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的奧秘:曾仕強談人性的弱點(2022版)
- 曾仕強
- 1106字
- 2025-02-18 17:46:39
生命有限而求長生
先從“求生存”說起。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各種宗教對此有不同的解釋,各派哲學(xué)也有不同的主張。但是,對于人的一生來說,生命畢竟只有一次。只有一次的機會當然十分寶貴。
就算真的有輪回這回事,人死了可以重新投胎,再生為人,那也已經(jīng)不是此生,而是來生。此生對此人而言,僅有一次,當然要求生存,以免來去匆匆。
然而,求生存并不一定要人人都重視傳宗接代。今日世界之所以承受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就是因為人人在這一方面都當仁不讓,弄得人多問題也多。
站在優(yōu)生的立場,有些人不但不應(yīng)該生男育女,以免繁衍更多的人口,而且不需要活得那么辛苦,一定要活到什么階段才死去。從這個角度看來,有些人應(yīng)該怕死,有些人則簡直連怕死的資格都沒有。
貪生也是一樣,人不應(yīng)該一味追求活得長久,應(yīng)該同時注重生活的品質(zhì)。我們當然希望長壽,但要健康,不受老來開刀之苦,其實健康和長壽同等重要。大家都貪生,造成今日社會到處老齡化,帶來許多麻煩,也產(chǎn)生很多問題。由此看來,對某些人來說,好像也不應(yīng)該貪生。
人不應(yīng)該一味追求活得長久,應(yīng)該同時注重生活的品質(zhì)。
顧自己呢?既然人有不同的天命,具有一些先天的不平等,例如智商、身高、壽命等等,若是各人只顧自己,豈不是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再加上一些后天性的不平等,對人類社會并沒有好處。
人有怕死、貪生、顧自己的本性,但是按照上面的分析,看起來似乎沒有必要,是不是果真如此?
此生不論好壞、長短,總歸是來了。既然來了,就應(yīng)該留下一些痕跡,空來空去,好像不太好。留下什么呢?想來想去,人們覺得留下一男半女最實在。傳宗接代被稱為人生大事,想來十分有道理。
站在優(yōu)生的立場看,誰又知道誰的素質(zhì)比較高?而且有時優(yōu)秀父母也會生出惡劣子女,有時歹竹卻生出好筍。變數(shù)很大,誰又能夠料定呢?自己再差,照樣可能生龍生鳳。你看,不是大部分的人都這樣想嗎?我又何苦妄自菲薄?在尚未留下一鱗半爪之前,當然應(yīng)該怕死。
生活的品質(zhì)其實并不客觀,我認為良好,便屬良好,其他的人不是我,怎能代替我來判斷好與不好?健康的標準也不確定,多少人殘而不廢,誰敢說他們不健康?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權(quán)利,老人社會也有它的好處,最起碼不至于大家火氣都那么大,那樣好斗!
貪生,應(yīng)該是人人平等的權(quán)利,沒有人應(yīng)該受到限制。今日的絕癥,說不定過不了多少時間便有特殊藥物問世能夠治愈,不等行嗎?不貪生豈不等于送死?
至于顧自己,那真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干脆稱其為自私吧,只要足夠坦白,誰能否認自己多少都有一些自私的心理,甚至無事不自私?
求生存和它的三個特征見仁見智,各人有不同的認識,也有不同的評價,這是人的問題,只能各自解決。秦始皇那么厲害,也只能夠求自己的長生,無法阻止他人為求生存而逃亡。