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玉燼照夜引鳳歸
- 金匙飲冰錄
- 金匙飲冰
- 1966字
- 2025-02-09 23:11:51
冰髓滲入眼睫時,沈知意聽見了雪落宮檐的聲音。那種細碎的、帶著焚香氣味的雪聲,像極了她被抱出火場那夜的落雪。陸硯的血凝在她唇上,結成了半透明的琥珀,內里封著只振翅的蠱蟲。
“明月娘子該醒了。“蒼老聲音貼著耳廓響起,銀針游走于周身大穴的刺痛讓她想起千目井壁的刻痕。睜眼的剎那,金絲楠木棺槨上的五毒紋刺得瞳孔生疼——這竟是太后六十壽辰時,欽天監獻上的百蠱棺。
老太監布滿尸斑的手捧來銅鏡,鏡中映出她額間完整的朱雀紋。知意撫過眉心結痂的傷口,那里嵌著粒血珠狀的玉髓:“太后娘娘的還魂術,倒是比陸國師高明?!?
“娘娘要的不是還魂,是涅槃?!疤O指甲挑開她衣襟,朱雀胎記已化作金紅刺青,“玉髓養蠱四十九日,您如今可是娘娘最鋒利的刀。“
知意望著棺槨縫隙漏進的月光,忽然嗅到一絲沉水香。她假意整理鬢發,拔下金簪刺入太監喉管:“本宮最恨做刀?!盁嵫獓姙R在棺壁五毒紋上,竟讓那些毒蟲圖案蠕動起來。
地宮暗門轟然開啟,穿羽林衛盔甲的男子逆光而立。知意瞇起眼,看他腰間鸞鳥令牌與自己的金鈴共鳴:“樓主這番裝扮,倒比紫衣順眼。“
“不及明月娘子狠絕?!澳凶酉崎_面甲,露出與陸硯七分相似的面容,“當年母妃將你我從火海換出,可不是為了今日手足相殘?!?
知意掌心玉髓突然發燙。記憶如走馬燈閃現——景和三十年的椒房殿,沈貴妃將兩個襁褓浸入藥池,陸國師在旁謄抄《涅槃經》。原來所謂雙生子擇一而弒,擇的是真龍命格!
“懷玦兄長。“她突然輕笑出聲,“你假死二十年,就為扮作樓主與我相殺?“指尖掠過他頸側燒傷,“這苦肉計,演得比陸懷瑾還拙劣。“
男子驟然掐住她脖頸,力道卻泄在鎖骨的朱雀紋上:“你以為太后真信那具焦尸是懷瑾?“他甩出卷泛黃圣旨,“今夜子時,我要你持玉璽開太廟暗閣?!?
知意借著燭火展開圣旨,“景和三十三年傳位陸氏“的字樣被朱砂劃去,改作“沈氏明月承天景命“。她忽然想起冰窖里陸硯捏碎的青銅匣,那些碎片拼湊的禪讓詔,缺的正是這方朱批。
更漏指向亥時,知意換上羽林衛裝束。銅鏡映出她束胸扎發的模樣,倒與少年時的陸懷瑾重疊。穿過密道時,懷玦突然扣住她手腕:“暗閣機關需至親血引,你猜太后為何留你至今?“
太廟蟠龍柱在夜色中泛著青光,知意撫過柱身凹槽,與玉璽底紋嚴絲合扣。機關轉動的剎那,她聽見了陸懷瑾的簫聲——是那首《折柳謠》,母親哄睡時常哼的調子。
暗閣內并無傳國玉璽,只懸著幅褪色的《斫琴圖》。畫中宮裝美人的琴穗上,停著只血玉雕的蠱蟲。知意用金鈴擊碎畫軸,暗格中滾出枚青銅鑰匙,匙身刻著“平準“二字。
“原來糧倉鑰匙在這。“懷玦的劍鋒貼上她后頸,“難怪陸懷瑾寧死也要保你?!?
知意忽然將鑰匙按進朱雀紋:“兄長可知,平準倉里存的不是糧?“她掀開地磚,露出底下蜿蜒的赤鐵礦脈,“是先帝為壓制龍氣,從皇陵引出的斷龍石?!?
懷玦瞳孔驟縮。太廟突然地動山搖,知意借勢滾向礦脈深處。巖壁滲出暗紅液體,竟是她幼時被迫服用的朱砂湯。記憶如巖漿翻涌——原來所謂藥人,是要用至親血脈養出可鎮龍脈的毒血!
“明月!“懷玦的慘叫被落石淹沒。知意攥著鑰匙奔過礦道,在盡頭看見了陸懷瑾。他白衣染血,正用玉璽拓印巖壁星圖,聽到腳步聲頭也不回:“朱雀七宿錯位兩寸,你遲了半刻鐘?!?
知意將鑰匙拋給他:“平準倉下埋著火藥,足夠炸穿龍脈?!八龘徇^巖壁滲出的朱砂,“太后想用我的血養出鎮龍石,可惜......“
“可惜你早將蠱蟲煉成了引信。“陸懷瑾轉身輕笑,唇色烏紫更甚往昔。他心口刺青已蔓延至頸側,與知意的朱雀紋交纏成完整的二十八宿。
子時的梆子聲穿透巖層,陸懷瑾突然咬破她指尖。血珠滴入玉璽的剎那,礦脈深處傳來鳳鳴般的轟鳴。知意望著沖天而起的火光,忽然被攬入帶著沉水香的懷抱。
“當年母妃將你送出宮時,也這般燒了椒房殿。“陸懷瑾的呼吸混著血腥氣,“她說鳳凰浴火,總要舍了這身腐骨。“
知意在他懷中轉身,看見太廟方向騰起的煙柱里,隱約有金鳳展翅的輪廓。懷玦的嘶吼隨風飄來,像極了景和帝焚宮那夜的哀嚎。
“接下來去哪?“她拭去陸懷瑾唇邊黑血。
“去煮碗醒酒湯?!八站o她執玉璽的手,“給這混沌世道醒醒神?!?
朱雀紋在火光中漸次亮起,映出礦道巖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皆是歷代藥人瀕死前抓撓出的“逃“字。知意將玉璽按在最大的那個字上,暗門轟然開啟,夜風裹著自由的氣息涌入鼻腔。
陸懷瑾忽然劇烈咳嗽,嘔出的血里游動著玉髓光澤的蠱蟲。知意俯身銜住那只蠱,在唇齒間咬碎:“同命蠱該這般解?!八氏禄熘c玉髓的毒液,“從今往后,你的命是我的?!?
遠處傳來馬蹄聲,玄甲衛的火把連成星河。陸懷瑾的劍尖在地上畫出殘缺的輿圖:“該收網了?!八貉谥饷夹难a全朱雀尾翎,“崔氏糧倉的三百石炸藥,可還等著明月娘子親手點燃?!?
知意望著輿圖上標紅的平準倉位置,忽然想起許多年前,母親握著她的手在《山家清供》上寫:“食可通神,膳能改命。“而今她以江山為灶,烽火作炊,倒真要應了這句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