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說書人
- 大明:天啟鑄明
- 祈裕同學
- 2251字
- 2025-02-02 00:10:00
朱由校在一處茶館的二樓等待錦衣衛將人帶過來,黃實錦坐在一旁陪同。
他端起茶杯細細的品一口,心中不由得感嘆。
即使是點了茶館中最上等的茶也還是不如宮里面的貢茶好喝。
靠著靠窗的座位上,看著底下叫賣不絕、人來人往的人群。
不遠處朱由校看到兩名錦衣衛推搡著那名說書人,往茶館的方向走。
看樣子他們交流的過程并不順利,朱由校想是不是開的價格太少了。
不一會,兩名錦衣衛就將那名說書人帶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說書人見了朱由校也不作揖行禮,反而對強行帶他過來的方式十分不滿。
黃實錦見這人對朱由校竟然如此無禮,面帶怒氣的斥責道。
“你見我家公子為何不行禮,難道你是不知我朝禮制嗎?”
“北京城乃天子腳下,你們強行將我帶到這里來。我不去告官,已經是很給你們面子了。”
“況且我朝太祖皇帝講,本朝以禮法治天下。我雖然低賤但也是個秀才,你們更不能無理羞辱我。”
“這天子腳下,難不成你們要不守太祖規定的禮法。”
黃實錦被這伶牙俐齒的反駁懟的無話可說,給了旁邊的守衛的錦衣衛一個眼神。
兩名錦衣衛心領神會,上前左右架住他的胳膊就要壓著說書人讓他下跪行禮。
朱由校趕緊擺擺手示意眾人不要如此粗暴無禮,就算暴露身份這種小事他是不在乎的。反正以后他是要放開禮制的,只要別破口大罵就行了,畢竟是他請人家過來的。
黃實錦見朱由校抬手制止,連忙命令這兩個錦衣衛放開這個人。
朱由校還是好奇地問。
“你說你是秀才身份,那你為何不去參加科舉,反而在此做這伶人營生。”
這秀才顯然被剛才幾名錦衣衛的動作嚇到了,心想皇城下都敢動手,這人難不成是什么世家公子。
“我天資有限考不上舉人,家道中落也買不起舉人,便只能以此為營生。”
“世道如此,我今生意不在官場功名,自然也不需要為了功名皓首窮經了。”
說書人悻悻而道,朱由校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入座。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為何剛才著人請你過來卻不愿意來,難不成是吾給的銀兩少了。”朱由校問。
“我名為武永懷,籍貫南直常州人。此生我不為功名,自然是不會為幾輛白銀茍活于人間。”
“方才我與眾孩童收攤,準備吃喝一番。你那侍者便驅散眾人,強行塞給我五兩銀子便要帶我走。”
“說我無禮,公子的下人恐怕更加無禮吧。”秀才幽幽的說。
“失禮,失禮。下人皆是粗俗之人,還望先生見諒。”朱由校帶著歉意回答。
朱由校得知此人是南直隸常州府的人,忽然想起了在現代赫赫有名的徐霞客。
徐霞客所著作的《徐霞客游記》在后世很是出名,朱由校前世查資料室讀過幾篇。
里面記錄的明代各地的風土人情頗為有趣,而且其中的對地質學方面的探索是當時世界的先驅。
“你是南直常州人,有沒有聽說過名為徐霞客的人。”朱由校問道。
“啊?他確實是常州的,而且我與他是至交好友,公子怎會知道此人。”
武永懷驚訝于朱由校為何知道此人。
“他現在開始游歷四方,寫著游記了嗎?”朱由校接著問。
“公子怎會連徐霞客游歷各地的事情都知道,難不成是江陰當地人告訴公子的嗎?”
朱由校笑著肯定了他的回答,隨即問。
“是的,他現在游歷過什么地方了。”說著擺手示意下人為武永懷上茶。
“我曾與他共同游歷楚蜀兩地,他應該在計劃游歷滇黔兩地。至于現在我就不知道了,畢竟我已經離開南直隸很久了。”
談到共同知道的人,兩人的關系不由得拉近了一些。武永懷也不再緊張,談話的氛圍變得更為輕快。
“先生既然說志不在科舉,那來京城也是來游歷的嗎?”
“確實如此,我來京城前曾經在秦地短暫游歷。忽聞國朝薩爾滸大敗遼東幾欲不保,朝中竟有人言棄遼。”
“我聽聞此事憤怒不已,國朝遼東三百萬百姓豈能言棄,若棄祖宗之地豈不為恥。”
武永懷憤懣的說,接著嘆息道。
“還好有熊經略值守遼東,使遼東暫時安穩下來。”
“不過眼下二帝先后崩逝,新君即將登基。只希望新君能夠任用賢能、嚴懲貪官污吏、力圖革新舊弊。”
朱由校看武永懷對這位新天子好像沒什么信心,說道。
“先生這一路游歷我大明朝,可否知道國朝都積蓄有什么舊弊。”
武永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面色沉重的說。
“唉,我這一路走來所見者除非有賢良之人所治理的地方,其余諸地民生皆苦。”
“想當初我朝仁宣之治時,百姓富足、四夷皆伏,天下何等安穩。”
“萬歷朝,先有張江陵主持一條鞭法,丈量土地、整治吏治。后與蒙古俺答封貢,北境隨平,天下局勢隨有好轉。”
朱由校隨手給武永懷又盛滿一杯茶,示意他接著說。
“可是,江陵去世后變法被廢,神宗幾年后久不視朝。各地官府缺額不補,朝堂上黨爭再起,吏治再度崩壞,百姓生活再度困苦。”
“神宗享國最久,雖有三大征震懾四夷,但眼下遼東女真突起,恐成我朝大患。”
“如今的天下之勢,若是再無明君圣主治理,怕是要大亂將至。”
武永懷壓了壓聲音說出了最后一句話。
黃實錦在一旁聽的心驚肉跳的,這窮秀才在新天子面前說了這么一大堆大不敬的話,他幾次想要制止住這窮秀才,都被朱由校抬手示意閉嘴。
“依照先生之見,如何治理國朝才能使局勢好轉?”朱由校正色問道。
武永懷見朱由校這個世家公子哥這么嚴肅的問自己想了想說。
“我依照一路游歷的經歷來看,一是要彌補各省缺官、整肅吏治,打擊貪官污吏,規定地方可以收取的雜項稅的錢。”
“二是要提振綱紀,嚴禁黨爭,打擊官員任人唯親之風。”
“三是要抑制土地兼并,特別是宗藩的土地兼并,最好把自耕農掛靠到土地清查出來。”
“四是要重整軍事,可以恢復景泰朝的兩官廳十二團營制度,打擊蒙古女真的同時以備天下不測。”
聽完武永懷的這些后,朱由校緩緩點頭。
他所說的這些和自己計劃的沒有什么太大區別,由他因遼東局勢崩壞而來京的經歷看,這人雖志不在科舉但其人還是很愛國。
朱由校隨后接著問道。
“先生對于遼東的局勢還有什么具體的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