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民生艱苦
- 大明:天啟鑄明
- 祈裕同學
- 2359字
- 2025-02-03 00:10:00
武永懷聽到朱由校讓他詳細講講遼東的情況,再度嘆息一聲說道。
“我雖沒有到過遼東,但是在薊州鎮(zhèn)游歷時,也見過不少從山海關(guān)偷偷跑回關(guān)內(nèi)的遼人。還算了解一些情況,既然公子想聽我便敘述一番。”
“遼東貧苦,又多軍鎮(zhèn),既要負責和薊州配合進攻北虜,又要時刻盯防韃奴。”
“援朝之役開始時,遼東全力支援朝鮮前線。戰(zhàn)役結(jié)束時,民力糧食已有枯竭之象。”
朱由校點點頭這些他都是知道的,隨即認真地問。
“先生能否講些深入之事,尖銳些也無妨。”
武永懷往樓下街上看了一眼,環(huán)顧二樓只有他們一行人,才放心的說。
“遼人皆言其有四恨。一是援遼軍士欺凌遼民,使遼東無安寧,此為一恨。”
“二是軍戶悲苦,其賣田賣兒以助軍需,此為二恨。”
“三是遼東大戶趁著兵災(zāi),大肆兼并土地,尤以張、劉、田三大族最為可恨,此為三恨。”
“最后一點是遼東軍官好養(yǎng)夷丁,這些夷丁與民雜居,奸淫遼民妻女奪其衣食,此為四恨。”
“有此四恨,遼人皆言,何冀其為我守乎?”
朱由校聽完這遼民四恨后,沉默良久。
他一直認為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善良的,只是總有一些蛀蟲為一己私利不把人當人。任意踐踏人的尊嚴,剝奪他人生存的權(quán)力逼得最后大眾揭竿而起。
看著窗外人來人往,不知這天下還有多少恨。
武永懷接著補充說。
“我言遼東敗壞,不是沒有道理的。有遼東有識之士言,現(xiàn)在遼東的少壯強勇之夫,逃亡入建奴者十之四五。”
“而建州老奴,這些年吞并女真部族,招兵買馬收我遼民,收入公社給予農(nóng)具。此是老奴之陽謀。”
朱由校嘆了一口氣,心中想遼民著實悲苦民生多艱,開口說。
“看來朝廷治理遼東是要花不少精力了,老奴陽謀遼民之心,朝廷不能無所作為啊。”
武永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輕輕嘆氣說。
“遼東得失恐怕就是這幾年間的事情了。”
朱由校聽完這一番言說,對遼東局勢有了更多的了解。
看來這親自到民間出訪,還是有很多收獲的。
隨后朱由校問起了四川和湖廣的情況,擺手示意黃實錦命人多上些點心。
“川地富庶,古稱天府之國不過如此。蜀地田畝一年兩收,一家五口有20畝可以滿足溫飽。但在這么多年的土地兼并下,一家能有20畝地的人家越來越少了。”
“川人皆言,四川雖只有一王卻猶如一虎。初代蜀王雖以賢著稱,然財易傳而德難續(xù)。”
“世人言諸藩中蜀王傳二百年最久是為最富。即便如此,歷代蜀王還在大肆兼并土地擴充財富。”
“蜀中最肥沃的土地莫過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最肥沃的土地莫過于都江堰的土地,而現(xiàn)在都江堰的土地有七成都屬于蜀王府。”
朱由校心中暗想,他開始打定主意先拿蜀王開刀的決定實在是太對了。
“故川人言蜀地之財,多藏于蜀王府。”
朱由校聽到這個消息都快忍不住笑了,這么富也不知道能夠他用多久的。
