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卯時御馬監
黃實錦站在臺階上,從左往右檢視了一下他連夜挑選從錦衣衛中的二十五人。
這些人沒見過朱由校,只知道今天要護衛一位皇宮里面的貴人。
朱由校上身穿長袖曳撒下身則穿馬面百褶裙腳踩皮靴看起來頗為秀氣,加上他本身就有貴氣。
整體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文臣世家里面的飽讀詩書的文雅公子哥。
朱由校從御馬監的側門走出來問。
“黃公公,可以出發了嗎?”
黃實錦連忙回答道:“公子等我在囑咐一下。”
“你們都給咱家聽好了,這位可是宗藩里面的貴人,此次出行必須要保護好公子。”
“不然,你們的家世襲的功名,怕是保不住了。”黃實錦哼了一聲淡淡威脅道。
黃實錦沒有往他們九族上面威脅,那樣就太明顯了,容易暴露身份。
而且他挑選的這些人除了有一定武力之外,還大多都是祖上有功世襲的,忠誠度有保證。
隨后,著人打開東華門護衛著朱由校出宮
通過了過了東華門,眾人往北過東上北門走小道過萬歲山直奔北安門。
走過萬歲山時朱由校遙遙向萬歲山望去,想著能不能在外面看見那顆傳奇歪脖樹,奈何在萬歲山上郁郁蔥蔥植被中根本看不見什么歪脖樹。
由于昨天晚上李芳請辭,朱由校就連夜任命黃實錦為新任御馬監掌印太監。
警衛就換上了黃實錦所熟悉的人,進出不再受限。
出了北安門,就到了大興縣的轄區,這一片地區是北城兵馬司的負責治安的地方。
東直門又稱商門,百姓們在此門附近做生意,所以這一區域是平民百姓最多的區域。
最初黃實錦是反對朱由校出訪這一片區域的,人多眼雜,真要出什么事情的話就不容易管理了。
但是朱由校指明就是要去東直門附近,因為這里人多可以觀察到更多的百姓的生活百態。
在朱由校的要求下黃實錦只得同意,眾人成三隊,朱由校身邊圍著六個人游走,其余分成兩隊在暗處保護朱由校。
“賣菜啦,新出的萵筍和新摘的白菜,需要的來看看。”一個衣著破爛的小姑娘仰著被凍得通紅的小臉在攤前面奮力的叫賣著。
朱由校剛走過順天府大街,步入東直門大街便看到這街道上聲鼎沸,商販們呼喊叫賣的景象。
他注意到這位小姑娘奮力叫賣的聲音,把身邊的六個人又支走兩人。
走到攤前問小姑娘賣的價格怎么樣,一旁守著的老婦人看到朱由校走過來趕忙迎了上來。
這世道穿著這么華貴大戶人家的公子還能出來體驗民生,老婦人心中很是忐忑生怕朱由校一行人是來找茬的。
“公子,您這是要買菜?”,老婦人生怕觸怒朱由校,輕聲恭敬地問。
朱由校看到老婦人畢恭畢敬地害怕,生命習慣了笑著討價還價買菜的他都有些愧疚。
這年頭確實沒有這幅穿著的公子哥出來買菜,這些驕縱慣了的公子哥不給小商販找麻煩他們就感恩戴德了。
既然來了朱由校來還是問道:“老人家,你怎么賣的,多少錢一斤。”
老婦人看到朱由校這么認真的在問價格,想白送給他一部分然后收攤跑路的心也放下來了。
“公子,這萵筍每斤9文、白菜每斤8文。都是新摘的,您看你要多少。”
黃實錦就在深宮對這種小事不甚了解,一旁的錦衣衛說道。
“老婦,你這價格高了一兩文吧。”
“諸位近幾個月少雨,這些菜都是我們家挑水養活的。而且眼下又是國喪只能吃素,賣菜的都在漲價,我這價格真不算高了。”
