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郵局暗格,閣樓密碼

1993年10月21日,寒露過后的梧桐區郵局籠罩在鉛灰色天光里。蘇墨隔著馬路數著綠色鐵皮信箱上的編號,林秀琴丈夫陳建國的28寸永久牌自行車正鎖在第七根廊柱下,車把手上掛著的帆布包不見了。

營業廳的掛鐘敲響九下時,穿墨綠制服的職員推開鉛板窗。蘇墨把貼著西伯利亞棕熊郵票的航空信封遞進3號窗口:“查查這個掛號件的投遞記錄。“

玻璃后的圓臉姑娘推了推玳瑁眼鏡,突然朝后方貨架高聲喊道:“陳科長!有客戶要查舊檔案!“

鐵質樓梯傳來沉悶的腳步聲。陳建國戴著白手套出現在柜臺轉角,公文包金屬扣與鑰匙串碰撞出細碎的響。他接過信封時,蘇墨注意到他小指戴著枚古怪的銅戒——戒面刻著三足蟾蜍,眼珠處嵌著暗紅色瑪瑙。

“1990年以前的投遞記錄都在閣樓。“陳建國的聲音像生銹的鉸鏈,“小周帶這位同志上去。“

木樓梯每級都嵌著銅質編號,蘇墨數到第十七階時,帶路的姑娘忽然停住:“去年新裝的防盜門,指紋鎖有時候會......“她的尾音消失在電子鎖的蜂鳴聲里。

閣樓彌漫著油墨與樟腦的氣息。二十排鑄鐵檔案柜如同沉默的墓碑,天窗漏下的光柱里浮動著細密塵埃。周姑娘打開第三排柜門時,金屬摩擦聲驚起窗臺上的灰鴿。

“您要找的掛號件是1985年10月12日從滇南...“翻動檔案的手突然頓住,周姑娘的圓臉在陰影中泛起青白,“這頁記錄被墨水污染了。“

泛黃的登記冊上,“周建軍“三個字被潑墨遮蓋,收件人地址欄殘留著“永豐當鋪“的筆跡壓痕。蘇墨用拇指摩挲紙面,1985年的墨水早已板結,但新近暈染的墨漬分明還帶著潮濕。

樓下突然傳來玻璃碎裂聲。周姑娘匆匆跑下樓時,蘇墨迅速抽出隨身攜帶的描紅紙,在登記冊上快速拓印。紙張抬起時,一個暗紅色的指紋赫然出現在“周“字殘跡上——與祖父照片背面的血指印紋路驚人相似。

閣樓北墻的老式掛鐘突然敲響,震得鐵皮通風管嗡嗡作響。蘇墨循聲望去,發現鐘擺后方隱約露出半截銅線。她踩著檔案柜橫梁伸手去夠,指尖觸到某種冰涼的金屬機關。

“咔嗒“。

掛鐘背后的墻板應聲滑開,霉味裹著鐵銹味撲面而來。暗格里的鐵皮箱上布滿劃痕,鎖孔周圍凝結著藍綠色銅銹。蘇墨從發間取下祖母留下的銀簪,簪頭雕花恰好與鎖孔紋路吻合。

箱內整齊碼放著泛黃的電報稿,最上方是1985年10月15日的《新民晚報》。社會版頭條用紅筆圈出:“紅星劇院《牡丹亭》復排引熱議“,配圖里杜麗娘的水袖遮住了前排某個觀眾的半張臉——那截露出鏡頭的金表鏈,與雨夜劇院里的中山裝老者如出一轍。

“你在找這個?“

陳建國的聲音驚得蘇墨撞翻鐵箱。電報稿雪片般散落,露出壓在箱底的老式柯達膠卷筒。陳建國彎腰拾起筒身時,白手套被暗格邊沿的倒刺勾破,露出虎口處新鮮的抓痕。

“蘇小姐對歷史感興趣?“他轉動膠卷筒,筒底刻著的“叁“字在昏光中泛著幽綠,“1958年滬上文物普查時,這種筒子用來裝故宮南遷文物的微縮膠片。“

樓下突然響起自行車鈴。陳建國神色驟變,膠卷筒脫手滾進通風管道。蘇墨趁機抓起兩張電報稿塞進襪筒,轉身時瞥見暗格內側的劃痕——無數個“正“字標記,最新一道還帶著木屑。

正午時分,蘇墨在文化館暗房沖洗偷藏的底片。顯影液里漸漸浮現的,竟是三十八張帶編號的文物照片:商周青銅器、明代官窯瓷、還有半卷褪色的《永樂大典》殘頁。每張照片背面都用朱砂寫著生辰八字,最新那張的日期是1993年10月17日——祖父失蹤次日。

