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22日,冬至。紅星劇院后巷的冰棱折射著血色殘陽,蘇墨裹緊呢子大衣,看著工人們將貼有“戲服道具“封條的木板箱抬進卡車。空氣里飄著短命菊的苦香,與柴油味混成令人作嘔的氣息。
地下室鐵門掛著新換的三環鎖。蘇墨用王奶奶的鑰匙捅開鎖芯時,鎖孔內壁的銅屑沾著暗紅——有人不久前剛用暴力開過鎖。手電筒光束掃過潮濕的墻壁,前日見過的十二箱青銅碎片不翼而飛,唯余地磚上幾道新鮮的拖痕,形如扭曲的甲骨文“死“字。
“蘇小姐來得正好。“
周建軍的聲音從承重柱后傳來。他穿著罕見的西裝,胸袋插著朵枯萎的短命菊,沉香手串纏著繃帶的手腕滲出血跡:“今夜杜麗娘要唱全本《離魂》,缺個懂青銅密碼的琴師。“
卡車轟鳴聲由遠及近。蘇墨突然揮起鐵棍砸向消防栓,噴涌的水柱中,她看見陳建國正指揮工人將木箱裝進印著“華僑飯店“標識的冷藏車。箱體縫隙間垂落的紅綢,與那日槐樹下挖到的殘綢如出一轍。
“你們在復刻三十年前的慘劇!“蘇墨揚起手中拓片,青銅殘片上的生辰八字在水霧中泛著幽光,“1966年滑坡不是意外,是你們用活人血祭——“
腦后襲來的掌風打斷話音。蘇墨踉蹌撞進暗室,鐵門閉合的瞬間,她聽見周建軍沙啞的嘆息:“蘇老當年若肯交出地宮圖,你父母也不會死在滇南雨林......“
黑暗中的腐臭味突然加重。手電筒照亮墻壁時,蘇墨的血液瞬間凝固——整面墻用血畫著滇王地宮結構圖,八個方位各釘著塊帶編號的頭骨,天頂處懸著青銅編鐘,鐘舌竟是人的腿骨。
“叮——“
編鐘無風自鳴。蘇墨發現地面磚縫滲出暗紅液體,匯聚成八卦陣圖。當她將三枚玉玨按進陣眼,地磚轟然開裂,露出向下的石階。墻頭老式掛鐘的指針開始逆時針飛轉,最終停在1966年3月5日。
地宮甬道兩側的壁畫令人生寒:明代錦衣衛押送編鐘入滇、民國軍閥炸毀地宮大門、1966年考古隊在山崩中掙扎......最后一幅竟是預言般的畫面——1993年的冬至夜,穿呢子大衣的少女站在血池中央,身后十二件青銅器拼成完整編鐘。
血池沸騰的聲響從深處傳來。蘇墨摸到主墓室時,看見陳建國正將青銅碎片投入池中,血水裹著碎銅凝成鐘體,池邊石碑刻著“以骨為范,以血為引“。七個昏迷的人被鐵鏈拴在編鐘基座上,其中赫然包括失蹤月余的祖父!
“還差最后一件。“陳建國舉起虎頭鉗走向蘇明遠,“當年你祖父藏起最重要的鐘鈕,現在該用蘇家的血——“
槍聲震落穹頂積塵。張慧芳舉著五四式手槍出現在墓道口,玳瑁眼鏡后的眼神冷如寒鐵:“文物局特別行動科,放下武器。“她腕間的銀蝴蝶胸針突然振翅,灑出熒藍粉末,陳建國頓時癱軟在地。
“三十年前我父親就死在這個位置。“張慧芳踢開虎頭鉗,露出鎖骨處的三足蟾蜍烙印,“他才是真正的周建軍,當年為護編鐘被剝皮刺青,頂替他名字活下來的人......“
地宮突然劇烈震顫。血池中的編鐘自動拼合,鐘面浮現出蘇家祖傳的《滇南風物考》密語。蘇墨將玉玨按進鐘鈕凹槽時,池底升起青銅碑,碑文記載著駭人真相:滇王編鐘實為上古祭器,每三十年需以七人血祭,否則地脈崩壞——1966年、1993年,恰逢輪回。
“你以為自己在救人?“周建軍咳著血沫大笑,“看看碑文背面......“
翻轉的青銅碑背面,1993年的祭品名單上第一個名字竟是張慧芳。她突然調轉槍口對準蘇墨:“可惜這次需要蘇家嫡系的血做引子......“
爆炸聲從頭頂傳來。臺商顧先生帶著雇傭兵破墻而入,他手中的三足蟾蜍印匣與編鐘產生共鳴。當第一滴血落入血池,地宮穹頂開始坍塌,十二件編鐘同時發出喪鐘般的轟鳴。
蘇墨在最后時刻將祖父推入暗河,反身撞向青銅碑。碑文破碎的瞬間,她看見血池中浮現出父母的身影——他們1990年并非死于車禍,而是在滇南雨林被卷入同樣的血色輪回......
