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穿越者的左右為難

“且慢!”

就在徐珵即將被拖出殿門之際,一名身著緋色云雁補子服的官員突然跨步出列,瞬間吸引了殿內所有人的目光。

“殿下!諸公!徐元玉(徐珵字元玉)并非妖言惑眾之人!”

那官員抬起頭來,滿臉焦急,目光懇切地望向眾人,似在極力壓抑內心的憤慨與惶恐,“下官與徐元玉,在永樂年間同出于豫章胡若思先生(指胡儼)門下,受教于先師之訓,習經史,研象緯,究氣候,考天人之際,揆國家之運。”

“胡公當年為大司成(國子監祭酒的別稱),總裁《太祖實錄》,修《永樂大典》,繪《天下圖志》,朝廷大著多出自他之手,其天文、地理、禮制、兵法,無所不通,豈會教出惑亂朝綱之徒?”

“殿下,國難當頭,尤當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治國安邦,當以直言為柱石,豈可因言治罪,使人噤口不言?”

“三代以來,凡能中興者,皆仰賴言路暢通,凡國破家亡者,皆因上聽下瞞!昔周厲王弭謗,終致國人暴動,唐太宗虛懷若谷,方有貞觀盛世,今瓦剌鐵騎叩關,正是需群策群力之時!”

“天象之說,自古有之,徐元玉精研象緯之學,其言未必無據,殿下不如讓他將話說完,若其言有理,可為國家謀一線生機,若其言無據,再治其罪亦不為遲,懇請殿下三思!”

言畢,他重重跪下,深深叩首,姿態懇切至極,仿佛將全身的重量都壓在了這一叩之中。

張祁一時也未叫起他。

不過這倒并非存心折辱,而是張祁根本不認識眼前的這位官員。

他記得史書上明確記載具體姓名的“南遷派”,唯有徐珵一人。

那這個人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呢?

至于這位官員所提及的“永樂年間任大司成的豫章胡若思先生”,張祁倒是能判斷出指的是胡儼。

胡儼乃是永樂朝重臣,當年與解縉同一批入閣,聲名上與黃淮、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等人并列,是明朝前期名震一時的閣臣。

但胡儼不僅是朝廷重臣,更是館閣宿儒,其主持國學二十余年,門下學生無數,可謂桃李滿天下。

單憑“胡儼學生”這一條線索,根本無從判斷眼前之人的具體身份。

張祁心中暗自思忖,卻未顯露半分,只是默默注視著那伏地之人,期望他能自報家門。

“道中,不必為我求情!”

徐珵突然大喊,聲音沙啞卻堅定,仿佛要將胸中的憤懣一吐為快,“我徐珵今日所言,句句出自肺腑,無愧于心!若因直言而獲罪,是我一人之過,何必牽連他人?”

“道中”二字仿佛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張祁記憶的閘門。

昨夜與張輗、張軏兩兄弟秉燭夜談、惡補朝中人物往事的場景,頓時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他想起來了,眼前這位伏地求情的官員名喚許彬,字道中,乃是太常少卿兼翰林待詔提督四夷館譯書。

許彬與徐珵確實同為胡儼門生,卻并非同窗。

兩人皆是胡儼親自認證過的優等生,只是入門的經歷截然不同。

許彬的求學之路頗為坎坷,永樂十年,他會試落第,遂入國子監,追隨時任祭酒的胡儼研習經義。

胡儼素來嚴苛,從不輕易夸贊門生,然而每次批閱許彬所作文章,便忍不住連聲稱嘆,“天才!天才!”

每當聽許彬解讀經書,更是不止一次感慨,“許某至,容易理會,不知何處得來?”

言下之意,竟似認為許彬的才學是天授而非師授。

相比之下,徐珵的入門經歷則更具傳奇色彩。

他幼年隨吳訥就學,十二三歲便能詩文,天賦異稟。

吳訥惜才,遂將其推薦給素有“知人之鑒”美譽的國子祭酒胡儼,盼其親授進士之業。

然彼時胡儼正臥病在床,不便收徒,見了徐珵,便試探性地讓徐珵作詩一首。

徐珵當即便賦詩道,“共喜斯文有主盟,諸生誰不仰儀刑。當時已見尊喬岳,后代應傳是列星。”

“上報明君心獨赤,下延晚學眼能青。童蒙久抱相求志,請向賢關授一經。”

胡儼聽罷,竟從床上一躍而起,連聲夸贊道,“此乃鼎鉉之器也。”

