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改元天寶飾太平

和軍報一起送進來的,自然還有蓋嘉運的請罪表。

次日,紫宸殿常朝散后,李林甫和牛仙客復進奏事。

隨后,李隆基單獨留下了李林甫。

剛才在朝會上,眾臣尤其是御史臺那幫人,揪著蓋嘉運兵敗這件事吵個不休,要求朝廷務必嚴懲,李隆基用了極大的忍耐才沒有當眾表態。

現在,紫宸殿里只剩下了李林甫,李隆基就沒必要再忍耐了,他氣得拿著軍報的手抖得跟篩糠一般,厲聲道:“你看看,西北重地,到底用了什么樣的庸人!給朕發敕,將蓋嘉運就地解職,押回長安,朕要親審!”

李林甫跪下,只連聲應著,卻并不退下草詔。

等過了一小會兒,李林甫瞅著李隆基臉色漸漸好轉,這才開口道:“陛下,蓋嘉運久居節度使,始終在西北前線抗擊吐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勝敗乃兵家常事,還請陛下寬宥,從輕發落。”

李隆基默然,他明白,李林甫是在委婉勸自己,不能因一時之氣而斬一員大將,以免寒了邊境將士之心。

他想起牛仙客之言,不覺后悔,都怪自己一時沖動,非要打這場仗,結果不但未能奪城,反而白白損失了數千精兵,導致現在難以收場。

但九五之尊,即便錯了,又怎么能跟臣屬承認?

覷著李隆基表情,李林甫奏道:“不知道陛下看了蓋嘉運的請罪表沒有?臣看過了,數戰之敗也不能全歸罪于他,實在是吐蕃兵力強盛,而唐軍孱弱。目前府兵、募兵并行,缺陷甚多,精壯之士報國無門,守邊之將多為冒進,當然,這都是臣之過。懇請陛下給臣一點時間,革除舊弊,重整邊軍。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陛下春秋正盛,何愁看不到吐蕃丟盔棄甲之日?”

最后幾句話說得李隆基心里好受了些,就坡下驢道:“朕看軍報上說,吐蕃繼續犯境,還想進犯內境,蓋嘉運既不能守,又不能打,如之奈何?”

其實李隆基知道應該怎么辦,但那個方法太屈辱,他不愿意主動說。

那就只有身為臣子的李林甫來提:“陛下天恩宏慈,不愿天下萬民受苦,這份心沒有人不曉得。一切都是臣等的罪過,持國不善,以致仗打不好。臣等商議過了,如今只能先苦一苦百姓,跟吐蕃先議和,多許些珠寶布帛,熬過這幾年就好了。”

看李隆基的臉色并沒有什么變化,李林甫放下心來,繼續道:“當然,議和及加稅不下敕,都從中書省出牒,臣既是宰相,這些事務自然都出自臣一人的主意。至于蓋嘉運,先就地免職,等風頭過去,給個閑官安撫一下。這樣天下既有交代,邊軍也不會自危。請陛下安心,此事交給臣,必然無虞。”(注13)

李林甫大包大攬,將所有黑鍋都自己背了,解除了李隆基的顧慮。

李隆基長嘆一聲,道:“事到如今,也唯有如此了,就是委屈你了。”

李林甫忙道:“不委屈,能為陛下分憂,是臣祖上修了十代人的福分。”

只要能讓他繼續當宰相,不管多少口黑鍋,李林甫都背得起。

為了跟吐蕃議和這件事,李隆基郁郁寡歡。

恰好太湖神龜祥瑞一事,讓不少地方官員都動起了歪心思,各種制造祥瑞謊報祥瑞,試圖博得幸進之道。

李林甫為了讓李隆基開心一些,對這些報祥瑞的賀表基本不攔,統統送到御前,只扣下了一些看起來粗制濫造不太可信的表抄。

李林甫更率領群臣上表,請求改元年號,以便呼應各地祥瑞。

李隆基允了,改元為“天寶”。

隨后,陳王府參軍田同秀上奏,稱玄元皇帝托夢給他,賜了一道靈符給圣人,放在了函谷關尹喜的故宅。

玄元皇帝即是老子,也是李隆基一直敬奉的道門之主,因此賀表一上立刻引起了李隆基的重視。

整篇賀表想是請了高人撰寫,駢賦華麗,引經據典,極盡玄妙詭譎能事,將玄元皇帝描述得栩栩如生,聲言只要圣人找到玄元皇帝,自然邊境太平,四方咸服,遠超太宗皇帝的功績,為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李隆基看得怦然心動,恰好他為石堡兵敗一事苦惱不已,正想著尋求神明幫助,同時也便于向天下掩蓋隴右孱弱的現狀,忙大張旗鼓派人去舊函谷關尹喜臺附近尋找,果然找到了那道靈符。

李林甫見李隆基高興,奏稱“函谷寶符,潛應年號”,請求圣人建廟以奉香火。

李隆基亦將之視作上天預兆,看見李林甫的賀表后,大喜過望,命在大寧坊建玄元廟供奉玄元皇帝。

很快又封楊玉瑤為貴妃,跟李遐周真人要了支撐體能的仙丹后,便日夜相伴,再不能分開。

自此,開元時代在帝國邊境連續的兵敗中徹底落幕,而意味著血腥與混亂的天寶年代則徐徐登場。

求和書送到吐蕃,恰巧那邊因為石堡城周邊的分配鬧得厲害,也不想打了,于是同意議和。

雙方拉鋸了一段時間,總算達成一致。大唐不但每年定期送錢帛,還得附送多名美貌女子。

而關于如何簽訂合約的問題,雙方發生了一點爭議。

蓋嘉運免職之后,接任他的是夫蒙靈察。

李林甫原本想授權夫蒙靈察去簽訂和約,但吐蕃嫌棄一個節度使職級太低,不夠隆重,提出必須由皇帝親自簽訂。

李林甫自然不干,這事本來就是要把李隆基撇干凈,如何再能讓皇帝出面,使之遭天下人唾罵?

于是兩邊又拉扯了幾個回合,最終李林甫提出一個折中方案,吐蕃派使團到長安,和約由李林甫代表朝廷簽,但要求秘不公開,吐蕃同意了。

吐蕃使團那邊已經定下時間,初定于一個月后入長安,由大相兀論樣郭領銜。

兀論樣郭是吐蕃贊普棄隸縮贊的親叔叔,也是左膀右臂,是吐蕃的二號人物,規格不可謂不高。

李林甫覺得光是自己一個人出面接待分量不夠,于是面見李隆基,求問大唐這邊的接待正副使人選。

李隆基想了片刻道:“讓太子當接待正使,他也是時候見點大場面,歷練一下了。”

李林甫沒想到李隆基居然會派李亨出馬,只得答應:“那臣為副使?”

李隆基忽然有了想法:“不,副使讓壽王來。”

——————————————

以下考據可跳過,謹供書友參考

——————————————

『注13:關于敕與牒』

對外都是代表國家,但敕是皇帝的命令,而牒是宰相的命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辽阳县| 潍坊市| 温宿县| 韶山市| 天气| 泗阳县| 榆中县| 青浦区| 台山市| 涞水县| 阜宁县| 华蓥市| 乌兰县| 定边县| 商洛市| 克拉玛依市| 长沙县| 东方市| 兴海县| 定远县| 嫩江县| 利辛县| 兰溪市| 什邡市| 宁强县| 凌海市| 宁远县| 道孚县| 漳州市| 政和县| 闸北区| 沙河市| 镇坪县| 德钦县| 佛山市| 文化| 洛川县| 盐边县| 江源县|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