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兩位母親之間的博弈

  • 朕在大明假冒天子
  • 鳳凰鳴高崗
  • 4036字
  • 2025-03-05 23:59:00

張祁淡然一笑,反問道,“何須親見郕王尸首,才能下得定論?倘或郕王殿下薨了,無論是何原因都當派人進宮速報皇太后殿下。”

“而今郕王府竟秘不發喪,若非是少司馬有意遮掩,那便是皇太后殿下已然下了懿旨了。”

這回不等于謙開口,張輗便似笑非笑地反問道,“皇太后殿下下了什么懿旨了?”

張祁語氣漸沉,“這我便不清楚了,不過昔年漢高祖駕崩之際,呂后為臨朝稱制,亦曾與審食其暗中籌謀,隱瞞高祖死訊,秘不發喪,直至諸呂勢力穩固,方才昭告天下,一舉掌控大權,如今郕王府如此情狀,倒似效仿前朝故事……”

于謙終于開口,這回他倒是一點兒彎子都沒有繞,直截了當地就給了個答案,“是馬順殺了郕王殿下。”

張祁剛剛經歷過“朱祁鈺已經死于正統十四年”的這一波消息沖擊,心中雖波瀾未平,卻已漸漸適應了史書與現實的偏差。

他定了定神,連忙向于謙確認道,“是那個錦衣衛指揮使的馬順嗎?”

張輗聞言,眉梢一挑,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誚,反問道,“還能有哪個馬順?你還認識哪個馬順?”

張祁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英國公府家奴”的身份,由于原身這具軀體在他穿越來之前,幾乎未曾出過英國公府半步,他當然也是說不出朝中又哪里有第二個“馬順”。

他略一沉吟,趕忙為自己找補道,“我是在想,這錦衣衛乃天子親軍,執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更司詔獄之權,凡涉及皇親國戚、朝中重臣之事,皆需陛下親自過問,錦衣衛不過是奉旨行事。”

“昔年永樂年間,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權傾朝野,構陷大臣,手段狠辣,令人聞風喪膽,據說,就連大學士解文毅公(指大學士解縉),也是因得罪漢庶人,漢庶人買通紀綱,才被紀綱派人將其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凍死的。”

“然而,紀綱最終卻因擅權跋扈、僭越謀逆,觸怒太宗皇帝,被賜以凌遲之刑,全家發配戍邊,罪狀昭告天下,可見錦衣衛再如何權勢滔天,卻始終受制于陛下。”

“何況自太宗皇帝設立東廠以來,東廠與錦衣衛互為制衡,彼此監督,形成‘廠衛并立’之勢,錦衣衛便更不可能自行其是了。”

“因此,馬順雖為錦衣衛指揮使,一向也只是陛下的耳目與利刃,絕無可能自作主張,別說馬順素來與郕王殿下毫無瓜葛,即便他與郕王殿下當真有仇,也不可能擅自行事,犯下弒殺親王的滔天大罪,他必定是受人指使的!”

“此事蹊蹺之處,正在于此,若果真有人指使,那指使之人,只怕位高權重,非同小可,陛下已然北狩,如今大明能指揮得動錦衣衛的,便只有皇太后殿下一人。”

“那么話又說回來了,既然皇太后殿下要殺郕王殿下,少司馬又是如何得知,并夜探郕王府的呢?皇太后殿下若當真有意除去郕王,必會密令錦衣衛行事,絕不會讓風聲外泄,少司馬雖屬兵部,卻未必能輕易探知如此機密之事,除非——”

他聲音漸低,目光掃過眾人,“除非此事另有隱情,或是有人故意將消息泄露給少司馬,意圖借他之手,攪動朝局。”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此事背后,恐怕不止一層算計,若果真如此,那幕后之人,心思之深,手段之狠,只怕遠超我等想象。”

由于得知真·朱祁鈺已經死了,張祁說話便更加大膽起來,他目光炯炯,語氣中帶著幾分銳利與直率,仿佛卸下了長久以來的枷鎖,言語間再無忌憚。

張祁對此事的盤算是這樣的,他心里清楚,作為穿越者,自己肯定是過不了明朝賤籍家奴的日子的。

尤其他的這種情況,與明朝賤籍中的其他三類,即樂戶、丐戶、疍戶,都不一樣。

樂戶雖精于音律,歌舞技藝嫻熟,卻因從事演藝之業,被視為賤籍,世代不得翻身,子女亦難逃此命;