黃實錦看著朱由校的表情很是微妙,心里覺得奇怪。
朱由校可憐蜀地的百姓,還是嘆息一聲接著問。
“武先生,那說說湖廣的情況吧。”
“世人言湖廣熟天下足,楚地多豐田但也多豪強藩王,天下間獨湖廣產(chǎn)糧最多。可湖廣的藩王也是最多的有八王在楚。”
“這些藩王除了有朝廷賜予的土地之外,還要每年給予俸祿,而這些俸祿由地方從每年的稅收中撥付。”
“地方每年起運中央的銀糧都有定額,而這些藩王的俸祿也要從百姓的賦稅中抽取,致使百姓不堪重負。”
“相比之下蜀地百姓反而過得比產(chǎn)糧最多的湖廣百姓過得好,可見藩王之害。”
一旁的黃實錦對這個窮秀才頻頻爆出的大逆言論,已經(jīng)感到麻木了。
這要讓其他君主聽到估計要被押到昭獄里大刑伺候,不過現(xiàn)在這位新天子反而聽的津津有味。
朱由校也挺疑惑武永懷為何一直講藩王有關(guān)的事,不過講這些他也愛聽,畢竟以后要用。
看武永懷都講了這么多了,朱由校也附和著他的觀點講。
“先生重視藩王之弊,看來朝廷是該狠狠整治藩王肆意兼并土地為害百姓的亂象了。”
“唉,遙想張江陵首輔在時,國朝重回正軌蒸蒸日上之際,誰會想到三十年后會是這般景象。”
武永懷講手中的茶水一飲而盡,嘆息道。
“考成法一廢,貪官污吏群起。至今也有三十年了,積弊之深恐怕已經(jīng)深入骨髓了。”
朱由校看窗外太陽漸落,喃喃自語道。
武永懷看著太色漸暗,也有告辭的意思。但看著桌子上還有那么多沒動的點心,不由心動。
“老夫與公子相談甚歡,今日便到此為止。只是桌子上這么多點心公子是不會帶回去的吧,不如留給老夫,如何?那些孩子們還等著我?guī)Ыo他們干糧回去呢。”
“當然可以,先生近日還會待在京師吧。”朱由校指揮守衛(wèi)的錦衣衛(wèi)幫忙打包收拾。
武永懷見朱由校同意也不再端著,趕忙將點心打包起來,回答說。
“等新天子即位,老夫再觀察一陣施政情況再做打算吧,我雖然年老但還是有去遼東看看的打算。”
朱由校得到回答后,向一旁的黃實錦低語幾句,黃實錦從懷里拿出些銀兩。
“這二十兩銀子,先生便拿著吧,算作你在京的盤纏。”
朱由校說著就將銀兩塞到武永懷的手里。
武永懷連忙推辭,二十兩銀子都夠一個五口之家生活一年了。
“公子,這錢實在太多了,老夫無功而得,受之有愧。”
朱由校笑著將銀兩塞到武永懷的包裹里面,安慰道。
“吾過些日子還回來叨擾先生的,這些銀兩算作雇傭你預(yù)付的傭金,如何?”
武永懷見朱由校這樣說,也只能帶著一些愧疚的受下了。
他忽然想起來還沒問過,這公子是哪家的人,對著朱由校作揖問道。
“公子方便告知老夫姓名及家世嗎?”
朱由校想了想回答說。
“吾名為朱天啟,朱家的人。”
武永懷聽到這個回答以為朱由校不愿意抬高身份,不由得感嘆這家教真好。
隨后武永懷再度作揖告辭,起身離去。
朱由校在樓上看著武永懷急急忙忙的走回去,
在路口一群穿著滿是布丁衣服的孩子在等著他,看到他回來連忙迎了上去。
武永懷看到他們也很是開心,拿出剛才的點心給他們,帶著他們向著一處飯館走去。
朱由校看著這一幕,心中暖暖地,這是在他幫助下的人們開心的樣子。
黃實錦看時間差不多了,提醒到該回宮了。
朱由校搖搖頭起身向樓下走去,邊走邊說。
“大伴,去城外看看吧,城內(nèi)城外的景象肯定不同。”
黃實錦急得一下就臉紅了,追上去不斷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