遂不顧病體,執意將徐珵收為門下,傾囊相授,親授其業。

若這兩人的友誼僅止步于“天才少年之間的惺惺相惜”,倒也還算是士林間的一段佳話。

可張祁知道,許彬與徐珵的故事遠不止于此。

景泰八年,石亨等人密謀迎立明英宗復辟時,曾暗中尋訪許彬,試圖拉攏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

許彬卻以年事已高、精力不濟為由婉拒,但他并未完全置身事外,而是向石亨推薦了自己的同門徐珵。

許彬深知徐珵才華橫溢,且胸懷大志,正是參與這場“不世之功”的最佳人選。

果然,徐珵不負所托,在奪門之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功迎立明英宗復位。

自此之后,徐珵青云直上,官運亨通,一躍成為朝中新貴。

張祁的目光在徐珵與許彬之間逡巡,先是掠過匍匐叩首的許彬,那人的背脊正微微顫抖著,仿佛承載著千斤重擔。

隨后,他的視線又掃向殿門,徐珵正被兩名錦衣衛架住,深秋的朝陽穿過飛檐,將他腕間暴起的青筋照得纖毫畢現。

徐珵的脖頸梗得筆直,正回頭瞪視著自己,眼中燃燒著近乎癲狂的執拗,像極了一頭被逼到絕境的孤狼,哪怕已被咬斷腿骨,也要拖著血痕撲向獵人。

張祁心中那股可怕的殺意再次翻騰起來,如同暗潮洶涌,幾乎要沖破理智的堤壩。

他袖中的手緊緊地握起了拳頭,指尖深深嵌入掌心,試圖用疼痛來壓制內心的沖動。

這一刻,張祁甚至有些后悔自己是一個現代人。

如果他真是那個生于斯、長于斯的郕王朱祁鈺,預先知道了徐珵和許彬將來可能會成為于謙的威脅,甚至危及大明社稷,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即刻揮手下令,讓錦衣衛將這兩個人拖出去杖斃。

可他終究是一個冒牌貨。

獨屬于現代人的道德與理性讓他無法輕易舉起屠刀。

即便他知道歷史的走向,即便他清楚這兩個人將來可能會掀起怎樣的波瀾,但他的理智告訴他,殺人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動蕩。

雖然他的本能在瘋狂叫囂,催促他斬草除根,永絕后患,但他依舊無法讓自己跨過那條底線。

張祁簡直痛苦得無以復加,他感到胸腔里仿佛壓著一塊冰冷的巨石,呼吸間盡是刺痛。

他望向殿外刺眼的陽光,那光線將徐珵的影子拉得細長扭曲,如同一條吐信的毒蛇蜿蜒在地。

穿越者想要在古代找到一條既能保全社稷,又不違背自己良知的路,怎么就這么難呢?

張祁努力說服自己冷靜,可思緒卻如同被狂風撕扯的旌旗,在理智與殺意間獵獵作響。

倘或今日將南遷派的人全部逐出朝堂,孫太后絕不會善罷甘休。

對,就是因為孫太后!

這個念頭像一柄重錘,將他心中“不能殺人”那四個字砸成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他在心底反復咀嚼著這個理由,仿佛要將每個字都烙進骨血里。

殿內香爐騰起的青煙扭曲著升向藻井,就像此刻他心中理不清的亂麻。

孫太后權勢威重,朝局牽一發而動全身,南遷派根基深厚……

若今日他強行驅逐徐珵和許彬,不僅會激化朝中矛盾,還可能讓孫太后借題發揮,甚至引發更大的政治動蕩……

到那時,不僅于謙將來的處境會更加艱難,就連他自己也可能陷入被動,甚至被孫太后抓住把柄,徹底失去主動權……

可這些字句越是鏗鏘,越像一柄柄回旋的利刃,最終狠狠扎向他自己。

張祁忽地一怔,他意識到他正在自己給自己找借口。

用孫太后的皇太后之權當作擋箭牌,不過是為了掩蓋內心深處那抹揮之不去的怯懦而已。

若真鐵了心要肅清朝堂,難道還找不出制衡孫太后的手段?

什么制衡朝局,什么隱忍謀劃,不過是為骨子里現代人的軟弱披上錦繡外袍罷了。

他現下所有的猶豫和掙扎,歸根結底不過是因為一個字。

——怕。

他怕背上濫殺無辜的罵名,怕史書上留下暴君的惡名,他怕親手染血的滋味,怕那些鮮血會永遠浸染他的夢境。

他還怕什么呢?