張慧芳推門進來時,蘇墨正用鑷子夾起第三張底片。照片里的青銅爵杯耳部有個豁口,豁口形狀竟與祖父書房那方端硯的墨池完全吻合。

“這是1965年滇南考古隊成果展的展品。“張慧芳的銀蝴蝶胸針在紅燈下泛著血色,“展出第三天,倉庫失火燒毀二十三件文物。“

蘇墨的手一抖,顯影液濺在桌面的《滬上地方志》上。被液體洇開的“紅星劇院“詞條旁,不知誰用鉛筆寫著串數字:731214。她突然想起什么,抓起背包里的戲票存根——座位號12排7座,演出日期10月15日,組合起來正是731015。

“這些數字像某種坐標。“張慧芳用紅筆圈出文化館平面圖,“7號館3層12室14號柜?“

檔案室北墻的第十四號鐵柜發出空洞的回響。蘇墨轉動密碼盤時,聽見柜體內部傳來齒輪咬合的輕顫。柜門開啟的瞬間,霉變的信箋雪崩般傾瀉而出,最上方信封的火漆印上,三足蟾蜍的瑪瑙眼珠正對著她冷笑。

“蘇小姐果然聰慧。“

陳建國的聲音從檔案架后傳來。他換了件郵遞員制服,褲腳沾著泥漬,手里握著把老式虎頭鉗:“可惜聰明人總愛多管閑事。“

蘇墨后退時撞翻目錄柜,泛黃的卡片漫天飛舞。陳建國逼近的瞬間,張慧芳突然從側門沖出,手里舉著老式鎂光燈相機。強光炸響的剎那,蘇墨抓起那疊信奪門而出。

暴雨如注。蘇墨沖進筒子樓時,204室傳來激烈的爭吵。林秀琴帶著哭腔的“文物走私“四個字刺破雨幕,緊接著是瓷器碎裂的聲響。她閃身躲進自家門洞,卻發現門鎖有被撬動的痕跡。

臺燈下,偷藏的電報稿顯露出驚人信息。1985年10月12日的密電寫著:“青鳥已入籠,三更西廂閣“,落款是篆體的“叁“字;1993年10月16日的電報更令人膽寒:“老物件染新塵,冬至前清倉“。

顯微鏡下的火漆印殘片呈現多層結構:表層是普通蜂蠟,中層夾著青銅粉,最內層竟檢測出微量血細胞。當蘇墨將膠卷筒底部的“叁“字拓片與《滇南風物考》扉頁批注重疊,兩個墨跡恰好拼成完整的八卦艮卦符號。

深夜,蘇墨被閣樓異響驚醒。她握著裁紙刀摸上樓梯,月光透過老虎窗照在祖父的舊書箱上。箱蓋不知被誰打開,那本《滇南風物考》正攤在箱底,夾著戲票的書頁多出幾行批注:

“丙午年驚蟄,三人盟誓于撫仙湖畔。周取青銅,陳持典籍,蘇守秘密。然貪念如蠱,三十載輪回,終究躲不過冬至之約。“

書頁邊緣粘著片干枯的紫花花瓣——與王奶奶新換的盆栽一模一樣。

1993年11月7日,立冬的薄霜爬上筒子樓窗欞。蘇墨裹著祖父的駝絨大衣,哈氣在臺燈下凝成白霧。顯微鏡載玻片上的紫花花瓣顯露出網狀葉脈,與《滇南風物考》里夾帶的標本完全一致——這是撫仙湖特有的短命菊,遇風即散。

樓下的爭吵聲突然拔高。蘇墨掀開窗簾縫,看見林秀琴正把帆布包塞給穿皮夾克的男人,包口露出的青銅器耳部豁口泛著熟悉的幽光。當男人轉身時,后頸處的三足蟾蜍刺青在路燈下一閃而過。

深夜十一點,文化館頂層的閣樓彌漫著陳年的宣紙氣息。蘇墨蹲在第七根橫梁下,按照書頁批注里的“丙午年驚蟄“換算成1966年3月5日。月光透過老虎窗在地面畫出菱形光斑,她數著青磚上的裂縫,第三塊活動的磚下藏著生銹的銅匣。

匣內羊皮卷上的朱砂符咒已然褪色,三枚玉玨分別刻著“周“、“陳“、“蘇“的篆文。當蘇墨將屬于祖父的那枚貼在《滇南風物考》扉頁,紙張突然顯影出淡藍色的撫仙湖地圖,湖心島標記著甲骨文“冬至“二字。

“原來在這里。“

張慧芳的聲音驚得蘇墨撞翻樟木箱。檔案員提著老式馬燈,銀蝴蝶胸針在幽光中宛如活物:“1966年3月5日,你祖父他們坐著解放卡車進山,車斗里裝著十二箱剛出土的滇王編鐘。“

馬燈光圈里浮現出張褪色的合影。年輕的蘇明遠站在卡車前,身后兩個男人正在搬運木箱。戴眼鏡的男人腕上有燙傷疤痕,另一個叼煙卷的脖頸處隱約露出蟾蜍刺青——正是三十年前的陳建國與周建軍。