老婦人見侍衛挑刺連忙解釋道。
朱由校聽到這個解釋后,也點點頭表示理解。
朱由校又問了問之前各類肉食的價格,老婦人也耐心地給他解釋北京城的物價。
羊肉每斤15文,牛肉每斤15文,
豬肉每斤20文,鴨子每只30余文,鵝每只200余文,
至于糧食(米)大概一石一兩左右可以買到。
朱由校聽到老婦人所說的價格,和劉時敏所言的價格差別并不大。
隨口問了句老婦人全家每年能賺多少兩銀子,得到的回答是勉強能賺12兩銀子,這些也只是僅僅能滿足一家四口的溫飽。
聽完老婦人的陳述朱由校上前,翻了翻菜看看蔬菜的新鮮程度。又看了看這些菜的數量,想著全部買下應該拿不了。
“給我包起來三分之二吧,價格按照每斤10文給,實錦結賬。”
朱由校說完就繞到一旁,把剛才叫賣的小姑娘叫住,讓她幫忙把小白菜裝起來。
不經意間他將手里的一個用白色綢緞裹起來的東西塞到她手里,溫和地笑著對她說。
“不要聲張,回家打開看。”
小姑娘被這位公子的“財大氣粗”嚇到了狐疑地接過這沉甸甸的小包裹,連連點頭。
打包完成后,朱由校一行向著東直門的小街走去。
小姑娘把包裹的東西交給老婦人看,打開一竟是白花花的銀子。婦人蹲下將小姑娘摟到身前借著小姑娘的遮擋數了一下足足有六兩,這些銀兩是他們家勞動也也才能勉強賺到的。
連忙拉著小姑娘對著朱由校一行人遠去的背影行禮,這些錢她辛苦一年也賺不了這么多。
朱由校邊走邊思考著,剛才老婦人陳述下像他們家這種有地的自耕農還有一些小商人,每個月還是能吃一兩次肉的。
這也符合他對萬歷朝百姓生活的印象,在這種商業比較興盛地方,人的生活還是過得下去的。
朱由校走在路上,對著一旁察覺到他動作的錦衣衛警告不要找婦人的麻煩。
一行人先向著東直門小北街走去。
朱由校注意到大街的一個角落人聚集的很密的地方,心想這該不會是什么雜戲表演吧。
隨后,跟著人群圍過去看,沒想到這竟然是說書人支的攤子。
聽著內容像是在書評《三國演義》
那說書人手里拿著類似于后世竹板的東西上面系著幾個鈴鐺,話語停頓是或是重點連續敲打。
他就敲動竹板下鈴鐺也隨清脆的響聲,引得人們更加注意其講的內容。
朱由校沒想到這個時候就已經有說書這項活動了,不由得對著人起了興趣,仔細聽他的內容。
現在講的這一段似乎是“白帝城劉備托孤諸葛亮”,圍著的群眾聽到劉備逝去紛紛落淚,就連在近前圍坐著的一群小孩竟也是哭泣出聲。
果然還劉備這樣對底層平民百姓愛護有加的賢主受人同情,聽到劉備去世小孩竟都跟著哭。
不過轉念一想,我大明朝現在怎么也有幾分相似呢,也是軍事上大敗、托孤。
現在風雨飄搖的朝局下,順應潮流讓人在這種時候引起共鳴,這說書人果真有些手段。
講完這一段說書人,見情緒烘托的差不多,他就開始想觀眾門要賞了。
“各位看官,有錢的賞個錢場,沒錢的賞個人場。”
說書人那這個木盆四處討要,一旁白看的小孩也紛紛起哄。
情緒都到這個份上了,有余錢的人也都愿意給幾文錢。
朱由校向一旁的錦衣衛問這說書人一天能掙多少銀子,得到的回答是最高也就賺一百文左右的回答后。
“去給他五兩銀子,告訴他今天吾包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