他害怕殺人時那熟稔的快意,害怕發現自己竟能如魚得水地操弄權柄,他更怕承認自己永遠不會是這個時代的郕王,而是一個被命運拋入歷史洪流的現代人,帶著與這個時代永遠格格不入的道德與良知。

“帶回來。”

三個字脫口而出時,連張祁自己都驚詫于聲音里的森冷。

那音色像是刀鋒劃過冰面,連殿內蒸騰的香霧都為之凝滯。

但緊接著,一股奇異的輕松感突然涌上心頭,就像壓在心口的冰川轟然崩裂,碎冰裹挾著寒流沖入四肢百骸。

原來承認軟弱比假裝強硬更需要勇氣。

“帶回來。”

張祁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平靜了許多,卻依舊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錦衣衛的繡春刀鞘撞在門檻上,驚起一聲金石相撞的銳響。

徐珵被推搡著踉蹌回殿,青袍下擺掃過柱礎時掀起細碎塵埃,在日色里紛揚如金粉,仿佛為這場劍拔弩張的對峙蒙上一層虛幻的光暈。

他踉蹌幾步,終于站穩,抬頭看向張祁,眼中閃過復雜的情緒,有憤懣,有不甘,還有一絲難以察覺的感激,像是被逼至絕境的困獸,在獵人網開一面的瞬間流露出的微妙動搖。

然而,他終究未再出言不遜,只是抿緊了嘴唇,沉默地站在殿中。

那副慣常的狂傲姿態此刻收斂了幾分,卻仍透著一股倔強。

張祁又坐回了王座,語氣冷峻如霜,“徐珵,本王再給你一個機會,準你自辯,但必須就事論事,不許再口出怪力亂神之語。”

“你若真有良策,便當著眾卿的面,一一說清楚,但記住,朝堂之上,當以理服人,若再有無禮之言,休怪本王拿你治罪。”

徐珵俯身叩首,“下官必當謹言慎行,以理服眾。”

張祁目光如炬地掃視過殿內眾人,隨即一揮手,語氣威嚴而淡漠道,“除了徐珵,其余人都起來吧。”

話音落下,殿內便浮起綢緞摩挲的細響,恍若千百條錦蛇在琉璃地面悄然游走。

于謙率先起身,神色平靜如常,仿佛方才的劍拔弩張與他無關,許彬緊隨其后,動作略顯遲緩,關節酸澀如生銹機栝,只是目光在徐珵身上短暫停留,似有深意。

很快,殿內唯剩徐珵一人仍跪伏在地,青袍下擺鋪展在金磚之上,像一尊被風雨剝蝕的石像,顯得格外孤寂。

秋陽斜切而入,將他矮小的身影拉長成扭曲的墨痕,仿佛一道無聲的枷鎖,將他牢牢釘在原地。

“少司馬方才斥責本官不顧社稷蒼生,本官倒要反問,諸公高喊‘死守京城’,然則今日之北京,當真守得住么?”

徐珵脖頸上的青筋正隨著心跳突突顫動,宛如困在琉璃罩中的蛾子,掙扎著要沖破最后一層桎梏。

他猛然一揮手臂,青袍廣袖在殿內掀起一陣疾風,仿佛要撕開那血色蒼穹,讓眾人看清這殘破江山。

“數十萬大軍已然葬身土木,張輔、王佐、鄺埜等柱石之臣盡皆戰死,京營殘破如篩,軍械庫鼠雀橫行!”

“且北京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四面皆可受敵,如今我大明精銳盡喪,五軍都督府已是空有其名,無兵可調,城防空虛。”

“敢問少司馬,可守之兵從何而來?可戰良將又在何方?莫非要讓六部文臣披甲執銳,還是驅市井百姓以血肉筑墻?”

“殿下若執意死守,一旦失利,北地三千萬百姓、京師數十萬軍民,盡成瓦剌砧上魚肉,生靈涂炭,豈非天怒人怨,令列祖列宗痛心疾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蛟河市| 西青区| 安阳县| 会泽县| 满洲里市| 东至县| 海宁市| 常熟市| 平阳县| 岢岚县| 密云县| 精河县| 陕西省| 庆云县| 湖州市| 宁蒗| 大荔县| 淄博市| 磐石市| 巫山县| 莱西市| 囊谦县| 内乡县| 陇西县| 巴南区| 彰化市| 慈溪市| 庆阳市| 兴业县| 九台市| 玉山县| 池州市| 台州市| 安阳县| 贵德县| 克山县| 尼木县| 鄂尔多斯市| 定州市| 太仆寺旗|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