1994年1月6日,小寒。蘇墨從華僑飯店的雕花鐵床驚醒時,床頭柜上的青銅鐘碎片正泛著青熒。地下暗河的水聲隔著柚木地板傳來,她摸著脖頸處的繃帶,那夜撞碎青銅碑的灼痛已化作蝴蝶狀疤痕。
臺商顧先生推門而入,西裝口袋插著支短命菊:“蘇小姐的傷口有青銅銹特有的放射紋,和令尊1990年滇南尸檢報告里記載的一模一樣。“他掀開《申報》合訂本,1948年照片里的三足蟾蜍印匣此刻就擺在咖啡機上,匣底刻著甲骨文“癸酉冬至,鐘鳴七響“。
文化館廢墟前拉起警戒線。張慧芳的尸體裹著白布被抬出時,蘇墨看見法醫鑷子上夾著片銀蝴蝶翅膀——那根本不是胸針,而是植入皮下的微型發信器。警戒線外,穿皮夾克的男人正用公用電話亭的玻璃反光觀察她,頸后蟾蜍刺青上多出道新鮮刀疤。
深夜,蘇墨潛入華僑飯店地下酒窖。按照青銅碑碎片上的甲骨文提示,她將三枚玉玨嵌入1937年份紅酒柜的暗格。酒柜轟然移開,露出民國時期的金庫,成箱的微縮膠卷標注著“故宮南遷文物第叁批“。
“顧某找這間密室找了四十年。“顧先生舉著韋伯利左輪手槍現身,“當年三百箱文物在滇南失蹤,唯一線索就是你祖父在撫仙湖底拓印的地宮圖。“
蘇墨突然揮起紅酒開瓶器砸向消防噴淋頭。水流激發的瞬間,她抓起膠卷筒撲向通風管道,卻在爬行中觸到個冰冷的金屬物——1990年父母失蹤前寄出的最后一封家書,火漆印竟與顧家印匣完美契合。
“墨兒,若見此信,速毀地宮圖。“父親的字跡被水漬暈開,“當年考古隊發現的不是滇王編鐘,而是西周巫祝封印的上古災厄......“
筒子樓拆遷現場,蘇墨在祖父書房廢墟里扒出半截焦黑的日記本。1966年3月6日的記錄觸目驚心:“周、陳二人夜半潛入營帳,用朱砂在七名隊員額頭畫蟾蜍符。山崩時他們念的咒文,與今夜地宮碑文同出一源......“
華僑飯店頂層的爆炸震碎了霓虹燈牌。蘇墨沖進濃煙滾滾的密室時,顧先生正將青銅鐘碎片拼成渾天儀形狀,儀盤投射出的星圖與1993年冬至夜的天象完全重合。某個發光的紅點正在向上海逼近——那是本該在三天后墜落的蘇聯衛星。
“這才是真正的青銅預言。“顧先生癲狂地轉動渾天儀,“每三十年的衛星軌道與地脈共鳴,編鐘就是接收天外之力的天線......“
暴雨傾盆的午夜,蘇墨在紅星劇院地下室發現驚人真相。那十二箱“青銅碎片“實為衛星零件,1965年考古隊名義上移交文物,實則在為某個跨國計劃打掩護。舞臺地板下埋著直徑三米的拋物面天線,生銹的銘牌上刻著俄文“質子計劃1966“。
當她把玉玨嵌入控制臺,老式示波器突然亮起。泛著雪花的屏幕上閃過1973年的監控錄像:年輕時的祖父與蘇聯專家在調試設備,背景里七個被鐵鏈拴住的人正在抽搐,他們的影子投射在墻上,竟化作三足蟾蜍的形態。
“叮——“
華僑飯店的青銅鐘無風自鳴。蘇墨循聲望去,對街文化館新裝的玻璃幕墻上,血紅色的甲骨文正在逐行顯現:“癸酉年正月,熒惑守心,天外客至。“電子表顯示1994年1月17日,正是農歷臘月初六,熒惑星異常靠近地球的日子。
子時三刻,蘇墨在永豐當鋪密室找到周建軍的絕筆信:“蘇老與我等皆為'守鐘人',每代需獻祭七人平息鐘鳴。然顧氏妄圖用衛星引天火重啟祭壇,今夜子時......“信紙在此處被血污浸透,背面粘著張1993年冬至的火車票存根:滬昆線K347次,7號車廂。
當蘇墨沖進火車站臺,K347次列車正噴著白霧進站。7號車廂的窗簾全部緊閉,車窗上結著奇異的冰花,形如三足蟾蜍圖案。她攀上車頂時,看見顧先生正在車廂內組裝某種青銅儀器,儀表盤上的俄文標識“質子射線“泛著紅光。
“你父母本該在1990年完成這場獻祭。“顧先生按下啟動鍵,車頂天線開始旋轉,“可惜他們像你祖父一樣頑固,非要帶著地宮圖逃進雨林......“
列車突然加速。蘇墨在狂風中將玉玨砸向控制臺,青銅鐘發出刺耳鳴響。天線射出的光柱直沖云霄,與墜落的蘇聯衛星相撞,夜空中炸開的火球映出巨型蟾蜍幻影。在失控的列車撞向斷橋前,她抱著青銅鐘跳入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