丐戶以乞討、賣藝為生,或從事清掃街道、清理茅廁等賤役,備受世人歧視,不得與普通百姓通婚,更無緣科舉,前途盡斷;

疍戶以船為家,漂泊于江河湖海之上,雖勤勞謀生,從事漁業、運輸等生計,卻因身份低賤,上岸后處處受限,難以融入陸地生活。

然而這三種人雖然地位低下,但至少還有一定的自由空間。

樂戶可以靠技藝謀生,丐戶雖受歧視卻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疍戶雖漂泊但仍有賴以生存的水上生計。

而他自己呢?

身為官奴,既無技藝傍身,又無生計可依,甚至連最基本的自由都無從談起,一生命運皆系于他人之手,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倘或他不能為自己謀一條出路,等待他的只有無盡的苦難與屈辱,因此哪怕明知前路艱險,他也要盡力拼出一條生路。

所以,“成為朱祁鈺替身”這活兒,他是必然要應下的。

冒充皇親雖亦是死罪難逃,但既然橫豎都是一條命,他當然要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

與其在英國公府中茍且偷生,終日戰戰兢兢,不如鋌而走險,借機改變命運。

他若當真能成功冒充朱祁鈺,不僅有機會擺脫賤籍身份,甚至可能躋身朝堂,掌握更大的權力。

即便最終敗露,總好過一輩子為奴為婢,任人宰割。

更何況,他還有來自現代的見識與謀略,若能善加利用,或許真能在這場亂局中殺出一條通天大道。

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他在一開始就得掌握主動權,絕不能任由于謙和張輗、張軏兩兄弟牽著鼻子走。

張祁深知,自己雖被迫卷入這場風波,可若一味順從,只會淪為他人手中的棋子,最終難逃被拋棄或犧牲的命運。

他暗暗盤算,必須在這場博弈中搶占先機,要讓于謙等人明白,他張祁并非是任人擺布的傀儡,而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盟友。

他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人,即使他面前的這位“于謙”依然是歷史上的那位忠臣,也未必會真正顧及他的生死。

因此張祁的決定是,他既要表現出足夠的合作態度,又要適時展露自己的價值與手段,讓于謙等人不得不倚重他,甚至依賴他。

越是想要,就越得表現得若無其事,張祁明白,他絕不能表現得過于急切。

相反,他得在打探局勢時,適時將“冒充朱祁鈺”這件事往高難度的方向上去說,將其講得險而又險,仿佛除他之外,再無第二人能夠勝任,這才能讓于謙真正地重視他。

另一方面,他得趁著自己還沒完全跟于謙達成合作的時候,弄清楚究竟有哪幾方勢力想要真·朱祁鈺去死。

他不是質疑于謙的人品,也不是覺得于謙會刻意撒謊,而是深知人性使然。

當一個人想要另一個人去做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時,總會下意識地淡化其中的風險,降低那件事的難度。

這是人之常情,無關善惡,只是本能的自我保護與說服他人的方式。

不料張祁這一番陰謀論之后,于謙竟朝他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幾分深意,緩緩道,“猜得不錯,只是那‘幕后之人’倒并非是心狠手辣之徒。”

說罷,便抬手打開案邊的那一方塘報匣子,自匣內拈出一封細密灑金五色粉箋,那箋紙在燭火中竟流轉著一種虹霓般的幻色,“這是賢太妃吳娘娘遣中官(指太監)遞來的書信,你且看看。”

張祁伸手接過那封信箋,指尖觸到紙面時,感受到一種細膩如絲的觸感,不禁心下暗嘆,原來這就是與“宣德爐”、“宣德瓷”所齊名的“宣德紙”。

宣德紙起源于唐代所創制的金花紙,所謂“金花紙”,即是在原紙上涂上一層薄薄的膠料,然后把金屑、金片或金粒隨意灑布在上面,再經過整飾、晾干而成的一種加工紙。

傳說昔年唐玄宗與楊貴妃賞牡丹于沉香亭時,曾命梨園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三進《清平詞》。

李白得令后,欣然命筆,寫下了《清平調》三首。

其一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是“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為“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以牡丹比楊貴妃,極言楊貴妃之美與唐玄宗之愛,成為了唐詩的經典之作,金花箋亦隨之聞名于天下。