“當晚他們在湖邊立誓,用編鐘碎片熔鑄了三枚玉玨。“張慧芳的指尖劃過羊皮卷上的血指印,“但黎明前突降暴雨,山體滑坡......“

急促的腳步聲打斷敘述。蘇墨吹滅馬燈瞬間,閣樓木門被鐵鏈絞緊。陳建國陰冷的聲音穿透門板:“張老師倒是會挑地方講故事。“

暗格里突然溢出水聲。蘇墨摸到墻根處的排水管正在倒灌,渾濁的泥水里漂浮著紫花瓣。張慧芳撬開通風口鐵網:“順著管道滑到后院,郵車三點鐘方向有棵老槐樹。“

冰涼的污水浸透毛衣時,蘇墨聽見頭頂傳來打斗聲。她攥緊玉玨滑出管道,卻在槐樹根下摸到硬物——半截埋在土里的青銅劍柄,纏著褪色的紅綢,綢布上“文物衛士“四個字已被苔蘚侵蝕。

次日清晨,蘇墨在永豐當鋪前徘徊。鎏金招牌下的玻璃櫥窗里,明代青花瓷瓶旁擺著只三足青銅爵,豁口處嵌著枚玉玨。穿貂皮大衣的男人掀開里間門簾,周建軍腕間的沉香手串撞出悶響:“蘇小姐來看死當?“

當鋪后堂的博古架突然移開,露出暗室里的微縮沙盤。撫仙湖模型上插著三色小旗,紅旗下壓著張泛黃的鐵路貨運單:1993年12月22日18時,滬昆線K347次列車,備注欄畫著血蟾蜍符號。

“你祖父守著個要命的秘密。“周建軍用放大鏡點燃水煙筒,煙霧里飄著短命菊的苦澀,“冬至那天滇王編鐘重現人間,三條鐵軌匯聚之處......“

窗外傳來郵車鳴笛。周建軍突然暴起,將蘇墨推進密室夾層。透過氣孔,她看見陳建國帶著三個刺青男人闖進來,白手套上沾著新鮮的血漬。

“老周這是要獨吞?“陳建國用虎頭鉗敲打著青銅爵,“當年滑坡埋了七個人才保住這批貨,現在想用個黃毛丫頭破局?“

水煙筒墜地的脆響中,蘇墨摸到暗格里的發報機。1993年12月17日的電文草稿上寫著:“貨已分裝,冬至夜借道戲班行頭轉運“。當她撕下電文時,觸發暗弩機關,淬毒的短箭擦著耳廓釘入墻板。

逃亡途中,蘇墨在弄堂口撞翻豆腐攤。熱豆漿潑在跟蹤者的皮夾克上,那人頸后的蟾蜍刺青沾著豆花,正是昨夜出現在筒子樓下的男人。她鉆進糧油店后門,從腌菜缸底摸出王奶奶藏的鑰匙——這是今晨發現老太在晾曬的棉被里縫入青銅鏡后,悄悄復制的模子。

華僑飯店頂層套間里,臺商顧先生撫摸著《永樂大典》殘頁,金絲眼鏡后的目光掃過蘇墨手中的玉玨:“蘇小姐可知這三枚信物合體,就是開啟滇王地宮的鑰匙?“他掀開《申報》合訂本,1948年的頭版照片里,顧家祖父站在故宮文物南遷的卡車前,手中捧著的正是三足蟾蜍印匣。

暴雨夜,蘇墨潛入紅星劇院地下室。在《牡丹亭》道具箱最底層,她找到了貼滿封條的木箱。撕開“1965年滇南考古隊移交“的封簽,十二件青銅器碎片在鎂光燈下泛著詭異的綠——每個斷口處都刻著生辰八字,最新那個日期是1993年12月22日。

子時三刻,蘇墨在文化館暗房拼接照片。當三枚玉玨的投影重疊在撫仙湖地圖上,湖心島浮現出紅星劇院的建筑輪廓。顯微鏡下的青銅銹跡里,她發現了與陳建國白手套上相同的血細胞結構。

冬至前七天,蘇墨收到匿名信。信封上的火漆印是完整的八卦艮卦,信紙用報紙剪字拼成:“12月22日18時,杜麗娘妝匣第三層“。

當她翻開《牡丹亭》劇本,發現“離魂“一折的唱詞旁有祖父批注:“三更鼓響,青銅為引,冬至夜宴,血祭蒼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沙河市| 建水县| 乐亭县| 白玉县| 云和县| 普格县| 阜新市| 昌邑市| 定西市| 双城市| 南漳县| 南安市| 黄大仙区| 通河县| 清河县| 垦利县| 出国| 炎陵县| 安仁县| 合肥市| 翼城县| 连江县| 阿尔山市| 临漳县| 滁州市| 大新县| 环江| 晋中市| 普兰店市| 漾濞| 永清县| 金秀| 石楼县| 天气| 黑河市| 疏勒县| 杭锦旗| 木里| 康马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