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律所經營管理之道:邁向國際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作者名: 徐家力本章字數: 1628字更新時間: 2025-03-28 15:29:17
三、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
“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向來是法律服務行業中廣泛討論的一個話題,可何謂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化”?是不是可以說只為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刑事、知識產權等)提供法律服務就是專業化的體現?又或者說對法律服務的某一個環節(重組、并購、回購等)提供服務就是專業化?筆者認為這都可以算是專業化的體現。專業化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還并不突出。我們現在所說的專業化,其實是市場競爭導致的結果。筆者認為作為律師能夠涉獵各方面的法律,參與各種類型事務,或者說“萬金油”律師的時代早已過去了。迎接我們的是精細化分工的時代,未來的律師行業競爭將非常激烈,這種激烈競爭源于精細分工。
例如,2020年創收排名前50名的律所總創收超7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上海的律師的收入就占據了半壁江山,剩下的份額則大部分被廣州、深圳這些沿海城市的律師的收入占據。為什么是這些地區的律師分到了大部分蛋糕?再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分得這部分蛋糕的律師人數僅占到我國律師總人數的兩成。這一現象恰恰印證了律師行業中的一句行話:20%的律師做了80%的業務,而80%的律師在搶剩下的20%的業務。意思就是,律師行業是一個分高低階層的行業,存在頂端的精英律師,也存在馬馬虎虎的小律師。有能力的律師不斷地接收大的業務、利潤高的業務,而這些馬馬虎虎的小律師就只能接那些不起眼的小案件,這就導致出現了兩個極端。而有能力的律師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呢?專業化程度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當事人想來律師事務所咨詢,他肯定會先去找他自己行業的行業協會,了解在這個行業中有哪些律師比較專業,誰也不會輕易就找一個律師來處理自己的糾紛。就律師而言,如果他不是當事人所咨詢業務領域的專業人員,就根本難以與當事人交流案件、了解案件。所以對當今社會而言,律師的專業化是為律師開拓市場的核心要素。以知識產權為例,筆者曾跟很多想做知識產權方面業務的律師談論過:一個律師只有在知識產權方面具備專業的知識才能做知識產權的案件。因為知識產權領域太專業,每一件知識產權案件都必然涉及龐雜的知識產權知識體系。如果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沒有這方面的實務經驗,就難以搞懂這方面的案件,連案件都搞不懂又如何處理案件?所以筆者認為,就知識產權法律領域來講,要想從業就必須有非常高的專業化知識水平。法院也是遵循這一個規律的。
知識產權法官是很專業的:首先,并不是每個法院都有知識產權庭。只有少數水平較高的法院才有知識產權庭。其次,所有就任知識產權庭的法官都要經過知識產權專業知識的培訓。再次,一個法院中知識產權庭的法官往往是整個法院中學歷最高的,而且大部分庭長本身就擁有學者的身份,有些還是專家,專業水平首屈一指,所以我們說這樣的法官專業。最后,中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從2001年以后,可以說是全世界范圍內較為先進的,已然領先于大多數發達國家。以信息網絡傳播權為例,很多發達國家都還未確立信息網絡傳播權這個權利。美國仍然在用版權來解釋網絡傳輸當中的法律問題。但我們中國人就很聰明地將信息網絡傳播權明文規定在了立法之中,使其具有獨立的法律屬性。這是中國立法水平的一大提升。盡管中國的執法尚不完善,但是中國知識產權的立法體系以及立法技術是很先進的。知識產權領域的法官多多少少都會接觸涉外因素,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地方的保護、摒棄了一些狹隘的局部的觀念。所以在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過程中也是比較開明的,這是知識產權法官很重要的特點。
那又為何說其公正?因為案件中有很專業的法律問題、很專業的技術問題,對于案件外的同一領域的人來說,透明度非常高。對法院公布的判決結果大家都會進行評判。就知識產權的原理來講,大家就此評論的結果都是一致的。律師也好,法官也好,都是以理服人、以專業服人、以知識產權知識服人,這種案件當中摻雜的個人的因素是比較小的。知識產權案件不像其他類型的案件的可操作性很大,會受到案件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因為知識產權案件在技術層面是相當復雜的,這是知識產權案件的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