到了明宣宗即位后,因他本人極善書法繪畫,便下令以澄心堂紙及宋代加工紙為標準,全面提升宮廷用紙質量,并特命寶鈔司專司其事,廣納天下匠人,研習古法,創新工藝。

經過寶鈔司的潛心鉆研,宣德年間所出產的金花箋不僅在顏料配比上精益求精,更將金箔反復捶打至蟬翼般輕薄,并引入了砑光與印花等加工工序,將金粉嵌入紙紋,最后覆以印花云紋,使得金花箋更加絢麗精美、流光溢彩。

這種名貴官箋種類繁多,包括灑金箋、金花五色箋、磁青紙等等,因官箋的紙角上皆蓋有“宣德五年造素馨紙”之印,便被后世統一稱之為“宣德紙”,是為明代宮廷的御用之物。

張祁手上的這張箋紙亦是名不虛傳,細密金粉并非隨意灑落,而是以泥金法混入膠漆,在五色云母底紙上勾勒出暗紋龍鱗。

每一寸紋理都透著皇權的森嚴,金粉與云母的交織,仿佛將整片夜空都濃縮在這方寸之間。

這種工藝顯然是御用監匠人世代相傳的宮闈秘技,絕非民間紙坊所能仿制。

信箋上的墨跡蜿蜒如蛇信,字字透出吳賢妃的驚惶失措。

張祁一邊辨認著明朝繁體字,一邊在腦海中梳理關于吳賢妃的資料。

明宣宗朱瞻基一生共有兩位皇后,十三位妃嬪,然而他膝下僅有兩位皇子,一位是孫皇后所出的明英宗朱祁鎮,另一位便是吳賢妃所出的郕王朱祁鈺。

根據張祁的記憶,歷史上關于吳賢妃的記載并不多,相對孫皇后而言,可謂是少得可憐。

只知道吳賢妃是在永樂十年時選召入掖庭,當時明宣宗仍為皇太孫,吳賢妃便被分配到了東宮,成為了皇太孫的宮女,以此被明宣宗寵幸。

待到宣德三年,吳賢妃生下朱祁鈺后,就母憑子貴,順理成章地被進封為了賢妃。

總之,吳賢妃的前半生,是一個十分尋常的“小宮女憑借誕育皇子之功,而躋身妃嬪之列”的無聊故事。

因為這個故事在歷代帝王后宮中都層出不窮,導致朱祁鈺的這位生母在史書中的形象格外單薄,既無顯赫的家世,也無驚人的事跡,甚至連她的容貌、性情,都未曾被史官詳細記錄。

就在張祁讀信時,于謙適時補充道,“指使馬順弒殺郕王殿下之人,確實是皇太后殿下,本官能得知此事,是因為皇太后殿下向馬順下令時,意外被賢太妃吳娘娘察覺,賢太妃吳娘娘愛子心切,一面派人趕往郕王府救人,一面暗中向本官通風報信。”

他稍作停頓,目光深邃,仿佛在權衡接下來的言辭,“因此,此事雖看似復雜,實則不過是慈母護雛的本能罷了,若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倒未免言過其實了。”

張祁聞言,心中不由一震,他未曾料到,真相竟是如此直白而沉重。

皇太后為保親子,不惜對郕王痛下殺手;賢太妃為救親子,又甘冒風險勾結前朝。

這兩位母親,一位為了兒子皇位的穩固,不惜鏟除威脅;另一位為了兒子的性命,甘愿鋌而走險,后宮干政。

她們的舉動,雖截然相反,卻皆源于對骨肉的深沉愛意。

原來“郕王之死”,不過是兩位母親之間的博弈,卻牽動著整個朝堂的安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江县| 贺兰县| 汶上县| 奉化市| 沾益县| 克什克腾旗| 漳州市| 馆陶县| 拉孜县| 天祝| 华安县| 神池县| 长顺县| 大化| 武义县| 鄄城县| 许昌市| 金沙县| 平乡县| 松原市| 南开区| 岳普湖县| 巫溪县| 石阡县| 美姑县| 安顺市| 全南县| 慈利县| 独山县| 福建省| 长垣县| 利辛县| 汝阳县| 东台市| 神池县| 隆昌县| 上高县| 丰原市| 三穗县| 南和县|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