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吳淞港
- 南唐通天之路
- 柯柯yyds
- 2361字
- 2025-03-05 13:02:44
常州城,臨近年關。
今年的冬天比去年更冷,寒風刺骨,滴水成冰。
李煜辭別父皇母后,便快馬加鞭趕回了常州。隨后便迫不及待地帶著娥皇和女英出發前往蘇州城。
沿途只見新修的水泥官道寬闊平整,來往車馬絡繹不絕。
一路疾馳,李煜深知,時間緊迫,所以沒有做過多逗留,娥皇和女英看到李煜嚴肅的表情,也沒有任何抱怨。
明年開春,北面周國野心勃勃的柴榮便要再次親率大軍肆虐江北,每一刻都不容浪費。
昨日召集眾將后,李煜在常州府衙做了簡單的就職儀式,凡事從簡,李煜便走馬上任了常蘇大都督。
李煜一心謀劃著向海上發展,因為去過未來的他深知,得大海者得天下。
于是李煜果斷決定將大都督府遷往蘇州。留柴克宏鎮守常州本部,柴武接替周泰守宜興,趙仁澤領江陰軍,防備泰州。
皇甫繼勛和周泰因軍功分別升蘇州團練使和團練副使,提前去蘇州穩定局勢,震懾宵小。其他人暫時不做調動。
李煜前期已經安排大管家楊子期和迅速將鹽煤等生意拓展至蘇州一州四縣,并讓潘佑繼續增加蘇州各地的夜不收,一只蒼蠅要不能逃脫自己的眼睛。
楊子期果然不負李煜所托,在夜不收的協助下,憑借著出色的商業頭腦和果敢的行事作風,很快便在蘇州各地打開了局面,鹽煤貿易日益興隆。
萬事俱備,李煜便要開始準備自己的海上大計了,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條蘇州大河—吳淞江。
吳淞江是古代太湖排洪的天然大川,為“太湖三江”的主干,是太湖水系唯一的出海口,最早的源頭就在吳江縣。
吳淞江水面寬闊,可以行大船,是天然的貨運航道。只可惜,隨著兵荒馬亂,年久失修,加上泥沙堆積,如今這條水道只能行小船了。
在蘇州城安定下來后,李煜便召集人手,開始著手治理吳淞江。
李煜親臨河道,看著那蜿蜒的水流和被阻塞的河道,眉頭微皺,心中滿是憂慮。
身旁的水利官員看到李煜臉色不好,戰戰兢兢地匯報著河道的情況:“大都督,吳淞江河道淤積嚴重,堤壩也多有破損,每逢雨季,便有決堤之險。”
李煜目光堅定,沉聲道:“此乃關乎民生大事,務必全力疏浚河道,加固堤壩,不可有絲毫懈怠。”
李煜以青壯每天一兩銀子,老弱每天半兩銀子的優厚報酬成功從蘇州和常州兩地快速招募了五萬民眾。
有了人手,治理吳淞江的工程迅速展開,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李煜讓周泰帶上手下士兵駐守河道,每天來往巡視,與工匠們交談,了解工程進度和困難。
李煜知道工匠和民夫們每天辛苦勞作,飯菜不能差。便讓王艷負責,準備了豐盛的食物、蜂窩煤和保暖的衣物,娥皇和女英也來幫忙。
工匠們深受感動,干活也更加賣力了,紛紛表示:“大都督真是活菩薩,不僅給了如此多的工錢,還管飽管暖,大都督如此體恤我們,就是再苦再累,我們也要把事兒辦好。”
治理吳淞江進度神速,李煜心中又有了新的構想,他決定在原先廢棄的吳淞口滬瀆建立一個軍民兩用的港口,也就是吳淞港。
李煜立即召集眾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
小舅子周泰剛從宜興調職回來,聽到這個想法,立馬興奮地說道:“大都督此舉,實乃高瞻遠矚。吳淞口地處長江入海口,建成港口后,不僅能促進海上貿易,還能增強我們的軍事防御能力。”
眾人紛紛點頭同意。
然而,要修建港口,談何容易。治理河道、修建港口、鋪路造橋,這一系列大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李煜深知這一點,于是他繼續在蘇州和常州兩地大量招工,開出了讓人無法拒絕的待遇。
消息一經傳出,兩地百姓紛紛響應,就連隔壁潤州和宣州的百姓都爭相而來,李煜來者不拒,一時間,招工處人頭攢動。
阿福是常熟一個小漁村的村民,他從小就喜歡木工,技藝精湛,曾被蘇州官府征召給水軍造船。他聽聞招工的消息后,便帶著同村的幾個少年趕來報名。
在面試時,負責招工的官員看到幾個小伙子精氣神飽滿,很是滿意,便問阿福有什么特長。
阿福自信地說道:“我們幾個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木工手藝,對各種工具都很熟悉,也有力氣干活。我想為修建港口出一份力。”
文書聽后直點頭,見他們態度誠懇,身體健壯,便將他錄用了,而且安排阿福做了小管事。
阿福興奮不已,回到家中,對父母說道:“爹娘,我被大幅度錄用了,以后就能在港口干活了。聽說大都督給的待遇很好,我們家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隨著工程的推進,問題也接踵而至。修建港口需要大量的石料和木材,然而運輸卻成了難題。
李煜召集眾人商議對策,有人提議開辟一條新的運輸通道,有人建議改進運輸工具。
這時,站在最后面一直默默思考的阿福站了出來,說道:“大都督,我認為我們可以利用吳淞江的河道進行運輸。我們可以打造一些大型的木筏,將石料和木材放在木筏上,順著水流運到港口。這樣既能節省人力和時間,又能降低運輸成本。”
李煜聽后,眼前一亮,拍案叫好:“阿福此計甚妙!此乃大功一件,賞銀五百兩,此事就由阿福負責,速速安排人手打造木筏,務必保證石料和木材的供應。”
阿福喜出望外,領命而去。
很快便組織工匠們打造出了一批大型木筏。這些木筏順著吳淞江而下,源源不斷地將修建港口所需的物資運到了吳淞口。
轉眼到了年末,寒風凜冽,新年將至,工程卻沒有絲毫停歇。
李煜冒著嚴寒,再次來到吳淞口視察。他看到港口的雛形已經顯現,心中滿是欣慰。
然而,他也注意到,由于天氣寒冷,一些工匠的手腳都生了凍瘡。
李煜心疼不已,立即下令發放凍瘡藥,并讓工匠們輪流休息,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保暖和恢復體力。
工匠們得知這個消息后,心中充滿了感激。阿福感動地說:“大都督真是我們的大恩人,這么冷的天還想著我們。我們一定要更加努力,早日把港口建好。”
其他工匠也紛紛附和,干勁十足。
除夕夜,李煜給眾人放了兩天假,還安排官員挨家挨戶給大家發年貨還有銀子,眾人無不感激涕零。
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吳淞港的建設順利進行。到了第二年春天,河道疏浚基本完成,同時吳淞港也基本完工。
李煜站在港口的高臺上,一時間意氣風發。只見寬闊的港口內,停靠著一艘艘嶄新的船只。
望著眼前的景象,李煜心中豪情萬丈。他知道,這個港口的建成,離他的宏圖大業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