綢珍品,像絲織衣衾就有35件,包括了衣、褲、裙、袍、夾袱等,而絲綢的種類也有絹、綈、紗、羅、綺、錦、絳、組8類,由此足見當時絲綢使用的盛況。到了漢代,絲綢又成了財富的象征,一些漢墓中就被埋入了象征財富的絲織品碎片,像江陵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的木簡上,就記“繒笥,合中繒直兩千萬”2。

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對鳳對龍紋繡淺黃絹面衾

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彩條紋綺袖緣
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文物,也引來對深衣的又一輪討論。深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服裝,它流行的時間長,形制也是聚訟不已。深衣起源于原始社會晚期,至遲在商代,它的形制已完全形成。周代貴族中,興起的是一種寬大深衣,同時,深衣也在社會各階層流行開來。
關于深衣的形制,《禮記·深衣》有一段經典記載:“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長毋被土。續衽鉤邊……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這一段記載,除了“續衽鉤邊”,其他文字都好理解:深衣要符合“五法”——規、矩、繩、權、衡這是五種度量工具,代表的是深衣制作的五個標準,也就是衣袖要圓如規,領要方如矩,背縫要繩如直,下擺要如權衡之平。“五法”或象征穿著者有這些品德,或警勉穿著者照此立身。深衣還要長短合適,長不拖地,短不露膚。“十有二幅”,指的是裳的裁制,深衣雖是連裳,但制作時要上下分裁,下裳用六幅,分幅再交裁為二,總計十二幅,這對應的是十二月。

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鳳鳥紋刺繡
但“續衽鉤邊”,后人的理解就不同了。東漢鄭玄、唐代孔穎達,認為它說的是曲裾衣襟;清代江永的《深衣考誤》,以其為衣內的小襟;當代服飾史家沈從文提出,“衽”就是漢代人所說的“小要(腰)”,而深衣的特點,就是將兩片矩形衣料——“小要”或衽,縫嵌到兩腋窩處,這樣,一可展示形體美,二來也使兩臂的舉伸更加自由。
其實,“續衽鉤邊”只是深衣謎團的一角,因為直到今天,都沒有在出土實物或衣服形象資料中,找到與《禮記》記載相一致的衣服,至于原因,據分析,有可能出在《禮記》這部書上。《禮記》是戰國秦漢年間儒者對各類禮樂論述的雜編,所以內容中既有對西周禮制的追述,也有各位作者對他所處時代服飾的印象,這樣,雜湊的《禮記·深衣》,就給后人留下了一道無解的難題。
不過,后人也并非深陷于此。宋朝時,一些大學問家喜穿深衣,比如司馬光就曾自作深衣,在他的私家花園里穿著;朱熹春夏也穿深衣,但當學生問他“衣裳制度”時,他的回答是:“也無制度,但畫像多如此,故效之。”學生又問:“有尺寸否?”朱熹又回答:“也無稽考處。那《禮》上雖略說,然也說得沒理會處。”3朱熹穿的深衣,也只是個大略仿佛而已,想必司馬光的自制深衣也如此。

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曲裾深衣
大概率上,完全弄清深衣的形制,是一個艱巨且幾近不可完成的任務。有鑒于此,就化繁為簡,對深衣做個基本解釋如下:作為服裝,深衣的主要特征是,上衣下裳相連,被體深邃;深衣有直裾,也有曲裾。
1 趙豐:《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黃山書社2016年版,第10頁。
2 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赴紀南城開門辦學小分隊:《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遣策考釋》,《文物》1976年第10期,第41頁。
3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一〇七《朱子四·雜記言行》,王星賢點校,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6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